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隧道!以前的武穴居然是這個樣子

遺愛網 發佈 2023-11-26T22:38:35.028070+00:00

(武穴市博物館)提到博物館,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琳琅滿目的文物還是磅礴大氣的建築?(古時廣濟縣圖)有人說「博物館是通往其他世界的蟲洞,是生產狂喜的機器」到一座城市後,一定要去博物館看看。越來越多的人,因為一座博物館,而去一座城市。


(武穴市博物館)

提到博物館,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琳琅滿目的文物還是磅礴大氣的建築?

(古時廣濟縣圖)

有人說

「博物館是通往其他世界的蟲洞,

是生產狂喜的機器」

到一座城市後,一定要去博物館看看。

越來越多的人,

因為一座博物館,

而去一座城市。

不是因為城市,

而是因為博物館本身的魅力

博物館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文明的象徵,它承載歷史、傳承文明......。武穴市博物館成立於1985年。它是武穴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新亮點,是向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建館以來,從設施建設到隊伍建設;從文物收藏到宣傳教育;從文物調查到文物保護;從考古發掘到科學研究等各項事業都得以長足的發展,成果豐碩。  

今天小編有幸參觀了武穴市博物館,在這裡充分的感受到了時代的氣息,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屬於我們武穴的歷史長河中的荊楚絕代風華。

銅甬鍾

年代:春秋時期

出土地:1984年武穴市長江主航道以北野鴨州江底出土(二級文物)

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銅鐘按照音調高低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從而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編鐘的鐘體越小,音調就高,音量也小;鐘體越大,音調就低,音量也大編鐘出現於商代,它是上層社會祭祀、朝聘,宴享、歌伎的主要聲樂器。尤其適合於伴奏,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

青銅劍

年代:戰國

出土地:1992年梅川鎮兩路村徵集(三級文物)

罐類古董

綠釉如意瓷枕

年代:宋代

出土地:1994年梅川鎮從政村夏老爺壪出土(三級文物)

青花扁瓷瓶

年代:清代

出土地:1982年梅川鎮居文勝村徵集(三級文物)

青花纏枝蓮紋執壺

年代:明代

出土地:1991年武穴市徵集(二級文物 )

粉彩百蝠雲紋天球瓷瓶

年代:清光緒

出土地:1981武穴市徵集

印紋雙系青瓷罐

年代:東漢

出土地:1994年石佛寺鎮王家垴漢墓群出土

青白釉盤口瓶

年代:宋代

出土地:大金鎮滄頭村劉陶大隊徵集(三級文物)

陶樓

年代:漢代

出土地:1982年9月梅川鎮南泉鄉徵集

堆塑人物禽獸陶罐

年代:漢代

出土地:1986年9月石佛寺鎮宋巷鄉干湖村徵集

獸形銅熏爐

年代:清代

出土地:武穴市徵集

銅類古董

銅類古董

銅方鼎

年代:清代

出土地:武穴市徵集

瓷類古董

粉彩罐

年代:清代

出土地:武穴市徵集

青瓷獅形燭台

年代:晉代

出土地:1987年武穴市刊江辦事處江家林村徵集

功德橋

功德橋位於武穴市余川鎮雙城驛村三里橋垸東50米處,橫跨在武穴與黃梅縣交界的袁山河上。功德橋始建於明代,是一座單孔麻石石拱橋,東西走向,橋孔向南,橋拱呈半圓形,跨度為11.25米。橋全長25.7米,橋面寬7.7米,橋面用青石板鋪,橋拱南側中心處有陰刻「功德橋」三字。橋頭東側立有黃梅縣界碑,西側立有廣濟縣界碑

功德橋古時為黃梅城關通往廣濟縣 (今武穴市)梅川驛道上的主橋樑。2006年2月,當地群眾捐資維修功德橋,並將橋面兩側加上了護欄。

1984年,功德橋被廣濟縣人民政府 (會武穴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公塔

鄭公塔又名椿山塔,位於武穴市花橋鎮鄭公塔村東約300米處。古塔壯觀凝重,古樸大方。始建於元代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於「大明成化三年丁亥十月吉日釋於繼壽重修」。幾百年來,鄭公塔因受風雨侵蝕,損壞嚴重。2006年,由武穴市人民政府和花橋鎮人民政府及群眾共同出資,對鄭公塔再次進行了全面維修。

鄭公塔為八角七級樓閣式清水磚塔,通高約19米,層與層之間有一定的間距,底層較高,約有3米多,以上各層均在1米左右。每層塔身均以條磚製作並砌築出與木構樓閣相同的柱子、額枋、斗拱等構件,每層均設有塔檐,除了筒板瓦所組成的瓦隴以外,還用磚仿做挑檐檀枋、椽子等,其中的勾頭滴水也為青條磚仿製而成,其塔剎為鐵鑄三節葫蘆串式。塔剎上有八根鐵鏈系至頂層八角,每角下掛有一銅鈴。

1984年,鄭公塔被武穴市人民政府(原廣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黃岡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黃岡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鄭公塔正在申報第七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微武穴整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