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內家拳為什麼不要提肛?

武術人 發佈 2023-12-19T04:46:47.737887+00:00

平時經常有學生問我:老師,練習丹田功需不需要提肛啊?提肛這個問題確實困擾了很多人。在練習傳統武術中,經常有老師要求學生提肛或者提會陰,但是具體怎麼做?卻很難拿捏好分寸。

平時經常有學生問我:老師,練習丹田功需不需要提肛啊?提肛這個問題確實困擾了很多人。在練習傳統武術中,經常有老師要求學生提肛或者提會陰,但是具體怎麼做?卻很難拿捏好分寸。比如有的老師就依據拳譜中說的「緊撮谷道內中提」,讓學生站樁或練拳時緊緊收縮肛門往上提;有的則要求發勁時要瞬間夾緊肛門往上提。還有的老師要求是輕輕收住肛門或者輕提會陰等等,各種各樣的練法......

嚴格的講單純的提肛或者提會陰都是錯誤的。提肛是局部的肌肉緊張用力,這一用力只能使力集中在肛門,而無法使氣通過,也無法聚氣到丹田。就像握拳一樣,拳頭握緊時力量就在拳頭上。因為氣無法聚集到丹田,所以這樣練不出丹田氣來,同樣在練拳和應用變化中,提肛會造成動作反應慢,力量無法全部發揮出去,在拳術上也達不到高層次,更練不出「靈勁」來。要想丹田功有成,技藝達到靈勁,首先必須是一種整體自然的身法狀態,而不是靠提肛這種局部的力量去催動。尤其對丹田氣的發動要靠「心」來指揮,比如拳譜常說的「心一動渾身俱動」,「心一顫勁即出」等等,都是整體的協調運動,由心意指揮氣,氣催力達形到。包括太極拳等內家拳講的「內實精神,外示安逸」,也是一個道理。這些都是丹田(包括身法整體)平時已經準備好了的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而且是一直保持蓄勢待發的狀態。如果靠提肛,肛門一直提著或者保持緊張狀態,是沒法做到快速反應的。或者心一發出指令,還得需要提肛的局部肌肉緊張來催動力量,這是不可能練出真的靈勁。正如清代萇乃周先生《點氣論》中講的:「氣未動兮心先動,心既動兮氣即沖。心動一如炮燃火,氣至好似弩離弓。學者若會混元氣,哪怕他人有全功。」

有的朋友說到老師教的時候就是尾閭輕輕收住或者肛門虛提就行,這樣確實要好一些,但仍然不夠。要想練出丹田混元氣,必須要有嚴格和正確的身法要領。混元氣由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摶聚而成。後天之氣由上往下降,這就是大家常聽說過的「氣沉丹田」,當氣降下來時,這時如果尾閭輕收或者肛門虛提,氣就不會泄。這也就是《內功四經》中講的「下收谷道。收者,慎氣泄也。」,但是做到這樣只是保證了後天之氣降到丹田,而先天之氣並沒有收到丹田,也就是只練了一半。那麼先天之氣如何收到丹田呢?其實內家拳中大部分身法都有要求,但很多人卻忽視了。比如練習心意拳的基本身法要領「束尾」,兩臀配合尾骨由後向前弧形收束,並向上托,使丹田翻起,這樣氣自然就由後向前收,並向上翻入丹田,與後天之氣摶聚。當然這還要靠其它身法整體的配合,總之要形成一種身法的自然力,而不是局部的肌肉緊張力。這樣練出來的身法就很舒適很自然,同時丹田聚氣非常充足。能做到束尾要領,肛門、會陰都會被自然的托起並貼緊,此時不需要再去刻意的提肛或者提會陰。如同抱嬰兒時用手輕柔的托嬰兒的屁股一樣舒適自然。這些身法就是練出丹田功的基礎。關於混元氣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內家拳是如何修煉混元氣的》。

除了心意拳,其它拳種的拳譜或者古傳也有類似的要領。比如太極拳身法要領中有「尾閭正中」和「吊襠」,要求「兩股用力,臀部前收(前送),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有上翻之勢。」,比如《內功四經》中的「龜尾升氣」,要求「從尾骨盡處用力向上翻起,真氣自然上升矣。」,比如清代武術家萇乃周先生講到外形要領時說:「腰如雞鳴卷尾,卷則氣由後向前收而不散。」,等等這些都是對身法和收氣的要求。另外自然界的猛獸也多有這種本能習慣,比如老虎豹子等準備攻擊或者奔跑時,都是保持類似「束尾」的啟動和蓄力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蓄勢待發。

其實練習傳統武術方法不難,很多要領一試變知,但有的武術人缺乏思考,嘗試和比較,也就是不去身證。而人云亦云或盲目崇拜是無法提升和突破的,這是習武者想要攀登武術高峰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

【作者簡介】丁寧,1980年生,山東萊陽人,現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訪名師,先從名師學習(李存義傳尚雲祥系)形意拳、(郝為真傳閻志高系)太極拳等內家拳法,後經友人介紹拜於山西祁縣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門下,得師耳提面命,傳授心意真功。近年來經恩師授意廣傳心意拳。在傳習的過程中,本著求真的態度去探究拳術的原理和核心。秉承著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則,以自身實證與師傳印證,與拳譜拳論印證的方式去研習和傳承。並對心意拳、械等體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傳授中善於用傳統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解和還原內家拳真義。擅長講解丹田功,心意拳譜,易筋經貫氣訣(又名《萇氏武技論》等),內功四經,太極拳論等核心與經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