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山水畫代表作《黃山煙霞》和《灕江山水》亮相保利春拍

北京拍賣徵集 發佈 2023-12-16T14:50:09.476034+00:00

李可染不畏艱難險阻,以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跋山涉水,嘔心瀝血,一次次為祖國河山立傳,他筆下蒼勁腴潤、蔥鬱華滋的錦繡河山,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偉大。

李可染(1907-1989)

李可染不畏艱難險阻,以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跋山涉水,嘔心瀝血,一次次為祖國河山立傳,他筆下蒼勁腴潤、蔥鬱華滋的錦繡河山,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偉大。

李可染 1907-1989 黃山煙霞

鏡心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68×46cm 約2.8平尺

估價:RMB 5,000,000-6,000,000

【題識】吾一九五四年游黃山,適值天氣晴雨無常,固得飽覽煙霞變幻之奇。一九六三年大暑,可染畫,時在北戴河。

【印文】李、日新、河山如畫

【出版】

1.1987年掛曆·現代畫家畫黃山,11月圖版,中共淮南礦物局委員會,淮南礦務局印。

2.1987年掛曆,11月圖版,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安徽省信託投資公司印。

3.《現代水墨畫家探索》圖22,(台北)雄獅圖書,1989年6月。

4.《李可染畫論》圖53,(台北)華正書局,1989年9月。

【說明】

1.此作品即將出版於《李可染全集》。

2.此作品經李可染基金會鑑定為真跡。


出版書影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許多畫家都對黃山情有獨鍾,李可染也是。「搜盡奇峰打草稿」,不僅是石濤的豪言壯語,更是李可染的創作理念。李可染曾幾次登上黃山,力圖將黃山用新的筆墨語言表現出來,以表現出深邃渾厚的意境。這件作品是李可染在1963年國慶時回憶1954年時游黃山所畫,時隔八年,李可染以更純熟的筆墨畫了這幅《黃山煙霞》,讓每個觀畫者都能感受到李家山水的沉雄和博大。



此幅 《黃山煙霞》來自他的長期的對外寫生,筆下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飽含著他的黃山情結。畫中的山巒起伏,彩霞涌動,青山滴翠而松柏競秀,斜陽餘暉下,金光璀璨;位於主體部分的山峰以干墨皴染,與周圍濃墨構成的群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水墨淋漓正是像這般風景。雲霧的表現不著一色,惟用水墨渲染,亭台樓閣外,山氣朦朧。山石的厚重與光的流轉、雲氣的飄柔在對比中達到和諧,在統一中形成對照。畫中之景都源於自然,又非對自然的簡單摹擬,而是李家山水的創造。


黃山煙霞 局部

從時間上看,這幅《黃山煙霞》是李可染轉折期的作品;但從筆墨和形式上,則是典型的新山水,表明李可染在此時期已經形成體系。畫面沒有用其後期黑密的筆墨去把黃山之美遮蔽,而是用赭色點染,在表現煙霞的同時,更讓黃山之煙雨朦朧的感覺十分突出,同時更讓畫面充滿一種通透感。氣象多變、煙霞幻化的黃山在畫家的筆下更加氣勢雄渾。以千峰萬壑為主體的視覺圖式是李派山水積墨法與素描體面造型法完美融合的圖式,也是成功把握自然造化總體氣象的經典圖式。


黃山煙霞 局部

李可染認為「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即「內容上,客觀美的精粹集中,與人的精神境界融和,經過高度意匠加工成為藝術,最高境界是神韻。美的境界、詩的境界,人間至美,神而明之,非語言所可傳達。」所謂好的筆墨,也就是在濃淡、正側、乾濕、粗細、疾徐、提按、頓挫及潑、破、積、焦、宿、漬諸種墨法穿插並用,變化中求統一,和諧中有變化,且諸般變化又「卻似隨手拈來」自然而然時,筆墨思維及筆墨處理即大功告成。

黃山煙霞 局部

李可染以自己獨特的筆墨語言,自如的抒發,把黃山美景表現得令人心馳神往、深深陶醉。他開寫生之新風,創造了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新鮮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的山水畫風格。《黃山煙霞》正體現了他的這種追求,即將民族傳統繪畫變革與升華,拓展中國山水畫表現的藝術空間,成就一代新風。



李可染 1907-1989 灕江山水

鏡心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70×45.5cm 約2.9平尺

估價:RMB 3,000,000-4,000,000

【題識】餘三游灕江,覺江山雖勝,然構圖不易。茲以傳統以大觀小法寫之。人在灕江邊上終不能見此景也。一九六三年秋九月,可染並記。

【印文】可染、日新、河山如畫

【出版】《晚香齋藏畫》第25頁,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

【說明】

1.李小可題詩堂,李庚題跋。

2.此畫為晚香樓主張壁東先生珍藏,壁東先生早年和李可染先生相友善,獲贈書畫頗多,此畫即為其中之一。此畫在多年之後,為李家後人李庚、李小可所見,遂一再題跋以志墨緣。

3.該作品即將出版於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與浙江大學出版社共同編輯的《李可染全集》。




