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起源在貴州丨沿河:貢茶清香自古來

貴州畫報 發佈 2023-11-26T23:58:50.456421+00:00

話茶飲茶思源中國第一部介紹茶的專著《茶經》中介紹,黔中「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出產茶葉,唐朝時期沿河是思州的管轄地,如今,沿河自治縣7個鄉鎮分布有古茶樹,樹齡1000年以上的古茶樹就多達300多珠。

飲茶思源

中國第一部介紹茶的專著《茶經》中介紹,黔中「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出產茶葉,唐朝時期沿河是思州的管轄地,如今,沿河自治縣7個鄉鎮分布有古茶樹,樹齡1000年以上的古茶樹就多達300多珠。沿河自治縣塘垻鎮的馬家莊千年古茶聞名中外,馬家莊千年古茶正是產自千年古茶樹簇擁的貴州省沿河自治縣塘垻鎮馬家莊。

肖芳 攝

2006年,貴州省茶科所專家在馬家莊發現一片人工栽培的古茶園,茶園呈現規則的幾何形狀,間距統一,朝向一致,幾經考證,茶科所專家認定此茶園為人工栽培,樹齡在千年以上,是目前全國發現的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的茶園。

穿越千年的貢茶

沿河茶史悠久,底蘊深厚,人文傳說源遠流長。沿河種茶、制茶、飲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周代分封的巴子國,據《華陽國志》載:巴子國「土植五榖」「牲具六畜」、茶為貢賦之物。北宋文學家黃庭堅被哲宗皇帝貶謫為涪州別駕,遣黔州(即今天的與塘垻一山之隔的重慶市彭水縣)安置,他寓居彭水,以烏江文化為背景,撰寫了30多首詩詞和多部專著,他對烏江下游一帶的茶讚賞有加,其中在《阮郎歸·茶》中寫道:「黔中桃李可尋芳,摘茶人自忙。月團犀醃斗圓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絳紗囊,品高聞外江。酒闌傳碗舞紅裳,都濡春味長。」其中都濡就是現在的務川縣一帶,而擁有眾多古茶樹的塘垻鎮馬家莊,民國年間都還屬於務川轄治,這些古詩詞和歷史出處,正是對沿河馬家莊千年古茶的歷史佐證。

茶青晾曬

據傳,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土著首領懿德相友率部平定西南蠻夷,收復巴渝大片蠻夷割據之地,實現西南安定祥和。因征渝有功,軍威顯赫,宋真宗賜皇命四道,將他功升宣撫使司,行參將事,責令鎮守思州腹地,統治著今黔東北、渝東南幾萬平方公里的地盤。

當地茶農採茶 沿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懿德相友的妻子田氏祖籍雲南瀾滄江邊的景邁,祖祖輩輩居住茶馬古道上,自小有喝茶品茶之習俗,隨夫來思州時,不曾忘帶來茶苗三車(馬車)。一日,在皇城腳下的榨子馬家莊發現一大片泥色紅潤、雲霧裊繞的土地,認定是種茶的好地方,便將茶苗三車按照「左進三行,右退三列」的排列方式,種茶300畝。

次年,300畝茶園淺芽初露,田氏專程從雲南瀾滄江請茶師對茶葉進行加工,翠綠的新芽,散發出來獨有的清香,擷取幾葉,置於杯中,湯色青綠,香氣裊繞,回味甘甜,田氏連贊此茶乃茶中絕品,茶葉工匠師也連稱賽過家鄉雲南景邁的古茶。田氏的茶園進入丰采期,皇城腳下的榨子馬家莊也因為有了茶,一時間,路過此地的商人、農民、小販絡繹不絕,原本人跡罕至的榨子馬家莊因為有了茶而掎裳連襼,馬家莊每日馬聲嘶鳴,喝茶猜拳,評書說戲,三教九流出入此間,吆喝不斷,好不熱鬧。久之,這裡就成了通往後坪的最大驛站,也是那時候皇城最熱鬧的集市,馬家莊由此得名。

