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之死,誰之過?

蛟山居士 發佈 2023-12-21T23:01:59.527798+00:00

林沖武藝高強,人品極好,但他殺王倫這一段,以下犯上,我始終覺得是個污點。林沖被逼上梁山後,白衣秀士王倫心胸狹隘,心存憂慮,怕招惹官兵圍剿,一心想把林沖攆下山。林沖本就滿腹委屈上山來,又有如此遭遇,心中已滋生仇恨種子。隨後,晁蓋等人上山後,王倫又是故伎重演,不願容晁蓋等人入伙。

林沖武藝高強,人品極好,但他殺王倫這一段,以下犯上,我始終覺得是個污點。


林沖被逼上梁山後,白衣秀士王倫心胸狹隘,心存憂慮,怕招惹官兵圍剿,一心想把林沖攆下山。林沖本就滿腹委屈上山來,又有如此遭遇,心中已滋生仇恨種子。隨後,晁蓋等人上山後,王倫又是故伎重演,不願容晁蓋等人入伙。終於,在吳用的言語刺激下,林沖一怒之下將王倫殺死。名曰「火併」。

筆者認為,王倫雖然做事不當,但罪不至死。林沖以下犯上,行兇殺人,其罪甚大。先說王倫。王倫是個落魄秀才,有文化,有視野,但不能容人,心胸狹窄。表面上說是擔心收納各路英雄後會引官兵來剿,其實是擔心別人搶占了他的位子。其實,這點是可以理解的。在那個年代,殺人越貨的才上梁山,個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素質沒有多高的。王倫本人沒有了得的武功,手下也無大英雄,心存此種顧慮是必然的。但從團隊領導人角度來說,這種思想是危險的,不僅會害了團隊,也會害了自己。

王倫目光短淺,他沒有看到晁蓋、林沖等可以強壯他的團隊這積極的一面,反而是擔心會攪了他的好局。這就是妒賢嫉能,消極處事。一個不能招賢納士反而對能力強的下屬憂心忡忡的團隊領導人是不能帶領團隊走向壯大的。一人不容何以容天下。反過來看宋江,同樣是手無縛雞之力,就是憑著宋江的心胸和真誠,才收納了天下豪傑於麾下。再者,王倫「武力」不足,對自己有自知之明。這個時候,如果他有心胸有氣魄,真誠待客,也是可以穩坐頭把交椅的。退一步說,就是虛心讓位,也是可坐到前幾位的。錯就錯在既沒有能力又沒有心胸。

所以說,團隊領導人的心胸和眼光決定了團隊的前途,同時也決定了團隊帶頭人的命運。假如水滸傳重寫:王倫把林沖、晁蓋等人攆下了山,晁蓋等人又在附近嘯聚山頭,和梁山做了鄰居。江湖上都知道梁山的王倫不容人,所以盡投晁蓋。後來發展到數萬兵馬,因山小水淺,不得不考慮換地方。軍師吳用獻計:「大哥,梁山泊那白衣秀士王倫打家劫舍,騷擾百姓,不如大哥帶領我們替天行道,剿滅王倫那廝。且那一帶方圓百里,山水相間,易守難攻,屆時我們可以全部搬遷至此。可以令豹子頭林沖做先鋒。」晁蓋大笑道:「好」。所以說,心胸決定命運,態度決定結果,千般萬般,結局一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