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一個故事」《北京頤和園》

蘇一漁 發佈 2023-11-18T15:18:27.759985+00:00

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畫裡,雙飛白鳥似江南。思家忽動扁舟興,顧影深懷短綬慚。不盡平生淹戀意,綠蔭深處更停驂。

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畫裡,雙飛白鳥似江南。

思家忽動扁舟興,顧影深懷短綬慚。不盡平生淹戀意,綠蔭深處更停驂。

----文徵明《西湖》

頤和園是清代最後修建的皇家園林,據說是乾隆為了慶祝其母親隆慶皇太后的六十壽辰而特別修建的,我想這個理由只是乾隆修建頤和園的其中一個理由,因為中國人都以孝義為先,所以如果是為了孝敬母親而修園,那麼作為帝王花費一點國庫也是情有可原的。

更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因為乾隆自身對江南風光的傾慕。他曾七下江南,下江南自然也是有體察民情的意思,不過也有為江南美好風光所吸引的因素。江南的風光是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的、山巒疊嶂、湖光山色的,山與水相映成趣,就像江南多情的女子一般,那麼婀娜多姿。

而北方的風光卻是讓人感覺大義凜然的,大開大合,如同北方性格剛烈的漢子一樣。人總是這樣,對於擁有的東西的喜歡,是遠遠不及未曾擁有的。作為帝王的乾隆也不能免俗,他總想著能把江南的旖旎風光搬到北方的皇城中,這樣他就可以時常去一飽對江南水鄉的思念之情了。

在乾隆修建這處園林的時候,頤和園還不叫頤和園,而是叫清漪園,那時候也沒有如今的萬壽山,也沒有山下的昆明湖,只有一處小小的湖泊名曰瓮山泊,瓮山泊的北面也只有一個矮的山頭。

乾隆運用了鈔能力,使出了移山填海的勁頭,將瓮山泊進行了疏浚擴大,將挖出來的泥土填到北邊的小山上,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廣闊的昆明湖,以及巍峨連綿的萬壽山。

在修建之初,現在的佛香閣也並不是如現在的一樣,是一個胖胖的圓閣,而是像遠處西山的一樣,是一個尖塔,只是不知道為何,以即將完工之時,乾隆又下令將塔推倒,然後又修建了如今模樣的佛香閣,史書上沒有記載,乾隆也沒有在他的詩文中有過多的解釋。

因為在修建清漪園前,乾隆已經立下誓言,永不再修建園林,所以修建清漪園也就是相當於乾隆違背了自己的誓言,他為了給百姓一個交待,於是決定從不在清漪園留宿,每次他都是早早來到,午後便離開回紫禁城。

到了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掌權之時,為了慶祝她自己的六十壽辰,慈禧不顧列強環伺,挪用了本應用於海軍的軍費,重新修葺了清漪園,並且將清漪園改名為頤和園。慈禧時代,在頤和園也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如百日維新就是在頤和園裡光緒向慈禧陳奏後推行的。

頤和園裡最醒目的建築莫過於萬壽山上的佛得閣,以及昆明湖上連接東堤和南湖島的十七孔橋。

其它我更喜歡頤和園中那些小小而不知名的建築,西堤上的那幾座橋,還有萬壽山上那些小房子,當我漫步在萬壽山上時,我總是幻想,如果在清朝的時候,我有幸住在山上的小房子,冬天的時候屋子外頭風雪交加,而我就躲在小小的方寸之間,聽著屋外的風雪聲,應該會很愜意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