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河北平泉,陣亡將士躺在雪地里,戲子演員依舊唱著大戲

風吹草語 發佈 2023-12-06T09:12:06.054472+00:00

平泉,隸屬於河北承德市,地處河北東北部,位於河北、遼寧和內蒙古三省交界處,有「雞鳴三省」之說。平泉原名八溝,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就有「拉不完的哈達,填不滿的八溝」之說,後因縣城的街內有水泉而得名。

平泉,隸屬於河北承德市,地處河北東北部,位於河北、遼寧和內蒙古三省交界處,有「雞鳴三省」之說。。

平泉原名八溝,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就有「拉不完的哈達,填不滿的八溝」之說,後因縣城的街內有水泉而得名。

1933年3月,日寇關東軍侵略熱河,圖為日本人侵占平泉後所拍攝。

1933年3月3日,從凌源前往平泉的日本軍隊正在途中休息,旁邊是廣闊的原野。日本人的隊伍拉的很長,可以清晰看到他們牽著馬匹,拉著山炮。

行軍隊伍中的日本軍官,所騎的馬匹不是東洋馬,而是搶劫來的中國馬。另一位騎馬者是日本隨軍記者,幾名持槍的士兵站在旁邊。

平泉城外的荒涼景象,近景是一塊很大的墳地,滿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墳塋。墳地旁邊是一條彎彎曲曲通向城裡的土路。

1933年3月2日凌源淪陷後,駐平泉的萬軍團司令部及第二十九旅見勢不妙,拔腿就跑,而且不是按照上級的命令撤守承德,而是一口氣跑到了長城喜峰口。日本人幾乎沒遭受像樣的抵抗就占領了平泉。圖為日本士兵正在列隊從東門進入平泉城。

平泉南門永泰門,和東門形制相近,四方門洞,門頭上有裝飾性的箭垛。城門兩側貼滿了各式各樣的廣告。

平泉城內的一條主街道,街面很寬,兩邊是低矮的商鋪,一座店鋪門前聚集著日本的一個小隊,槍枝整齊地擺立在一邊,街道中間有運載貨物的鬼子馬車隊正在通過。

日本士兵進入平泉後,很多的百姓選擇閉門不出,路邊的店鋪也都關了門,掌柜們在門前插上膏藥旗以求店鋪不被鬼子洗劫,寬闊的街道顯得異常冷清。

平泉城內的一家客棧內,一支駱駝商隊被阻隔在這裡,當日本兵突然闖進來時,人們在驚愕之餘,儘量露出笑容,希望不要被傷害。

儘管駝夫和店老闆極力討好,依舊沒有逃脫被搶掠的厄運,這些駱駝被日本人強征過來,成了運送軍用物資的工具。

當地的一座民居,屋外的圍牆因被迫擊炮彈擊中而坍塌了一部分,地面散落了不少的碎磚石,房主不得不用高粱杆紮起籬笆來保護自己的家。

這裡曾是中國守軍的一個指揮部所在地,建築門前的雪地上躺著幾名陣亡的中國士兵。在房屋門前的台子上,站著一群日本士兵。

在一座民居的門口,地上擺放著日本人繳獲的武器,另外還有幾頂中過彈的鬼子鋼盔。由於火力太弱,子彈只在鋼盔上形成了淺淺的凹槽。一名當地百姓袖著手站在門口觀看。

照舊演出的戲班子。這讓小編聯想到曾經看到過的一個故事:一日某地正在唱戲,忽聽有人喊日本人進城了,聽戲的人遂作鳥獸散。當日本兵端著槍沖入戲園子時,發現台上的演員依舊對著空蕩蕩的台下賣力的演唱,因為他師父曾告誡說,曲不終,戲不停!即便天塌了也是如此。想想真是可怕。不知這是執著還是迂腐?

平泉清真寺坐落在平泉鎮南大街南端西側,據說是在清順治四年(1647)年開始修建的,最初僅是三間草房。乾隆七年(1742)年,當地人仿照北京朝陽門外南中街清真寺的樣子進行了重新修建,遂成了圖中的規模。

平泉清真寺內的景象,禮拜堂前的門廊裝飾有精美繁複的木雕,一名男子正站在走廊里向日本攝影師的方向張望。

一支馬車商隊正在沿著城外的土路前行,車夫們扛著長長的馬鞭,從地上的凍土便能感受到當地的寒冷。

平泉境內的礦產非常豐富,有金、銀、鐵等四十餘種。圖為正在平泉城東部三里半的山脊上採礦的南方人,采出的砂金礦用石臼粉碎後,再在水中淘洗,採取的方式非常原始。

更多八溝老照片,請點擊下方的《河北承德老照片合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