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美術館發閉館公告,布展開啟,2023成都雙年展首批作品來了

紅星新聞 發佈 2023-12-16T21:22:04.921475+00:00

成都市美術館今(20)日發出閉館公告,公告稱:成都市美術館A、B區即日起閉館至2023年7月15日,期間將進行2023成都雙年展布展工作,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2023成都雙年展將於7月16日拉開帷幕,據悉,目前2023成都雙年展首批作品已到館。

成都市美術館今(20)日發出閉館公告,公告稱:成都市美術館A、B區即日起閉館至2023年7月15日,期間將進行2023成都雙年展布展工作,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2023成都雙年展將於7月16日拉開帷幕,據悉,目前2023成都雙年展首批作品已到館。成都市美術館也對首批部分作品進行了介紹:

傅中望 —《眾生相》

傅中望 /《眾生相》

425cm×90cm×213cm/金屬/2002年

知名藝術家傅中望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感受與態度,建構著新形態下的精神空間。

這次雙年展,傅中望帶來了最新的金屬雕塑作品《眾生相》,三排共24個鑽石狀金屬製品疊在一起,像一個合唱團,每一個折面反射出不同的人形,像極了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

景曉雷 —《零度空間》

景曉雷/《零度空間》

140x160x350cm(底座200cm)/不鏽鋼/2016年

青年雕塑家景曉雷的作品帶有80後的典型群體特徵,強調對時代表征的體驗與表達,尤其在語言的創新上,追求具有未來感的造型探索,個性化風格鮮明。

《零度空間》以藝術行走的方式呈現了時間與空間的文化關聯。沙漠之中,地壇之上,作品串聯起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空間,雕塑與場域構成了關於「天、地、人」的主題劇場,同時蘊匿了關於後人類的未來主題想像。

羅敏 —《閱讀記帳錄》系列

羅敏/《閱讀記帳錄》系列(部分)

200x150cm*2、70x70cm*2/布面油畫、木板油畫、木板、紙本、墨/2023年

知名藝術家羅敏,試圖用一種純粹而樸素的語言去作畫,從而尋找到通往自己相對獨立、封閉、單純的精神家園。

《閱讀記帳錄》整個作品由50多件小作品組合成兩件200x150cm的作品,構成整體《閱讀記帳錄》,配合兩件尺寸不超過70x70cm的文本作品,來介紹每一件作品的出處記載,用傳統的小楷書寫。整個作品試圖通過對藝術家的閱讀圖文經驗,傳遞一種自己作品和「考古」之間的關聯,挖掘一種美學的連接和出處,再讓觀者用博物館看展的方式—觀作品的同時關注作品的圖釋,來帶入到對作品的理解中。

汪正虹 —《旺娃娃-吹泡泡》

汪正虹 /《旺娃娃-吹泡泡》

140x130x200cm/不鏽鋼/2022年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家汪正虹,一直以來希望將當代雕塑與當代藝術首飾有機結合,長期投身於當代藝術與工藝美術相關創作和教學研究和實踐。

她的「不倒翁系列」作品是今天人類精神的隱喻。這是因為今天我們的世界進入結構性調整,一切順理成章的事情都將被重新理解,一切固定的關係都被打破,這時人們便開始重新反思生活、生命的意義,以及我和他人、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一種存在主義哲思重新回歸——人的存在沒有本質,它的意義產生於「在動態中保持平衡的各種努力」。正如經歷過20世紀最動盪歲月的薩特所言:「存在先於本質」。汪正虹創作的「不倒翁」就是她對於這個時代精神的理解。

珍妮·沃爾什 —《行動潛力》

珍妮·沃爾什/《行動潛力》

240x170x130cm/玻璃、銅、電子設備/2016年

英國藝術家珍妮·沃爾什曾在塞恩斯伯里威康神經迴路和行為研究所工作。她從玻璃的美學品質與材料特性出發,採用傳統的玻璃技術創造了一系列反映神經元形式的獨立式玻璃雕塑。

她此次參展的裝置作品——《行動潛力》,受到玻璃材質在科學創新中的運用和電在刺激神經通路中的作用的歷史影響,將玻璃的惰性和絕緣特性與銅的導電特性相結合,以光序列代表神經衝動,反映人體神經通路。只要你接近這件交互燈光作品雕塑,就能激活雕塑光路。

2023成都雙年展共有來自26個國家(地區)的241位藝術家參展。作為成都的本土參展藝術家,成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畫院專職畫家魏葵致力於用藝術的方式,重現他青少年時代對一個城市的情感和記憶。他此次參展的作品「曹家巷工人村系列」就力圖通過水墨、場景裝置、影像等綜合媒介來表達藝術對人文,特別是近幾十年城市發展的觀照,更表現了他對成都的深厚感情。

魏葵認為,每個人對城市的記憶,它是一個集體意識,需要藝術家用一種個體的、特別的、特殊的方式和媒介,形成一種載體,為這個城市留下痕跡。這也是本次雙年展「時間引力」的主題所在,是藝術對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特別關照。

編輯 蘇靜 據成都市美術館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