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軍的2個營,被美軍3門高射炮打殘,2年前陳毅的憂慮果然成真

陶陶讀歷史 發佈 2023-12-19T20:24:32.869492+00:00

在這場血戰之中,我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殲敵1.4萬人,全殲美軍第31團級戰鬥團,這是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殲敵一個團。

聲明:不得搬運我陶陶讀歷史的文章,否則我是真會把你舉報到死的。死在我手上的搬運號至少50個,前幾天我就舉報廢了幾個,別以為我找不到你。勿謂言之不預!



,是志願軍扭轉乾坤的一戰。此戰之中,我軍巧設埋伏,大破數十萬「聯合國軍」,將戰線從鴨綠江邊一直推到了三八線。第二次戰役按地域劃分,主要有兩大戰場,西線戰場和東線戰場。而東線戰場,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長津湖之戰。在這場血戰之中,我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殲敵1.4萬人,全殲美軍第31團級戰鬥團,這是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殲敵一個團。同時還重創陸戰一師,幾乎將這支王牌部隊逼到了絕境。

勝利是值得慶祝,但是教訓卻也是慘痛的。對於參與此戰的第九兵團將士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與美軍王牌對壘。由於低估了美軍的火力和戰鬥力,第九兵團遭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特別是在全殲第31團的新興里戰鬥中,三野王牌27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傷亡。

11月27日,隨著宋時輪的一聲令下,志願軍第九兵團向美軍發動了全面進攻。就好像是冥冥註定一般,鵝毛大雪從天而降,戰場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註定是一場冰與火的對決。

經過一夜的戰鬥,我軍第20軍和27軍將美軍第七師以及陸戰一師切割成四段,形成了4個包圍圈。其中最早發生戰鬥的,是美軍第31團所據守的新興里。31團又被稱為北極熊團,該團曾於十月革命時入侵過海參崴,因此被美國總統授予了「北極熊旗」。

相比於陸戰一師、騎兵一師這樣的王牌,「北極熊團」並不算太強,但是他們的火力仍舊異乎尋常的猛烈,給包圍他們的27軍好好地上了一門現代戰爭課。

一、恐怖的M19高射炮

31團的武器包括步槍、卡賓槍、輕重機槍以及60、 90火箭筒、57反坦克炮、60迫擊炮、105毫米榴彈炮和坦克22輛。然而最令第九兵團將士印象深刻的,並非是這些武器,而是一種高射炮——M19自行高射炮。

有人就要問了,高射炮是用來打空軍的,我軍又沒有空軍,如何對我軍造成威脅呢?事實上,高射炮不僅可以用來打飛機,同樣可以用來殺傷地面目標。大口徑的高射炮,往往可以用來打裝甲目標。比如德械武器中相當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就是蘇聯KV型重坦克來了,也是照樣擊穿;而小口徑的高射炮,則可以用來殺傷人員。畢竟高射炮打得遠、射速快、威力大。

在美軍制式裝備中,M19 型自行高炮安裝有雙聯裝 40 毫米 M-1 型高炮,炮架為敞開式結構,僅在高炮前部兩側安裝有防盾。乘員6人,戰鬥全重16.8噸。裝甲厚度12.7~19毫米,最大速度56千米/時,發動機功率220馬力。與 M-24 相比,M19 的底盤結構有所變動,主要是發動機和傳動機構被前置,從而為後部底盤留出足夠空間安裝 M-1 型高炮的炮架及旋轉部件。整個高炮的旋轉與升降均採用電力驅動,高炮最大仰角為 85 度。M19 型 40 毫米自行高炮總共生產了 285 輛。

M19高射炮出現之時,軸心國的空軍已經衰微。因此M19最大的作用並非打飛機,而是用來殺人。

三野第九兵團久經戰場,曾多次與國民黨美械軍對壘,對於坦克自然是見怪不怪,但這種怪模怪樣的「坦克」,卻是第一次見。因此往往將其稱為「雙管坦克。」新興里戰鬥打響後,我軍就充分領教了這種「雙管坦克」的厲害。在前些年的電影《長津湖》中,這種高射炮就有多次出場。

我軍首先以27軍第80師為先鋒,對31團進行了大規模的圍攻。一開始,美軍猝不及防,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很多人在睡夢中被我軍殺死。

