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與尼羅河相隔萬里的「握手」

金臺資訊 發佈 2023-12-16T12:07:16.469474+00:00

白鶴梁題刻。埃及尼羅尺。(圖片均由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提供)一個在東亞,一個在北非。一個位於長江,記載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位資料;一個位於尼羅河,千百年來被用於汛期水位測量。白鶴梁題刻與埃及尼羅河水尺(簡稱尼羅尺),相隔萬里,似乎沒有交集。

白鶴梁題刻。

埃及尼羅尺。(圖片均由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提供)

一個在東亞,一個在北非。

一個位於長江,記載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位資料;一個位於尼羅河,千百年來被用於汛期水位測量。

白鶴梁題刻與埃及尼羅河水尺(簡稱尼羅尺),相隔萬里,似乎沒有交集。但今天,它們走到了一起——兩處享譽世界的水文遺產,已啟動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一個設想

從比較對象變成合作夥伴

初冬時節,走進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乘坐91米長的電梯深入江底,來到水下廊道,透過圓形觀察窗,古人留下的千年文字題刻及石魚盡收眼底。

白鶴梁位於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道長1600米、平均寬約15米的天然石樑。千百年前,古人以石樑中間的一對石魚為基準,記錄長江枯水期水位變化,用以指導農業生產,留下了「石魚出水兆豐年」等千古民諺。

而遠在北非,埃及作為世界上最早進行水位觀測的地區之一,早在公元前,當地人就發明了一種水位測量標尺,作為測量尼羅河水位的工具——即尼羅尺,它記載了1300多年的水文數據。

天各一方的白鶴梁與尼羅尺為何聯合申遺?這要從2022年說起。那年,相關專家提出,中國和埃及都是世界上仍保存有古代水位觀測實物遺存的國家,白鶴梁和尼羅尺如果聯合申遺,將更有競爭力。

具體原因有三——

在遺產屬性方面,白鶴梁與尼羅尺都是位於世界大河上的水文遺存設施,反映的是亞洲、非洲兩種不同的農業文明與江河水資源的密切關係。兩者均與所處時代政治、農業生產有著密切關係,以水文變化揭示了農業生產的周期性的變化,反映了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在申遺形勢方面,白鶴梁題刻從2008年開始準備申遺,但申遺程序的複雜與嚴格、申遺競爭的激烈都影響到申遺的進程。特別2018年申遺政策收緊後,每個締約國每年只能申報一項遺產,面對激烈的競爭,跨國聯合申遺持續升溫。

在申遺基礎方面,白鶴梁、羅達島尼羅尺時代相近,且都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此外,兩者均有保護管理機構,保存狀況較好,吸引著世界各地遊客紛至沓來,對話古代文明。

尼羅河上現存多處尼羅尺。為了確定聯合申遺的可行方案,涪陵區及相關方面舉辦了多場學術研討會,邀請國際國內專家圍繞水文遺址的意義、價值進行深入探討。最終形成共識,確定將聯合申遺對象明確為白鶴梁題刻與位於埃及開羅市中心的羅達島尼羅尺石刻。

「在白鶴梁申遺對比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曾把尼羅尺作為對比對象。而現在,我們變成了一起努力的夥伴。」市文旅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幸軍說。

「雙向奔赴」

助推聯合申遺走深走實

聯合申遺,從紙面上迅速付諸實踐。

今年2月,市文旅委、市政府外辦、涪陵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共同拜訪了埃及駐華大使館,提出聯合申遺合作意向。對此,埃及方面表示非常感興趣。

5月,在中國駐亞歷山大總領館協助下,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兼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楊榮浩、駐亞歷山大總領事楊易共同會見亞歷山大水下考古中心主任伊斯蘭姆·賽萊姆。

在伊斯蘭姆·賽萊姆那間書香濃郁的辦公室內,中埃雙方在聯合開展水下考古發掘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7月,重慶聯合申遺工作代表團前往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與埃及水下文物部相關專家就白鶴梁與尼羅尺聯合申遺進行了深入探討。「雙方就聯合申遺達成共識,建立起工作關係和工作機制。」幸軍說。

在埃及,重慶聯合申遺工作代表團還實地考察了4處尼羅尺遺址。

現存尼羅尺主要包含垂直柱、河岸階梯、涵洞深井等形式。此次聯合申遺的羅達島尼羅尺屬於第一種。

羅達島尼羅尺位於一口雕刻精美、華麗的井內。步入其中,可看到井的中心矗立著一根9米多高的八角柱。這根八角柱被分為19臂尺(1臂尺長度約為半米),可以測量約9.5米幅度內的水位變化。

當尼羅河水不足12臂尺時,意味著國家將會經歷嚴重饑荒。超過18臂尺時,代表著將要出現洪災。幾千年來,尼羅尺每年汛期測量尼羅河水位情況,用以預測年度的收成、稅收以及食品的價格。

「白鶴梁雖為枯水題刻,但與尼羅尺有著相似的理念。」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館長楊邦德介紹,如石魚題刻一旦露出水面,就表示枯水周期已過,豐收年景將至,接下來的一年將會雨水充沛,五穀豐登。

「這次考察,讓我對聯合申遺更有信心了。」楊邦德說,此前還沒有過分處兩個大洲且地域不相連的國家聯合申遺,「正是因為從來沒有過這種做法,我們才期待為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申報開創一個成功先例。」

聯合申遺需要雙向奔赴。在2023白鶴梁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埃及旅遊和文物部部長助理、亞歷山大大學考古學博士哈邁德·雷赫馬等埃及嘉賓應邀出席,並表示對聯合申遺寄予厚望。

多方期待

更好保護文化遺產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大河流域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基因。黃河-長江流域、尼羅河流域分別孕育了中華文明、。兩種文明各有特色,都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目前,白鶴梁與尼羅尺聯合申遺工作穩步推進,正遴選專業機構編制聯合申遺文本,力爭2024年完成編制工作。

申遺,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

在三峽文物保護中,白鶴梁題刻水下原址保護工程是難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投資最多的項目。為此先後論證長達10年時間,提出保護方案,國家投入2.1億元,採用「無壓容器」方案,在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館。2010年,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世界首座非潛水可到達的水下遺址博物館」。

接下來,重慶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白鶴梁題刻水下文物安全,抓緊推進白鶴梁水下保護體設施設備整體提升項目。

白鶴梁申遺,遺址所在地涪陵區是主體。涪陵區將持續加大對中埃水文遺存的研究力度,立足於白鶴梁與尼羅尺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和探討,委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北京),開展「中埃聯合申遺可行性研究」「世界水文遺產的系列調查」兩個課題研究,進一步論證白鶴梁題刻和尼羅尺聯合申遺路徑。

涪陵區還將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為載體,進一步擴大遺址的展陳範圍,推動參觀廊道改造、數字展廳等工程項目,讓文物本體更好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講好白鶴梁故事。

回望歷史,2000多年前,古絲綢之路就將中埃兩大文明古國聯繫在一起。1956年,埃及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並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和。如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又為中埃合作注入新動力。

「我們要通過申遺,向世人展示一個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進一步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幸軍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