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筆下批判國人,愛因斯坦來華後對國人什麼看法?和魯迅的異同

歷史風暴 發佈 2023-12-19T19:30:43.016914+00:00

因為,魯迅在留學期間,在一次電影觀摩中,看到日俄戰爭里中國人被抓為間諜處死的時候,圍觀的中國人竟然麻木不堪。

魯迅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文豪,他不僅留下了豐富的文學作品,也以其獨有的視角,在那個時代去吶喊,希望能夠警醒國人。

因為,魯迅在留學期間,在一次電影觀摩中,看到日俄戰爭里中國人被抓為間諜處死的時候,圍觀的中國人竟然麻木不堪。

這對魯迅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衝擊,他本來以為需要學好醫治療國人的身體就可以了,看了這場電影後才發現,最應該的是去醫治國人的精神,讓國人從麻木中清醒過來。

魯迅的想法還是很現實的,因為魯迅年輕的時候,國人的身體不比外國人差。

魯迅生於1881年,他虛歲20歲那年爆發了著名的八國聯軍之役,這場戰爭以大清的完全落敗而告終,並且向列強賠款4.5億兩白銀。

八國聯軍之一的德國軍隊在京城盤踞期間,曾經在城門口設立了臨時的測量點去測量當時國人的身體。德軍發現,京師一帶普通國人的身體素質比德國的同階層的老百姓要強的多,把德軍的遠征軍指揮官瓦德西嚇了一跳。

他在給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書信中,曾經專門寫到:余認為中國下層階級,在生理上,實遠較吾國多數工廠區域之下層階級為健全。


所以,德國從一開始想要瓜分大清,變成了反對瓜分大清。

可見,當時所謂的「東亞病夫」大清,跟國人的體格強壯不強壯沒關係。

當魯迅決定棄醫從文,從把醫治國人的身體作為目標,換成去醫治國人精神的時候,他就開始尋找國人身上的毛病。

於是,魯迅筆下出現了很多精神麻木、愚昧不堪的國人形象。

比如,著名的阿Q。


阿Q是魯迅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祖上也闊過,可到了他這一代成了一無是處的破落戶。只會用精神勝利法麻痹自己,或者去欺負那些比自己還要弱小的人。

還有魯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寫的閏土。

小時候的閏土敢做敢當,個性鮮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閏土在生活的壓力下不得不選擇低頭,眼中沒了光,見到魯迅後,一聲「老爺」。讓魯迅意識到他們徹底成了兩個不同階層的人。

還有孔乙己,學識淵博但又好吃懶做,幹什麼什麼不成,最終成為人們眼中的笑柄。

這都是魯迅用他敏銳的雙眼來觀察這個世界,從國人身上提煉出來的。

但是,魯迅對未來又是充滿信心的。

首先,他認為國人的這種麻木狀態是時代的原因,而不是民族的原因。

魯迅曾經這樣對自己的民族評價道: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他同時認為以國人的情況,假以時日一定會突破當前的困擾,獲得新生。

所以,魯迅寫到: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作為那個時代國人的一員,他深切的感受到了當時國人那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狀態,但同時對未來又充滿了美好的想像,認為中國一定會越來越好,只是當前需要改進。

其實,對於那個時代國人的印象,很多來華的外國人也有屬於自己的看法。

比如,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就在中國呆了一段時間後,在他的日記里寫下了對國人的評價。

1922年,愛因斯坦來亞洲地區訪問,並且在上海待了三天的時間。

時間不長,但是給愛因斯坦留下了一個不是很好的印象。

多年之後《愛因斯坦遊記》發表,在這本書里記錄了愛因斯坦當時對國人的評價。

他認為:中國人無論男女,每天為了5分錢(這裡的5分錢應該是5美分)的工資敲石頭,似乎魯鈍的不可理解他們的命運的可怕。

在他看來,每一個中國人的神情都非常的木訥,即使他們很勤奮,但每個人都很卑微,看起來也非常坑髒!