當晚最先進入戰鬥的是242團,9點30分左右,其1營和3營就已經占領了公路兩側的幾個高地,給新興里之敵紮上了口袋。

隨後239團對敵人的軍營進行了「劫營」行動,很多敵軍還在睡袋裡,就被我軍的刺刀給刺死了。不僅如此,我軍還偷襲了美軍的炮兵營,將該部的12門重型榴彈炮奪了過來。

在夜色之中,美軍一度軍心打亂、潰不成軍。然而美軍畢竟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他們很快就從震驚中驚醒過來,隨後他們將坦克、汽車圍成一個個小圈子,構築其環形陣地。其中就有三輛M19自行高射炮。

239團3營7連,迎頭撞上了這種由坦克構築的環形陣地。由於夜間黑暗卻缺乏戰前偵察,直到他們接近敵陣20米時,才發現他們面前那些黑乎乎的「房子」,竟然是坦克。許多戰士還不及反應,就被敵人坦克的機槍所撂倒。更讓戰士們不安的是,M19高射炮也向我軍掃射而來。敵軍的炮火又急又猛,戰場就像被犁過一遍一樣。

美軍後來自誇:「這是能清洗山脊最好的武器。」

由於我軍缺乏重武器,根本無法用火炮摧毀這種環形陣地,因此只能依靠爆破組利用炸藥包來打開缺口。然而血肉之軀,哪能與鋼鐵對敵。僅僅一個通宵,3營就犧牲了一大半,其中很大一部分戰士,都是死於M19高射炮之手。很多班、排,都是呈戰鬥隊形被敵人殺死。由此可見,M19對於步兵的威脅有多大。

我軍的攻勢漸漸衰竭,美軍也展開了反攻。239團1營的軍委股長林占魁回憶:

「最初奪取了制高點,靠得是夜襲。但控制了制高點後,反而告訴了敵人你準確的位置。於是敵人發揮炮火優勢轟擊:火炮轟轟地爆炸,燃燒彈轟轟地打,一燒一大片。」

僅僅一個多小時的時間,239團1營就被敵人的炮火打掉了一大半。許多戰士剛剛還在忍受寒冷的折磨,轉眼間又陷入了熱浪,被灼熱的火苗所吞噬。

然而新興里的第一夜還不是最難熬的,最難打的是新興里的第二夜。在第一夜戰鬥中,我軍雖然傷亡很大,但依然搶到了先手,將敵31團圍困了起來。然而困獸猶鬥,到了白天,被打散的美軍集結了起來,在飛機和坦克的配合下,向我軍展開了反擊。

為了徹底殲滅新興里之敵,宋時輪又給負責指揮的詹大南配備了2個團的兵力,分別是81師的241團和242團。

然而初次與美軍交手的241團不知美軍的火力有多猛,竟然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即以密集隊形向美軍發動衝擊。就在這時,美軍的M19高射炮開到了前線。經過一番如同疾風暴雨一般的火力侵襲,二營、三營在短時間內完全失去了戰鬥,個別連隊甚至全軍覆沒。


新興里簡直就是一片恐怖世界:從長津湖岸邊到美軍三營的宿營地,所有的空地都鋪滿了累累屍體,看上去就像被M19高射炮一掃而空。3營陣地的散兵坑內外,到處都是雙方的死人,僅在三營周圍就有70多具志願軍遺體和10多具美軍屍體,有的志願軍遺體距離美軍營部不到25米。

美軍的炮火雖然猛烈無比,但是我軍的進攻依然前赴後繼,源源不絕。29日凌晨,31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身中四槍,被我軍打死,費斯中校接替了指揮崗。

二、慘勝

經過殘酷的第二夜,我軍與美軍都打的精疲力盡。詹大南在天明之後清點了人數,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整個部隊減員達到了三分之一。各團因為減員嚴重,不得不縮編編制,例如238團縮編6個步兵連,每個連只有50人。239團縮編為3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和一個迫擊炮連。

11月30日,27軍集中了2個師5個團(均減員嚴重)的兵力,出動全軍所有的炮兵,向31團發動了最後的進攻。而美軍也在費斯的帶領下開始突圍。此時美軍第七師的增援部隊也趕了上來,面對如此疲敝的我軍,31團是很有可能逃出生天的。然而就在這時,美軍也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原來,經過兩夜的激戰,31團的彈藥快打光了。其中至關重要的M19高射炮的彈藥,更是捉襟見肘,只能單炮發射,壓制能力大大減小。

