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0年繪畫史——歷代名家:五代·巨然

a書畫聯盟 發佈 2023-12-03T10:58:16.937075+00:00

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江蘇南京)人。五代畫家,僧人。早年在南京開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後到汴京(河南開封),居於開寶寺。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專畫江南山水,所畫峰巒 ,山頂多作礬頭,林麓間多卵石,並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細徑危橋茅屋,得野逸清靜之趣,深受文人喜愛。

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江蘇南京)人。五代畫家,僧人。早年在南京開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後到汴京(河南開封),居於開寶寺。


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專畫江南山水,所畫峰巒 ,山頂多作礬頭,林麓間多卵石,並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細徑危橋茅屋,得野逸清靜之趣,深受文人喜愛。以長披麻皴畫山石,筆墨秀潤,為董源畫風之嫡傳,並稱董巨,對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畫發展有極大影響。

名下畫作有《秋山問道圖》《山居圖》《蕭翼賺蘭亭圖》《萬壑松風圖》《層岩叢樹圖》《秋山圖》等傳世。

擴展江南畫派董源水墨山水畫風的是他的門人——巨然。鍾陵(今江西南昌),巨然是「受業於本郡(指今南京)開元寺」(劉道醇《聖朝名畫評》)。大約在這個時期,巨然成為董源的門人。


北宋開寶八年(975),宋太祖趙匡胤滅南唐,後主李煜前往汴京(今河南開封)。南唐翰林圖畫院自然解體,不少畫院畫家被脅迫到汴京,在宋朝的翰林圖畫院裡供職,如徐熙之孫徐崇嗣、董羽等。巨然在這種情形下從建業來到京師,居開寶寺為僧。

畫名鵲起,曾為度支蔡員外作《故事》《山水》二軸,畫中「古峰峭拔,宛立風骨;又於林麓間多用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徑,遠至幽墅,於野逸之景甚備。」(劉道醇《聖朝名畫評》)又在宋朝的最高文化機構學士院北壁上繪製壁畫,被當時的文人傳為美談,並賦詩頌之。


《秋山問道圖》

本圖無款,以立幅構圖畫重重疊起的山巒,畫上主峰居中,這是五代宋初的典型構圖。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處密林之中茅舍數間,屋中有二人,一人坐於蒲團之上,右邊一人側身對坐,大約就是問道者。二人對坐,境界清幽。畫面下段,坡岸曲折,樹木偃仰多姿,水邊蒲草,被微風吹得輕輕搖擺,多少體現出秋爽的感覺。前人謂巨然之山水,善為煙嵐氣象,「於峰巒嶺竇之外,至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類,相與映發,而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真若山間景趣也」。與北方畫派石體堅硬、氣勢雄強的畫風,趣味完全不同。


此圖無款,亦未見歷代著錄。此圖畫法蒼勁,筆墨厚重清潤,層巒疊翠,葉茂林森,奇峰崛起,煙林清曠,咫尺千里。內容是畫群山叢林溪流橋杓竹籬茅舍的山居景色。繪畫技法以乾擦為主,略施烘染,多用披麻皴與礬頭,氣韻瀟灑,運筆自然,有山似夢霧,石如雲動之感。右上鈐有「天曆之寶」大印,右下有明紀察司半印,可知曾為元、明內府收藏。 [7]這幅《山居圖》是巨然描繪江南濕潤山色的得意名品。畫法與《秋山問道圖》大致相仿。那高山峻岭,山石淡皴濃點,顯得山色濃郁蔥蔥,更是清秀。這高山密林,寂然無聲的環境中,正符合道家清靜無為的理想境界。從圖中我們看到了一種第一流的布景安形能力,看到了一種磅礴的氣度與胸襟。


《蕭翼賺蘭亭圖》

此圖無款,《石渠寶笈初編》定為宋人畫。繪唐太宗遣蕭翼賺蘭亭序真跡的故事。畫上端山巒起伏,群峰繚繞而多變化,山麓林木間多礬頭卵石,露出宅院屋宇,前臨溪水板橋,山巒坡岸以短筆披麻皴畫成,圖中皴擦點染諸法兼備,筆墨細膩富有層次,皴法古茂,點苔高古。此畫原定為宋人畫蕭翼賺蘭亭,後台北院方考出張丑《清河書畫舫》載有此圖,定為巨然,故改之。而此幅佳作,信為巨然傳派所作。

明代張丑曾敘及此畫:「丙子陽月望前二月,作同朝延世兄訪吳能遠氏,話間承示宋裱居然絹本《蕭翼賺蘭亭圖》立軸,上有『宣文閣印』、『紹興』小璽,紀察司引,其畫山水林木,滿幅皆用山水墨兼行法,止人物屋宇稍微設色,筆法奇古,漸開元人門戶,故是甲觀。」。


五代時期畫家巨然創作的一幅絹本水墨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該圖縱:200.7厘米,橫:70.5厘米,描繪了江南山水的高遠雄渾景色。

