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面前 慨然逆行勇擔當

蘭州新聞網 發佈 2023-11-23T18:40:12.660345+00:00

《蘭州日報》創刊30年間,在與時代共進的同時,我們也共同經歷了許多災難現場。

《蘭州日報》創刊30年間,在與時代共進的同時,我們也共同經歷了許多災難現場。從1995年永登縣七山鄉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舟曲山洪泥石流,到2013年定西岷縣地震……每當災難來臨之時,為了讓廣大讀者第一時間了解救災一線的真實情況,蘭州日報社總是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跟進,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趕赴各個災害救援現場。本報記者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深入一線,用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下了一個個難以忘懷的瞬間。

2010年舟曲山洪泥石流

做無畏的逆行者見證人間大愛

2010年8月7日23時30分左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暴發特大山洪。8月8日17時,《蘭州日報》記者呂勝軍、伊曉明奔赴舟曲採訪。災後的舟曲淤泥堆積成山,地勢低洼地段的淤泥竟達2米高,肆虐的泥石流將街道兩旁的商鋪填得嚴嚴實實。在隨後的幾天時間內,兩位記者每天出沒於搶險救災第一線,先後采寫了《武警官兵徒手拋挖》《被困36小時老人被成功救出》《防疫工作全面展開》《舟曲堰塞湖實施第九次爆破》《連續奮戰救援生命線近日貫通》等數十篇稿件,把來自舟曲一線的第一手信息及時送到讀者面前。而此刻,蘭州是救援的後方更是前線。舟曲的首批轉診傷員和1296名學生全部到達蘭州市的安置學校,《蘭州日報》隨即派出孫亞斐、劉曉芳兩名記者趕赴收治傷員的各大醫院和蘭州市教育局部署的各安置學校,進行了全方位的報導。

這些稿件陸續刊發後,引起了甘肅省、蘭州市,甚至全國各地的社會各界力量和愛心人士的高度關注,各路社會救援力量陸續抵達舟曲,救災帳篷、棉被、礦泉水、方便麵等各種災區緊缺的物資,從災區通往外界的道路被打通後,就源源不斷地運抵舟曲,並在最短的時間內陸續分發到受災群眾的手中,幫助災區群眾重拾信心,以高昂的鬥志迅速投入到恢復家園的行動中。

2008年汶川地震

在餘震中發回一條條訊息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級地震,我省的隴南也成為地震災區。5月14日,《蘭州日報》記者劉曉芳、王純樸、李磊趕赴隴南地區的武都、康縣、成縣等重災區採訪。抵達災區後,3名記者馬不停蹄開始工作,每天穿梭於地震重災區,每天經歷著餘震的考驗,但是3名記者沒有被嚇退,齊心協力采寫了《滾滾愛心 奔涌隴南》《文縣、文縣,我們呼喚著你》《隴南災區學子 帳篷里備戰高考》《災難中我們更加堅強》等一系列反映黨政軍民團結一心抗擊災難、災區人民頑強自救的感人事跡,並克服困難,將稿件在最短的時間內傳回編輯部。這些及時傳回的報導讓很多讀者開始關注隴南災區,這些系列報導也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各界出人出力參與抗震救災的熱情,為震區災後重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定西岷縣地震

涉險而行彰顯媒體責任與擔當

2013年7月22日7時45分,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處發生6.6級地震。《蘭州日報》派出資深記者葛強、伊曉明趕赴受災嚴重的定西市岷縣了解災後救援情況。經過六個多小時的急行軍趕到現場,兩位記者冒著隨時發生餘震的危險,面對被山洪沖毀而阻斷的山路,或徒步跋涉,或搭乘村民的三馬子,深入到一處又一處災害現場,並克服災區網絡不通暢等不利因素,第一時間將采寫的稿件傳回編輯部。《46天的瑤瑤失去了家 消防官兵為其再「安家」》《災區群眾開始全面生產自救》《百餘人奮戰近19小時搜尋走失七齡童》《愛在這裡匯集心在這裡相連》《「陽光使者」助群眾走出心理陰影》等數十篇反映搶險救援、村民自救、傷者安置、災後重建等方面的稿件源源不斷見諸報端。與此同時,各路救援力量、救援物資和裝備等,源源不斷地抵達岷縣,受災群眾被妥善安置、受傷的群眾得到及時救治,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通與外界的道路和修繕倒塌的房屋,一場與災難拼時間、搶速度的家園保衛戰如火如荼地展開。

新聞亦是有情物。每篇(幅)抗震救災的新聞作品,字裡行間、聲屏音像無不穿透著一種悲傷而不失鬥志,悲情而不失奮爭,可泣更可歌的神奇力量,激勵著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奪取抗震救災的最後勝利。作為一個有家國情懷的地方媒體,30年間,《蘭州日報》陸續派出記者參與採訪了2005年「4·15」七里河區省建工局家屬院大火、2018年「4·19」城關區青白石水災、2018年「11·3」蘭海高速蘭州南收費站重大交通事故等事故和災害,記者一次又一次地深入一線,將鮮活的現場信息和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傳遞到千家萬戶,用行動彰顯忠誠責任與擔當,這便是黨的新聞工作者始終堅守的初心使命。

記者手記

從2003年到2023年,已經從業20年的我,因工作分工的原因,經常出沒於重特大災害事故的採訪現場。從蘭石化爆炸、九州山體滑坡,再到舟曲山洪泥石流、岷縣地震等等。每當接到編輯部發出的立即前往事故現場採訪的任務後,一路上我的心情總是忐忑不安,會不會有傷亡?現場情況是否得到了控制?周邊的群眾有沒有得到安置?自己會不會遭遇危險……但是這些忐忑每每一到了現場就即刻化為烏有,拍到最有現場感的圖片、搶到第一個採訪的位置,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到相關部門的積極作為……因為我明白,讓廣大市民讀者及時全面地了解到災害事故的動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消除恐慌情緒,是我們作為主流媒體的責任,也是我身為一位衝鋒在前的「機動記者」的職責所在。

災難讓人剛強,災難檢閱和提升了我們的力量和智慧,展示了隴原兒女的品質和風采,同時也檢閱和錘鍊了《蘭州日報》等主流媒體的集體精神、品質和出色的戰鬥力。每當遇到重大災害或嚴重突發事故時,我們的文字和版面里也蘊含著深深的情感。這樣的感同身受,既彰顯了主流媒體在重大事件報導中的及時性和權威性,也充分展現出黨報記者用行動彰顯忠誠的責任與擔當。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伊曉明 文/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