於是31團的史坦福上尉指揮空地聯絡組立即和空軍聯繫,要他們運送一批彈藥過來。很快,美軍攻擊機在他的精確指引下,不斷對新興里的志願軍發動攻擊。同時還投下了一大批彈藥。

美軍官兵喜滋滋地撬開了彈藥箱,結果一看,都面面相覷。原來空軍只投下了一些補給以及12.7毫米高射機槍子彈,然而最急需的M19所用的40毫米炮彈竟然一發也沒有。美國老兵後來回憶,如果能得到充足的40毫米炮彈,以M19高射炮開道,必然能突出重圍。就在這時,我軍四個團的官兵從四面八方殺來,對31團展開了最後的圍獵。

12月1日10時許,31團的彈藥徹底告罄,M19高射炮徹底啞火了,甚至連12.7毫米高射機槍的子彈也打完了。費斯明白,31團已經接近末日了,於是他破壞了所有重裝備,將傷員和戰士全部塞進汽車,拼命向下碣隅里突圍。

然而失去了火力支援,美軍的戰鬥力甚至連國民黨軍都不如。在我軍的猛攻之下,費斯被手榴彈炸成了重傷,最終死在了車上。費斯一死,其所控制的部隊更是群龍無首,立即做鳥獸散。最終31團全軍覆沒,麥克萊恩上校以下2807人被打死打傷,俘虜384人,繳獲坦克7輛,汽車161輛,繳獲坦克11輛、各類汽車199輛。可惜這些繳獲的裝備大都被美國空襲摧毀。而象徵著31團戰功的北極熊旗,也被我軍繳獲,如今仍存放在革命軍事博物館之中。

對於美軍三十一團級戰鬥群是否算作被全殲,有一定爭議。首先,美軍自己並不承認31團是被全殲的,畢竟還有200人逃出了戰場。後來美軍又重建了31團,後來還參加過越戰。但我方認為,31團兩任指揮官皆被擊斃,建制被打散,重裝備全部損失,絕大多數人員被消滅,團旗被繳獲,這如何不是全殲?後來所謂的重建,不過是借殼上市、自欺欺人罷了。

新興里之戰的戰績是輝煌的,但教訓也是慘烈的。經過三日的激戰,作為三野王牌的27軍也傷亡慘重。在其後的戰鬥中,27軍已無力對陸戰一師展開進攻,整個部隊的元氣幾乎完全耗盡。從客觀上來說,31團以自己覆滅為代價,掩護了陸戰一師的撤退,其犧牲並非毫無價值。

27軍為何會遭到如此重大的損失?除了我軍的後勤出現嚴重問題,在極寒之下出現極多凍死凍傷之外。戰鬥素養的缺乏,也是27軍遭受如此大傷亡的重要原因。

9縱多次參加圍殲國民黨美械軍的戰鬥,然後美械軍和美軍完全是兩碼事。國民黨美械軍空有美軍的武器,卻沒有美軍的補給手段。如果美軍後勤線路暢通,美軍就有打不完的子彈,而國民黨軍並不具備這一點。

三、集團衝鋒之殤

因此我軍一開始以打美械軍的方式去打美軍,就吃了大虧。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文提到的81師241團的二營和三營。他們以密集隊形發動衝鋒,最終在短時間內被敵人三輛高射炮車打殘。很多戰士犧牲時,仍保持著戰鬥隊形。

有些軍事愛好者認為,志願軍從來不存在人海戰術,其實這並不符合歷史實情。人海戰術這一現象,在四野之中確實很少存在。然而在其他野戰軍中,依然留存有不同程度的「人海戰術」。

解放戰爭期間,第四野戰軍曾進行了大規模的練兵活動,並且總結出六大軍事原則。其中「三三制」尤為重要。

早在抗日戰爭期間,林彪通過對抗戰以及蘇德戰爭的總結,發現在現代戰爭中,密集衝鋒已經完全無效了。他曾在陝甘寧邊區部隊高幹會議上指出:

「我們部隊作戰時愛成群地湧來涌去,勇氣很好,但這是乏有智術的動作。在近代的用火力的戰爭條件之下,用集團的衝突目標太大,如果被敵人的大炮和機關槍射擊時,損失就太大了,因此現在我們要教育戰鬥員三五成群的戰鬥,一個兩個的去戰鬥。」