圖中煙嵐松濤,山中層岩叢樹,山頂礬頭重疊,深谷里瀑泉奔涌,溪畔濃蔭森森,並架一木橋。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 林,「豐」字形的松樹隨風搖曳,百姿千態,栩栩如生。溝壑里聚起團團雲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腳下的林木中坐落著數間茅屋,其中一榭依石臨水,有白衣人坐其中。此乃世外桃源里之人間煙火。從白衣人的房後望去,蜿蜒山路沿谷澗上去。在兩山之間、谷澗之上,有一巨大的樓閣,且又有山樓水榭、遠寺長橋,掩映在萬松山壑間。

《萬壑松風圖》採用全景式構圖。坡石用淡墨作長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有沉鬱清壯之韻。全圖的筆墨沉厚渾樸而不失腴潤秀雅,天趣盎然。 它是山水畫發展演變的標誌性作品。


《層岩叢樹圖》

五代宋初畫家巨然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圖描繪了江南雨後山林煙嵐浮動的自然景象,充滿清新潮濕的氣息。

畫中山巒間瀰漫著些許水氣,一條曲折的小徑幽寂的穿梭於山林之間,路上沒有任何活動,連立於一側的樹木也不見特別的姿勢。左側高山堆積的秩序井然。山頂上有一粒粒堆置起來的小卵石,山體則布滿了和緩迤長的線條,像是大雨打在山頂上,雨水順著山坡刷洗所形成的自然景觀。作者用獨特的畫法表現出一種秀逸、靜寂、朦朧的美,這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畫作。


此圖很好的體現了巨然的點墨形式,主要表現「點苔」、「點葉」兩個方面。作者在淡墨的基礎上,有意識無意識地點綴大小不一、濃淡疏密有間的苔點,既灑脫不拘又極富韻律感。點葉不為樹的具體枝葉所累,點按自如,突破了前人的畫法。山間的叢樹用稍濃的墨勾出枝幹的輪廓,樹葉則以濃淡不同的墨點簇而成。圖下部的山坡均用淡墨皴出。有些墨點雖遠離樹枝本身,但總體井然。在整個畫面上,重筆濃墨與染暈淺墨形成對比,描繪出煙嵐氣象。此畫又採用了披麻皴這種技法創作,表現出江南土山的平緩細密。除林麓間、峰巒上有俗稱為「礬頭」的群石之外,山石多以這種技法細膩描繪,筆筆沉著而帶潤澤之意,皴筆的疏密、濃淡也很好地表現出山巒的明暗。


《溪山蘭若圖》

此畫以 「近觀式」取景,畫中景物填滿絹布。高聳雲表的山巒雄居於畫幅上部,山頭布有礬頭狀的卵石,下部岡阜林木蔥鬱,掩隱樓閣屋宇,前部有坡岸溪水,展示一片寧靜清謐的意境。此畫前景的土坡蘆葦及平遠溪谷均與現傳董源畫作相似,但遠景採用高遠構圖的主山所造成類似北宋初年「雄偉」氣勢的作風,已是巨然深受華北山水畫風影響的結果。因此,巨然的個人畫風實為融合南北兩地的景觀,進而表現出一種秀麗與宏觀兼備的視覺美感。

此幅宋代尚書省印真,說明此畫的上限最晚到南宋,且上墨書若是「巨五」的話,可能此幅只是巨大屏風的第五幅,此原畫或是組屏,此說可做參考。


藝術風格

巨然在北宋期間,為謀求在北方的藝術地位,不得不效法李成之作,如仿李成的寒林山水,在構圖和筆法上都略異於董源,但意趣仍是江南畫。巨然的畫藝遠不及董源廣博,專以山水為長。

巨然山水的構成,雖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以現存傳為巨然的山水畫為證,他喜作豎式構圖,可能是宋初北方山水畫多立軸的緣故。他的山水,於峰巒嶺竇之外,下至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畫中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爽氣情人。這些表現內容與董源之作大體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畫的構圖外,還在於巨然的筆墨與董源相比,趨於粗放,多不作雲霧迷濛之景,但畫中散發出濃重的濕潤之氣卻不亞於董源。巨然擅長用粗重的大墨點點苔,鮮明、疏朗,長披麻皴粗而密,筆法老辣、率意。


工畫山水,師承董源,但風格不同於董源秀逸奇偉。擅畫江南煙嵐氣象和山川高曠的「淡墨輕嵐」之景。南唐後主降宋,隨至汴京(今河南開封),住開寶寺,在學士院繪《煙嵐曉景》壁畫,為時人稱讚。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林麓間點綴卵石,玲瓏剔透,清晰潤澤,仿佛剛被水沖刷過一般。他的畫風對後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貢獻,是一位有創造性的藝術家,後人把他與董源並稱「董巨」,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畫的主要流派,對後世影響很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