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臨終前:留4個奇怪遺囑,不讓人看遺體,她預感到了什麼?

科普觀 發佈 2023-12-06T11:00:53.336307+00:00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在張愛玲離世後就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家的大門都會敞開。關於他為什麼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有人曾問過他。他是這樣回答的:「我不想重蹈姐姐的覆轍……」張子靜那麼,這個「覆轍」指的是什麼?張愛玲生前究竟經歷過什麼?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在張愛玲離世後就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家的大門都會敞開。

關於他為什麼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有人曾問過他。

他是這樣回答的:

「我不想重蹈姐姐的覆轍……」

那麼,這個「覆轍」指的是什麼?張愛玲生前究竟經歷過什麼?她臨終前還曾留下4個奇怪遺囑,分別又是什麼呢?

張愛玲的悲慘童年

張愛玲的一生,絕對配得上跌宕起伏這四個字。

時間回到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一幢沒落的貴族府邸。

張愛玲的父親、母親雖然沒什麼名氣,但往上看她的祖父、祖母卻是聲名顯赫。

她的祖父名叫張佩綸,是清末左副都御史,也是著名詩人學者,學識淵博。

就他的學問造詣來說,後人的評價是與「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並駕齊驅的。

她的祖母李菊藕來頭則更大,竟是名臣李鴻章的女兒。

僅從這裡就不難看出,張愛玲的家世到底有多顯赫……

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按理說,張愛玲的童年應該是要比普通人幸福快樂的。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她的父親的緣故,整個家都被弄得雞犬不寧,她從小就是在父母的吵架聲中度過的。

在張愛玲四歲的時候,母親更是一氣之下離家去了歐洲,直到八歲那年,母親才從歐洲回來。

然而,這種團聚沒有維持多久,母親就與父親離了婚。

父母離婚後,張愛玲與弟弟就跟了父親,父親很快則給他們找了一個後媽。

後媽的出現,讓張愛玲的童年生活變得更加壓抑,因為後媽並不喜歡她,而且還時不時對她進行打罵,這直接給張愛玲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一顆孤僻的種子……

一代才女的誕生

缺少父愛,缺乏母愛,張愛玲從小最大的心靈寄託全部在書本上。

她從很小就開始識字認字,等到7歲的時候,她就已經開始嘗試自己寫一些散文和小說。

等到12歲的時候,她已經能夠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這不僅是校刊和雜誌對她作品的肯定,更是給她看不見光的人生,指明了一條道路……

時間來到1939年,19歲的張愛玲進入了香港大學文學系。

也正是從邁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張愛玲才算是正式步入文壇,並成為了文壇一顆璀璨的新星。

她的處女作《天才夢》也正是在讀大學期間發表的。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

這是《天才夢》中的一句經典比喻,暗喻人生看似美麗,實則充滿了煩惱。

很難想像,這樣大膽而又耐人尋味的比喻,竟然出自一位19歲少女筆下。

當然了,這句經典比喻,對於步入晚年的張愛玲來說,也不失為一語成讖,但這都是後話了……

繼《天才夢》之後,張愛玲又在1943年發表了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

也正是這部小說的發表,才真正讓張愛玲嶄露頭角,並讓她在那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在中國文壇占據了一席之地。

從那之後,張愛玲的創作靈感迎來了井噴。

她又陸續創作出了《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以及《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堪稱經典的文學作品。

後來,因小說《封鎖》她還認識了胡蘭成,兩人並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儘管這段婚姻不僅沒有結果,還給她惹了一身的麻煩。

但卻也促成了她《花凋》、《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多部經典之作,一度奠定了她在中國文壇的重要地位……

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胡蘭成之後,張愛玲又愛上了一位名叫桑弧電影導演,但桑弧最終卻沒娶她。

至於原因,張愛玲自己心裡是最清楚的,她的身體出了問題(子宮頸折斷無法再懷孕)

1955年,經歷過兩次愛情的挫敗,張愛玲已經心如死灰,她只有選擇離開這片傷心地,才能重新振作起來。

當時美國的移民政策相對寬鬆,張愛玲以中國專才難民的身份,坐郵輪抵達美國,落地當日就拿到了綠卡。

就這樣,張愛玲來到了美國……

去到美國,張愛玲雖然很快就將過往的種種不愉快拋在了腦後,但這卻是建立在新的不愉快的基礎之上的。

在國內的時候,張愛玲擁有一批忠實的讀者粉絲,自己的書永遠都不愁賣,因此也就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壓力。

