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博物館鎮館之寶 - 河北博物院

菁佳堂 發佈 2023-12-01T13:20:01.132285+00:00

河北博物院前身為河北省博物館,成立於1953年,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區、建華院區、育才院區三部分。

河北博物院前身為河北省博物館,成立於1953年,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區、建華院區、育才院區三部分。主院區位於,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北區建於1968年,南區為新擴建區,兩區建築和諧統一,巍峨壯麗,是石家莊市標誌性文化景觀。建華院區和育才院區為文物庫房,藏品總數21萬件。

河北博物院省直文博單位文物藏品優勢,擷取河北歷史上最為精彩的篇章,推出10個常設陳列:《石 器時代的河北》《 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趙故事》 《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 《曲陽石雕》《北朝壁畫》《名窯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樂享河北」非遺會客廳——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 。通過5000餘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現代化展示手段,記錄了河北200萬年來連綿延續的人類發展史。河北博物院每年還舉辦多個歷史、藝術、自然、科技、時政、民俗等方面的臨時展覽,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戰國時期透雕龍鳳紋銅輔首

透雕龍鳳紋銅鋪首,是戰國時燕國的一件青銅器1966年出土於保定市易縣的燕下都遺址老姆台,高74.5厘米,寬36,8厘米,重21.5公斤。現收藏于于河北博物院,是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大青銅宮門鋪首。

鋪首是含有驅邪意義的傳統建築大門上的裝飾物,在古代社會人們認為要阻擋妖魔鬼怪進門,最主要的方法是在大門上放-怪獸銜著門環,可以防止妖魔鬼怪進門,鋪首,是最原始的「門拉手」,可以用來開門、敲門,同時也具有裝飾意義。據專家推測,這件透雕龍鳳紋銅鋪首可能是燕下都宮殿大門上的構件。


第二.漢代長信宮燈青銅器

長信宮燈,西漢的一件銅鎏金青銅器,大約製成於公元前151年,距今已經2200多年了。這盞燈於1968年在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出土,因為燈身上刻有「長信」的銘文,所以取名叫長信宮燈。


第三.元代青花釉里紅鏤雕蓋罐

青花釉里紅鏤雕蓋罐,通高41cm, 口徑15.5cm,足徑18.5cm。1964年出土於河北省保定市,現藏於河北博物院。

青花釉里紅鏤雕蓋罐的蓋子頂部有一個坐著的獅形雕塑,用來打開罐子的把手。罐蓋上描繪著青花蓮瓣紋、卷草紋以及回紋,美觀華麗,極具魅力。罐壁從上往下,由薄變厚,整個罐子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青花、釉里紅在作品中相互襯托,紅色、藍色交相輝映,整體氣度雍容華貴。


第四.漢代錯金博山爐

, 1968年出土於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這是西漢時作為香薰、薰爐用的青銅器,因為造型象徵的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一博山,所以叫做博山爐。現藏於河北博物院, 是鎮館寶物之一, 1993年就被已經被定為國寶級文物了。

這件錯:金銅博山爐隨葬的墓主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庶子,他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生驕奢淫逸,非「高奢品」不用,大名鼎鼎的國寶金縷玉衣和長信宮燈就是從他的墓中出土的,所以錯金銅博山爐被稱為「史上最豪華的香薰」也是有跡可循, 整體極為精緻和華美。


第五.漢代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1977年出土於河北省平山縣三汲村的一座戰國中山王墓,同時還出土了錯金銀雙翼神獸、十五連盞銅燈等重要文物,反映了古代中山文化的精神風貌和發達的鑄造工藝。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由底座、方形案框和案面組成,出土時漆木案面已朽。銅方案的方形案框內邊的沿口是用來鑲漆木案面的。據介紹,在方案一側的沿口上刻有十二字銘文,記載了製作時間、製作部門和工匠名。據博物館官方資料顯示,銅方案通高36.2厘米,案框邊長47.5厘米,環座徑31.8厘米,重18.65公斤。


第六.漢代中山王鐵足大銅鼎

大銅鼎外表看起來圓潤光滑,厚重的鼎足有種「鐵憨憨」的感覺。這件文物出土於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墓,是戰國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仔細看可以發現銅鼎外壁刻有銘文,共77行469字,是目前所見銘文最長的一件戰國銅器。


第七.西漢劉勝金縷玉衣

尺寸:全長188厘米出土地:河北滿城陵山一號漢墓

該玉衣是用金絲將玉片編綴而成。玉片為岫巖玉製作。上衣呈綠色,玉質瑩潤。下身為灰白和淡黃色。整體主要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不同形狀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其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的殮服。這是我國考古發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


第八.五代 彩繪散樂浮雕


曲陽西燕川村王處直墓出土
浮雕長136厘米,寬82厘米,厚17~23厘米,由一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並施以彩繪。
浮雕共有15人。12位樂伎分別梳高髻、椎髻、環髻或雙髻,簪珠花,著長裙、披帛巾,演奏著笛、篳篥、羯鼓、方響、笙、大鼓、拍板、曲頸琵琶、箏、箜篌十種樂器。
最右側為女扮男裝的司儀,頭戴幞頭,手拿竹杆子。右下方有孝子二人。所謂散樂是指散於四方之樂,也是民間歌舞技藝的總稱。此處表現了墓主人生前歌舞昇平的場景。


第九.戰國時期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戰國時期的家具構件。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時期中山國王「錯」墓出土,長51厘米。猛虎身軀渾圓、色彩斑斕,弓身右曲,三足著地,一爪騰起,正將捕捉的小鹿送入張開的巨口之中。老虎的兇猛與小鹿的弱小形成鮮明對比。典型的戰國時代風格。動物腹下刻有銘文,說明製作時間及官匠姓名。


第十.北齊青釉仰覆蓮花尊

尺寸:口徑15.1厘米 底徑18厘米 高54.4厘米出土地:景縣封氏墓


喇叭形口,長頸,豐肩,腹飽滿,高足。蓮瓣紋蓋,蓋頂正中有堆塑的覆蓮捉手。頸肩之間安六個雙泥條系。頸中部有三道凸起的弦紋,弦紋上部堆貼模印的團龍紋,下面堆貼獸面紋。肩部至底足裝飾6層不同形態的蓮瓣,肩部堆貼的兩層雙瓣覆蓮,蓮瓣圓潤舒展;第三層蓮瓣凸起的瓣尖恰在腹體中部,採用深雕技法刻出,稜角清晰鋒利,每瓣的根部還加飾一片模印菩提樹葉;第四層仰蓮貼在下腹部;高足上的覆蓮亦用深雕技法刻出。通體飾青釉,釉色青綠。這件器物形體高大,造型古樸,氣魄宏偉,繁縟華麗,採用淺刻、深雕、模印、堆貼等多種裝飾技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是北朝青瓷的代表性作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