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管理計劃重要,還是應變能力更重要?

三農種植者 發佈 2023-11-23T21:37:33.501869+00:00

但是如果要在年初給一個果園做一次周年管理計劃,然後讓果園按照計劃去執行,那麼一整年下來能不能管理得出優質果?

今年下鄉巡園的次數少了,回自家果園也就一個月一次。那麼是否會導致自己的柑橘技術水平下滑了呢?我自認不會,但是今早想起來:今天要寫文章的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思路。完全不知道從哪裡切入主題,這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按部就班的計劃性成長,可能害了我。

去到一個果園,遇到某個具體的問題,我可能本能的針對問題給出一個處理意見,去解決當下的問題。關鍵是我每天只有24個小時,能直接服務的果園少之又少,大家遇到的問題差不多都是一樣的。我能不能根據這些問題做出一個周年管理計劃去指導更多的果園進行生產管理呢?但是如果要在年初給一個果園做一次周年管理計劃,然後讓果園按照計劃去執行,那麼一整年下來能不能管理得出優質果?答案是:肯定不能。

從做大橘大利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誡自己不要成為一個誤人子弟的「磚家」。因此我雖然在努力做周年管理計劃,總結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但是真的不敢對外銷售宣傳周年管理計劃。因為我害怕我的表達能力有問題,對某些關鍵問題的講解不到位,你拿著以為是通往成功的藏寶圖按圖索驥,那我就真的是誤人子弟了。

很多人都知道商業世界存在兩種不同的價值觀:

第一種,利用信息不對稱,趁客戶還看不懂真相和價值的時候,把他們繞得雲裡霧裡,然後搶占他的心智,操控他們的行為。

第二種,努力讓信息對稱,反覆教育客戶,讓他們看懂真相和背後的價值,然後讓客戶堅定不移地跟著你走。

第一種需要強大的包裝能力,強大的銷售能力,然後防止客戶的認知升級,要讓他們保持一種「巨嬰」的狀態。第二種是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得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然後還要有足夠的時間陪客戶成長。第一種是撈一把就走、短平快的發財。第二種是細水長流,是長期主義,是延遲滿足。

當我看到這段話之後,我就釋然了。我不必糾結計劃重要,還是應變能力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我靠什麼確保相信我的人能把果種得更好,憑實力賺到錢。

很多人都喜歡以大師自稱,以過來人的身份和農戶對話。就包括我自己也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但是這個名能讓我獲益,能讓我的客戶獲利嗎?顯然不能的,只有我告訴客戶在出新芽的時候需要使用先騰(氟啶蟲醯胺·吡丙醚)可以防蚜蟲和木虱,客戶聽我的使用下去了,這趟梢保住了,然後我的技術才能變成價值。至於我是誰,有什麼身份背景,這是在我們還不認識,沒有信任度的時候,用於自我介紹的一塊敲門磚。

如果你這些年有一直在看大橘大利的文章,有了解我的為人,就不會在乎我的名頭了。只是會關心我最近有沒有遇到什麼特殊的情況,有什麼關於種植的新見解。畢竟現在基礎技術,大家基本都有了,但是動盪的國際環境,持續低迷的行情,讓大家對抵抗黃龍病,堅持種品質果的信念是動搖了的。因為沃柑的種植成本一直在上漲,而沃柑的整體價格一直在下降,很多果園基本在盈虧平和點打轉。很多人覺得這五年的青春白費了,賺不到錢。辛苦幹那麼久,那麼累還不如進廠打螺絲。

如果你這麼覺得,我應該向你說對不起。如果當初不是我堅信沃柑會擴種到500萬畝,還能能賣得出去,很多人也不會入坑,現在你可能還過著幸福的小日子。農業種植是一個基礎行業(初級產業),從整個社會的生態鏈位置來說,農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但是農業確實不怎麼賺錢的,尤其是賺不到大錢的。

話題又回到計劃重要,還是應變能力更重要。如果把果園管理當做你畢生的事業,計劃比應變重要;如果果園只是你當下的一個過度階段,那麼應變能力更重要,因為不懂應變活不下去。人生只要不死,我堅信: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命如紙薄,當有鴻鵠之志。

關於怎麼管理果園,怎麼種地過好這一生,歡迎評論區留言。為什麼會在這裡講人生,因為這個世間遵循序位法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人們依據於大地而生活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據於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萬物;上天依據於大「道」而運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之性,順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道法自然」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的。

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格局限制在于田間地頭,我們還是可以思考一下人生真諦的。因此從事農業可以減少精神內耗,這或許是為什麼很多有錢人嚮往回歸田園的原因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