解放戰爭爆發後,林彪與新一軍、新六軍多次交手,發現敵軍火力密集,我軍隊形、密集,傷亡太大。於是林彪專門為此發明了三三制,即將一個班劃為三組,正副班長為組長,另外挑選一個有經驗的戰士做三組長。戰鬥中各組以組織為核心,在班長的指揮下,率領本小組根據敵情地形,散開距離間隔作戰。

由此,東北野戰軍從密集走向了分散,衝鋒時不再以密集隊形進行衝鋒,而散開隊形在充分火力掩護以及預備隊的配合下發起進攻。

西線戰場以四野的38軍、39軍、40軍、42軍為主力,其所面對的敵人——騎兵一師、第二師並不比陸戰一師差。但西線部隊並沒有遭受像第九兵團那樣的傷亡。

相比於四野,三野的戰術動作確實落後了一些。三野、四野雖然同為解放軍,但解放戰爭期間長期各自為戰,雖然有交流,但並不深入。對於「三三制」,三野肯定有學習,但並不精通。

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三野就有喜歡密集衝鋒的毛病。1948年1月,陳毅總結一年的戰果,做了名為華東地區一年自衛戰役的年度初步總結》的報告。在報告中,陳毅不無憂慮地說:

「華野一年傷亡七萬人,這表現了我們的英勇,也說明了我們戰術戰鬥的蠢笨和落後,傷亡很大,否則傷亡是可以減少的。直到現在,我們仍然保持著北伐時期的戰鬥方式,人海戰術,採取波浪式的集體衝鋒。」

陳毅之所以把話說得那麼嚴厲,就害怕華野因戰術問題遭致更慘重的傷亡。只是沒想到2年後,明明全國已經解放了,第九兵團卻遭遇了重創,減員達到5萬人。

國民黨被俘人員也經常說:

「你們的指揮是肉彈戰術,採用集團衝鋒,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

國民黨的火力並不算強,因此這種集團衝鋒還有效。但傷亡依然不小,整個解放戰爭期間,三野傷亡60萬,相比之下四野傷亡20萬,四野只有三野的三分之一。

三野每打一仗,自身都要遭受慘重的傷亡。在淮海戰役之中,華野圍攻黃百韜兵團,雖然將其全殲,但自身總傷亡達到6萬人。各參戰縱隊至少傷亡5000人,原有戰鬥人員所剩無幾,元氣大傷。不少連隊只剩十餘人,一般班排里每班只剩一個至多兩個老兵,其他部隊均由國民黨軍俘虜補充。

每場戰鬥,華野都要損失許多戰鬥骨幹和老兵。戰鬥骨幹和老兵是一支部隊的脊樑,老兵多,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就強。老兵的損失無疑將嚴重影響三野部隊的戰鬥力。

陳毅、粟裕並非不想像四野那樣練兵,也想像林彪那樣精打細算地打仗。然而三野所面臨的形勢和四野是天差地別的。林彪的四野有穩固的後方,可以從容擴軍、練軍。相比之下,三野的蘇中根據地完全喪失,山東根據地被敵人三面包圍,缺乏後方,根本沒有練兵的餘地。華野所面臨的,是輪番的惡戰,根本沒有練兵的空間。因此三野部隊的戰術能力,確實比四野差一點。

美軍軍史認為,西線的志願軍比東線要強,在東線的志願軍中,以27軍戰鬥力最強。然而即使是最強的27軍,依然免不了使用人海戰術。面對國民黨的蹩腳美械軍,我軍尚且遭遇如此大的傷亡,更何況碰到火力強出5倍、10倍的正牌美軍?按照解放戰爭的經驗,只要包圍了敵軍,敵軍就必然覆滅。然而解放戰爭的經驗並不適用於抗美援朝戰爭。

因此在面對M19高射炮時,缺乏重武器的我軍才會吃如此大的虧。在後來的砥平里戰鬥中,我軍再次遭遇了這種致命高射炮的侵襲,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

長津湖戰役後,宋時輪做了檢討,其中有一條就涉及了戰術問題。宋時輪認為部隊教育過程當中缺乏實戰內容,兵團內的軍事教育,從入朝實戰應用的角度上講,效果不理想,沒有有效地控制住減員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