千年古茶樹培育出的新茶 沿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天禧元年,鎮守思州腹地的懿德相友到北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參事,將當地的茶葉和大米進貢給皇帝宋真宗,宋真宗品嘗後嘖嘖讚嘆,稱米乃珍品,茶為貢茶。

古茶樹也有「春天」

塘垻鎮馬家莊作為皇城茶圃第一驛站,茶館的出現就再正常不過。沿河的大山,是茶的樂園。北緯28度,這是業界公認的黃金產茶帶,中國福建,印度大吉嶺都在這一神奇的緯度帶上。塘垻的茶園大多在800米的高山上,和姚溪村一樣,是同屬於北緯28度的古茶園王國。

黎平茶

如今,在榨子村馬家莊,依然能發現高大的石牆和石門,古老的茶杯和茶具,這些歷史文物,就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字表述的契合。就因為德相友的進茶獻米,引得皇帝宋真宗的垂青,北宋年間,朝廷每年都要下聖旨徵集懿德相友的茶葉和大米。從此,皇城上下每年忙得不可開交,清明採茶,秋後征米,進奉皇室。因進茶葉和大米有功,懿德相友也得到了宋真宗的大加讚賞,被封為「黔郡之首」以示褒獎,其妻田氏也被誥封武略將軍零夫人。至今,金竹大米一直成為貢米,馬家莊茶葉一直沿襲稱為貢茶。

為了保護古樹和方便遊客了解古茶樹,每一株古茶樹都配備了身份證,遊客掃描古茶樹身份證上的二維碼就能了解古樹的詳細信息 王凱 攝

塘垻鎮氣候溫熱,空氣濕潤,土質疏鬆,當地植被茂盛,環境優美,非常適合古茶樹的生長。當地的茶農都會製作手工茶,茶葉的製作給他們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收益,加上當地人民都喜歡品茶賞烏江大河,因此塘垻鎮的馬家莊千年古茶得以保留上千年的歷史。每年,塘垻鎮都會舉行祭茶活動,幾乎所有的茶農都會聚集在龍王古茶樹面前燒香祭拜,歡歌跳舞。

因為樹根長的像龍頭,樹齡有1200年的歷史,所以當地人給這珠古樹取名龍王樹 王凱 攝

在沿河,包括塘垻在內的7個鄉鎮,1000年以上樹齡茶樹有300多株,100年以上樹齡的有40000餘株。這些古茶園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人工古茶園,極為罕見。通過理化指標分析,發現沿河的古茶,茶多酚含量28%,是普通茶的兩倍,咖啡鹼4.5%,普通茶僅有1.08%至2.5%之間,水浸出物接近50%。更讓茶人們高興的是,古樹白茶可溶性糖高達7.2%,紅茶可溶性糖達5%,比一般紅茶高1到3個百分點,古茶樹的防蟲防病能力非常高,其基因利用,具有很大價值。

這珠古茶樹樹齡長達1200年,因為兩根最大的樹幹相互纏繞,所以被取名為夫妻古茶樹 王凱 攝

為了有效的保護古茶樹,沿河自治縣人大常委會通過民族立法優勢,制定了全省第一個縣級「生態日」;成立古茶文化研究會;制定了《古茶樹保護條例》;修建了千年古茶樹文化公園。

千年古茶一蘭舟,游江墨寫一書畫。千年歲月沉澱的茶香宛如修道千年的白衣仙女瑤池舞袖,沁入心脾。塘垻千年古茶是塘垻的沃土和烏江河饋贈,是造物的寵兒,集天地之靈氣,承萬物之精華。遨遊千年時光,帶我們夢唐宋。塘垻千年古茶不僅是造物主給塘垻鎮的財富,更是留給世界的禮物。

圖/文 王凱 本刊記者 肖芳

(部分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王文竹

校對/楊蕾

一審/廖迅

二審/夏進

三審/吳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