可見,在愛因斯坦的眼裡,即使上海這種號稱「東方巴黎」的大都市,也存在著非常多的讓他看不上的缺點。

不過說實話,如果愛因斯坦在當時漫遊整個中國,他會發現上海地區的情況已經算是很好了。

在上海,通過辛勤的勞動一天能掙上5分錢,在別的地方連5分錢都掙不上。

比如,魯迅同時期在北平雇的傭人,每個月的工資也就1美元,平均每天下來也就三分錢。

愛因斯坦作為一個大科學家,他有屬於他的視角來判斷在遊覽的過程中遇到的人,也有屬於他自己的局限性。

在觀察國人的精神狀態時,他得出國人每個人都很卑微且神情非常木訥,這一點和魯迅筆下的那些典型的小人物有非常多的相似的地方,可以說這是一個科學家強大的洞察力和魯迅這個大文豪英雄所見略同的地方。

但同時,他因為生活的環境與當時的中國截然不同,薰陶的文化更是迥異,以至於他無法理解為什麼他遇到的國人是那麼的不行。

比如,他認為國人為了每天5分錢工資辛勤的勞作是非常愚蠢的,但他卻忽略了,自己在生活中因為超凡絕倫的聰明才智,使他比別人生活的更舒服,人生更加的順暢,這是天分是命運的眷顧。

正如美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裡說到的那句名言:當你要批評別人時,你要知道,並非每個人都有你那些優越的條件!

愛因斯坦聰明絕倫,在上大學的時候即使因為搞對象耽誤了學習,也能以中等成績畢業。愛因斯坦的女朋友也就是他未來的第一個媳婦兒就沒那麼幸運了,這位未來的女科學家正是因為跟愛因斯坦搞對象,學習稀爛,連畢業證都沒拿著。

所以,我一直覺得上大學還是別搞對象,真耽誤學習。

愛因斯坦也因為他的高智商能夠順利進入科研機構,過上至少中產階級的生活,而同時期的歐洲、美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準則是糟糕至極。

1900年,也就是愛因斯坦畢業的那一年,美國紡織廠有大約1/7的員工屬於童工。

在美國南部的主要紡織中心,童工的比例更是達到了員工總數的30%左右。

很多人剛剛6歲就出來打工了,誰敢肯定其中沒有一個像愛因斯坦聰明的人呢,可惜他們只能俄紡織機械為伴,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字。

到了1910年,也就是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的5年以後,美國仍然有200萬童工,占到了當時美國勞動力總人口的5%左右。

恐怕愛因斯坦沒見過這一盛景,否則他可能也會不理解為什麼這些小孩不去讀書,而選擇沒有前途的童工,就為這幾個錢,值得嗎?

但問題是,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有選擇嗎?

身份互換,他愛因斯坦也得在6歲的時候去打螺絲!

可見,對當時普通老百姓來說,無論是工業化國家還是前工業化國家,老百姓的生活水準都是非常差的。

只不過工業化國家基礎設施較強,工業產品較多,農業較為發達,能夠給老百姓帶來一個相對比較體面的生活。而在一個前工業化國家,即使辛勤勞動,也很難能夠讓自己獲得體面的生活。

愛因斯坦短短三天對中國的觀察,就讓他能夠捕捉到當時國人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點,這說明他具有讓人驚嘆的洞察力。

但是,因為他的生活水平和他的生活經歷,使他沒有辦法去理解當時普通人的生活狀態, 以至於得到了一些類似於「何不食肉糜」的結論,更沒有能夠和當時的普通人形成情緒方面的共鳴。

這就是他和魯迅之間的差距,也是他和魯迅成長環境不同所導致的。

令人欣慰的是,經過了100年的發展,今天的東方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暫時還沒有能夠在創新能力方面超過西方最強大的美國,但是已經在生產力方面形成了對美國的比較優勢。

除了工業總產值超過了美國、德國、日本三國之和外,在中高端領域也和西方先進國家也形成了齊頭並進的局面。相信隨著我國對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未來也一定會出現一大批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