練拳不出功,你可能缺個點睛:細說傳統武術的訓練體系和次第

古法練功 發佈 2023-11-17T11:05:01.505564+00:00

人還沒有練拳的時候,力量、身形都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要想讓人達到武術的境界,首先要褪去拙力,換成武術需要的勁。每一種拳法都有一套完整且科學的訓練體系,每個訓練體系下有衍生出很多的訓練方法。所以越到後來,練習者越迷茫,練功的各種方法的目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以至於盲目練習,事倍功半。

人還沒有練拳的時候,力量、身形都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要想讓人達到武術的境界,首先要褪去拙力,換成武術需要的勁。每一種拳法都有一套完整且科學的訓練體系,每個訓練體系下有衍生出很多的訓練方法。所以越到後來,練習者越迷茫,練功的各種方法的目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以至於盲目練習,事倍功半。空耗了時間和精力。所以我一直主張,要明明白白練拳,首先要明拳理,然後知道每一種訓練方法要訓練的目的是什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我以形意拳為例,闡述一下傳統內家拳的訓練次第,這是很多拳師不明白,或者不願意說的東西。

第一步是要修正身法,把身體的各個關節的要領掌握了,就從自然的身形換到了武術的身形,達到了修練武術的前提條件,否則身法不對,內勁不生,連多少年都白練。這個方法,最普遍的就是無極樁,無極樁是內勁從無到有轉變的過程,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所有大師出的書對這個也是不置可否,讀書者不知道重要性,所以忽略過去,導致空耗時間沒有效果。而大多數的書對此樁法介紹非常簡單,三言兩語,只說應該虛領頂勁、含胸拔背云云,卻不告訴你怎麼才能做到虛領頂勁、含胸拔背。諸位也買過不少書,我說的是也不是?所以如果想知道無極樁到底怎麼站,可以去淘寶搜《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裡面有詳細介紹。這裡我就不談練法了。

第二步是要鍛練筋骨,放鬆肌肉。只有放鬆肌肉了,肌肉承擔的重力才會逐步轉移到筋骨上去,只有放鬆肌肉了,筋骨才有鍛鍊的機會。在肌肉放鬆,筋骨支撐的這個漸變的過程中,就把拙力褪去,肌肉發力的習慣改成了筋骨發力。還進一步固化身法要領。為出整勁做好基礎工作。這個方法,一般用混元樁來做。太極拳是在套路里完成的,個人以為初學者不易用套路來達到這個目的,因為套路動作太多,容易顧此失彼,反而會浪費時間。那混元樁的目的,就是要換勁了,把肌肉用力的習慣轉換為筋骨發力的習慣。從而產生混元勁。自然,混元樁的詳細練法剛才提到的那本書里有,這裡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淘寶找。

第三步則是要用三體式樁功,練出整體力,捎帶著把腳下的蹬勁、趟勁都練出來。這就是三體式的目的。

第四步是要在整勁的基礎上衍生實戰需要的各種勁力,形意從整勁里衍生出來五種勁,就是五行拳,所以五行拳不是動作,而是拳勁。跟太極拳的八法勁一個層次。行拳是在得到整勁的基礎上衍生出來訓練拳勁的方法,五行拳的動作只是個載體,重要的是裡面的勁法。看起來只有五個動作,跟動則一百多個拳式動作的武術貌似差的很遠,實際上如果五個動作都練不明白,那一百多個動作如何練明白?雖然五行拳只有五個動作,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五行拳在五個動作里包含的勁法有明勁,有暗勁,還有化勁。就這五個動作,可以從最低層的勁法可以練到最高層勁法,這就是其出功快,訓練一年威力足以致人死命的秘密。外人看來一戳一戳,明白人才明白,內有乾坤,把把不同,大道至簡卻又精雕細琢,不如此,不足以稱功夫。

五行拳首先要練動作,這是個載體,缺了這個載體內勁不容易找到,五行拳動作是師祖們創造出來專門練勁的,完全配套,從這裡入手最為容易。

其次要練明勁,先要把明勁練到身上,才算是有了東西。這一步練明勁的時候,方法要柔緩,因為內勁是身體裡頭勁力的傳導和運用,極為精細,身體各部位差一點最後就會功虧一簣,如果動作很快,則很多細節體會不到,尤其是一開始就發力訓練的,中看不中用。

然後練發力,當然這個發力訓練是一定方法的,不是想當然的認為用點力就行的。常見的五行拳發力訓練,我是不贊成的。發力訓練,不但要發出去強大的攻擊力,還要受得住強大的反作用力才行,要不然空手發力可以嚇死牛,但一擊沙袋自己手腕折了。能打出去不算高明,打出去的同時還能收回來才是水平。

最後是合呼吸,拳勁收發,合上呼吸才能威力倍增,發勁不成,呼吸無法合上,則威力普通,至少發勁和呼吸可以同時練。然後是暗勁,然後是化勁。

第五步就要談到正題了,十二形是做什麼用的。五行拳勁練好以後,可以算作是明勁階段了,可是五行拳太過基礎,要達到無招勝有招、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的。五行拳難以滿足實戰中千變萬化的各種情況。所以先輩們在五行拳的基礎上,模仿十二種動物,用其神意,進一步拓展了形意拳的五行拳勁,從而衍生出來了十二形。無極是零,是道。混元樁、三體式就是一,這三種樁法解決的是道生一的問題,拳勁孕育成功;然後五行拳是二,解決的是一生二的問題,然後十二形是三,二生三。十二形拳勁練好了,就基本滿足實戰的需求了,諸如雜式錘之類的只不過是因為單操枯燥,編出來的更接近實戰靈活用勁和表演的需求。

這就是形意拳的練拳體系,也是所有內家拳的訓練體系,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問題。只不過是在一生二的程序上,生出來的「二」的表現形式,各個不同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