但到了美國,一切卻都變了。

張愛玲在美國很快就出版了第一部英文小說《秧歌》本以為這部小說的出版,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幫自己在美國文壇打開一扇門。

但殊不知,《秧歌》的出版卻是石沉大海,雖然美國文壇對此給予了廣大好評,但也僅此而已,美國讀者根本不買帳,張愛玲也開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

《秧歌》帶來的挫敗感雖然很大,但卻並沒有讓張愛玲就此心灰意冷,放棄創作,這反而堅定了她要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的決心。

就這樣,在創作過程中曾一度累得她眼睛流血的《粉淚》,終於大功告成。

張愛玲懷著巨大的信心,將《粉淚》寄給了美國出版公司,可當她收到出版公司回信的那一刻,她整個人都癱在了原地。

這是一封退稿信,並且信中還附上了極為難聽的話:

「你的小說里,所有人物都令人反感且骯髒(squalid)!」

經此,張愛玲徹底心灰意冷,她開始向生活妥協,成了一副落魄的模樣,凡事都很難再有順的時候,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她去世。

張愛玲臨終前:留4個奇怪遺囑

晚年的張愛玲在美國四處漂泊居無定所,除了經濟上的原因外,更大的原因是她所謂的「蟲子」

張愛玲曾在與好友夏志清來往的信件中提到過:

「先些時我又因為逃蟲患搬家,本來新房子沒蟑螂,已有了就在三年內泛濫,殺蟲人全都無效。最近又發現租信箱處有螞蟻……接連鬧跳蚤蟑螂螞蟻,又不是住在非洲,實在可笑。」

有人曾統計過,張愛玲因「蟲子」問題,曾在三年間至少搬家180多次……

這些「蟲子」一直折磨張愛玲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原因是她因此患上了嚴重的皮膚病(或許並不全是因為蟲子,而是她在美國水土不服,染上了皮膚敏感的疾病)

等到後來,她甚至只能靠每天長達13個小時的日光燈照射,來緩解皮膚病帶來的折磨。

1994年秋,台灣《中國時報》授予了張愛玲「特別成就獎」,張愛玲因此特意拍下了一張照片,寄給《中國時報》發表。

殊不知,這已經是她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她手上的報紙標題或許暗含隱喻,她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

張愛玲在拍下這張照片不久後,便寫下了一封遺書。

遺書中有4個遺囑,最令人感到奇怪:

「死後馬上火葬,不能讓人看到遺體;不舉行任何葬禮儀式;骨灰撒向空曠無人處;遺物留給宋淇先生。」

1995年9月,洛杉磯西木區的一個寓所內,張愛玲的遺體被房東發現。

被發現時,她已經去世一周,身邊的日光燈還一直亮著……

有人推測,張愛玲立下的奇怪遺囑,是預感到了自己會死得非常難看(皮膚病把她折磨地不成人形),死得非常孤獨。

為了不給世人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為了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她才選擇立下這樣的遺囑

不讓人看到遺體,不舉行葬禮儀式,將骨灰撒向空曠無人處。

但是,至於她的遺物(包括270萬遺產在內)為什麼留給了朋友,而不是自己的親弟弟張子靜,卻始終沒人能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解讀……

寫在最後

張子靜在張愛玲去世後,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一天到晚,家裡的大門會一直開著。

他曾表示,這樣做是不想重蹈姐姐張愛玲的覆轍。

這裡的覆轍,或許是張愛玲去世多日都未被發現,張子靜不想自己臨終也落得這樣的下場。

但如果結合張愛玲的一生,張子靜口中的覆轍,或許另有深意

他與張愛玲的命運起點相同,但這一路走來,整個命運卻截然不同。

張愛玲雖然很成功,但卻也很失敗,成功的是她在文壇的造詣,失敗的是她的整個人生,從選擇愛錯了第一個男人胡蘭成開始,她的人生軌跡就已經偏航。

張子靜恨姐姐被胡蘭成毀了,恨姐姐去美國一去不返,這些「覆轍」都為張愛玲最後悲涼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當然了,大川認為,最大的一處伏筆,可能早在張愛玲步入文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埋下

還記得大川前面提到的,張愛玲處女作《天才夢》裡那句話嗎?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

這句話,似乎在冥冥中,已經隱喻出了她在美國遭遇「蟲子」,並最終死於皮膚病的結局。

或許,這就是命運。

一切,冥冥中早有定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