金鐵煙雲 水墨奇峰

——讀李可染《灕江山水》


李可染的山水是20世紀中國畫一個高峰,其典型題材大致可分為二類,一是灕江,二是井崗山。灕江以秀雅著稱,井崗山以雄渾名世,一陰柔一陽剛,鑄成了李家山水的雙翼。

此《灕江山水》是李可染七十年代初期所作,為其開創灕江山水繪畫語言的探索之作。畫中萬山重迭,無數船帆溯流而上,逆光造成的山石之黑,豐富的層次和強烈的光線效果,形成了李可染畫中「逆光山水」的獨特風貌。


灕江山水 局部

畫中黑白色塊分布之間留出的最明亮之處是穿越叢山由遠而近的灕江,江水的宛轉穿插將不同遠近的山體間隔開來也聯接起來,產生縱深空間感和寓雄渾於清、秀、奇、幽之中的博大感。

李可染在灕江寫生

1959年春,李可染攜畫家顏地首次赴桂林寫生,作灕江山水對景寫生作品20多幅。從七十年代初期開始,他開始用自己的理解畫灕江,如這件作於1973年的《灕江山水》。以後,李可染的灕江山水更臻成熟,把灕江山水畫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李可染灕江寫生畫稿

此畫的構思可以看出李可染對於生活實景的提煉和概括,把平列展開的桂林山水,用焦點透視的組織成一段縱深的空間。用濃墨皴筆來表現山巒加之倒影的處理,使人有如進入水晶宮境地。在題款處理上,李可染一反傳統山水畫中款字偏小的慣例,創造性地用他自創「醬當體」大字行書在畫幅上端長題,厚重凝練,與畫風相統一。這是他創造性地探索出的一種新圖式,表現出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灕江山水 局部

李可染的水墨畫一掃逸筆草草的文人積習,尤其是那以悲沈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調,深深地捉住人們的感覺,而在這悲愴旋律的制約下,畫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會被這「黑色世界」造成淒迷的基調,無疑李可染的水墨畫開創了中國畫的一個新格局。此幅《灕江山水》在題識中寫明了用「以大觀小法」處理構圖,所謂「以大觀小」即是不受實際景物的局限,作者在景物的選擇和組合上有著充分的主控權。他根據畫面的需要減弱遠近透視大小差別,人為地擴展境界,鳥瞰式、移步式地擷取灕江不同角度最動人的山勢和景觀,妙加剪裁,充分體現灕江景致特有的空靈秀媚之美。


灕江山水 局部

此畫為晚香樓主張壁東先生珍藏,壁東先生早年和李可染先生相友善,獲贈書畫頗多,此畫即為其中之一。此畫在多年之後,為李家後人李庚、李小可所見,遂一再題跋以志墨緣,使金鐵煙雲般的李家山水又一次兀然崛起在了大家面前。


畫家之子李小可《灕江山水》題寫詩堂


畫家之子李庚《灕江山水》題跋




李可染 1907-1989 歸牧圖

立軸 設色紙本

69.5×47cm 約2.9平尺

估價:RMB 600,000-900,000

【題識】歸牧圖。可染。

【印文】李、可染、孺子牛

【出版】

1.《李可染畫論》圖版9,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

2.《李可染畫論》圖版9,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2月。

【說明】香港蘇富比2005秋,LOT1024。


出版書影



李可染 1907-1989 忽聞蟋蟀鳴

鏡心 設色紙本

70×46cm 約2.9平尺

估價:RMB 400,000-500,000

【題識】忽聞蟋蟀鳴,容易秋風起。可染於師牛堂。

【印文】可染

【說明】附李可染之子李庚先生與本作品合影照片。


李庚先生與本作品合影



李可染 1907-1989 放牧圖

立軸 水墨紙本

62×38cm 約2.1平尺

估價:RMB 300,000-400,000

【題識】牧童圖。李可染畫。

【印文】可染

【題簽】李可染畫牛立軸。六一年春,松原珍藏。



李可染 1907-1989 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

鏡心 設色紙本

69×46cm 約2.9平尺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題識】可染畫。

【印文】可染、情之所鍾

【說明】李可染藝術基金確認為真跡,作品編號:LKRAF-L-00928,李可染藝術基金官方網站。



李可染 1907-1989  暮韻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68×44.5cm 約2.7平尺

估價:RMB 200,000-300,000

【題識】暮韻圖。一九八零年,可染畫。

【印文】可染、李、孺子牛

【說明】本件拍品為重要機構委託,請買受人於拍賣結束後一個月內完成結算相關事

宜。具體情況請諮詢相關工作人員。

【來源】佳士得(香港)1997年11月3日Lot 175。




李可染 1907-1989 行書「李白詩」

立軸 水墨紙本 1979年作

136×69cm 約8.4平尺

估價:RMB 350,000-450,000


【題識】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七絕下江陵一首。

一九七九年秋九月,可染書於北京。

【印文】可染、大海樓

【來源】中國嘉德1997秋季拍賣會,第131號拍品。

圖文數據來源:北京保利拍賣

徵集送拍、鑑賞交流、請私信投稿、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