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堯 | 偶遇于謙墓

雲卜堂 發佈 2023-12-02T14:49:53.974243+00:00

作者 關中堯于謙像 下榻杭州南郊三台山麓,是歷年旅次最安靜的地方。客房布局錯落,走廊曲折迂迴,特別是牆體足夠的厚度,相鄰房間互不干擾。有的地方環境安靜人不安靜,五星酒店常有半夜喧譁的聲音;有的地方人安靜環境嘈雜,很好的居所而龐大的空調組機轟鳴不止。

作者 關中堯




下榻杭州南郊三台山麓,是歷年旅次最安靜的地方。客房布局錯落,走廊曲折迂迴,特別是牆體足夠的厚度,相鄰房間互不干擾。有的地方環境安靜人不安靜,五星酒店常有半夜喧譁的聲音;有的地方人安靜環境嘈雜,很好的居所而龐大的空調組機轟鳴不止。


此地古木參天,遠離道路,四周除了綠蔭匝地就是山水環繞,人跡罕至,比公交兩站外曾去過的某療幽靜多了。安靜睡眠質量高,睡覺好,精神足,行走也有興致。





早起出門散步,溪水淙淙,晨霧繚繞,峰迴路轉,心曠神怡。意外發現明朝名臣于謙墓地就在附近。石牌坊、石像、石碑依次遞進,襯托墓冢格外靜謐肅穆。


提起于謙還是有話要說的,他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祖籍河南民權,生於杭州府錢塘太平里。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一生業績可歌可泣。《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這個評價極高!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于謙幼時聰穎,開蒙讀書刻苦且志存高遠,尤其仰慕敬佩文天祥的英雄氣節,書案旁懸掛文天祥畫像,數十年如一日,天天念懷忠烈,時常吟誦其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歲時路遇一遊歷和尚,驚奇于謙相貌說:「這是將來拯救時局的宰相」,八歲某日,于謙騎馬著紅衣遊玩,鄰居鄉紳覺得這孩子有趣好玩,隨口便戲謔道:「紅孩兒,騎黑馬遊街」,他聽到後應聲便答:「赤帝子,斬白蛇當道」,老者驚呼不得了,小小年紀出口不僅工整,而且顯露出非同尋常的抱負氣勢。到了永樂十九年,于謙考取辛丑科進士,從此踏上仕途。


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熙在樂安州起兵叛亂,于謙任御史隨明宣宗朱瞻基親征,平叛後歷數朱高熙罪行,義正詞嚴,氣憤填膺,宣宗賞識大悅,派于謙巡案江西平反冤獄。宣德五年,宣宗將于謙越級提拔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在河南他見黃河沿岸常被洪水沖開缺口,令加厚堤壩,遍設亭長平日督率修繕;山西大同孤立塞外,于謙另設御史治理,將官員私田收為官家屯田資助邊防開支。





正統年初,太監專權,于謙為官清廉,從不行賄,引起宦官王振嫉恨,便編造謊言誣陷于謙,判處死刑關在獄中。朝野聞訊,群民共憤,聯名上書,王振迫於壓力,無奈放了于謙,降職為大理寺少卿,後囚於山西。


當時陝西數十萬饑民到河南求食,民不聊生,河南山西兩地官員百姓俯伏宮門為于謙請願,朝廷只好赦罪于謙,命其為巡撫前往河南粟米救濟,分田發牲,流民得到安撫,社會恢復平靜。于謙重獲朝廷信任。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代宗即位,于謙整飭兵備,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于謙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允,也先被迫釋放英宗,京城恢復平靜,朝廷因功加封于謙為「少保」,總督軍務,世稱「于少保」。于謙毫不鬆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他憂國忘身,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嫉恨。




代宗死後,天順元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這在古代是要命的罪行,英宗聽信讒言,于謙被判處死刑。正月二十三,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在他曾經拼死保衛的城池前被斬決。次年,于謙養子於康將其歸葬杭州三台山麓。


明憲宗時,于謙才復官賜祭。弘治二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





碼頭邊高大的石牌坊上,鐫刻著京城某報總編、浙江淳安籍邵華澤為于謙題寫的「丹心托月」四個大字,臨湖晨練一老翁端詳半晌問道:「這字什麼體?有肉沒骨頭,邵氏何許人也?」


看來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出了新聞圈知之者甚少,余早年如果沒有聽過他照本宣科的傳達報告,也是孤陋寡聞一問三不知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