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是誰?不是齊天大聖,但真是一個長得像猴子的新疆人

路生觀史 發佈 2023-12-22T04:30:17.062780+00:00

孫悟空是誰?大量的文物和史料告訴人們,顯而易見地,他是個人,不是神。孫悟空,又稱齊天大聖、孫行者、鬥戰勝佛,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傳為吳承恩所著)。由開天闢地產生的仙石孕育而生,出生地位於東勝神洲的花果山上,因帶領猴群進入水簾洞而被尊為「美猴王」。


孫悟空是誰?大量的文物和史料告訴人們,顯而易見地,他是個人,不是神。

孫悟空,又稱齊天大聖、孫行者、鬥戰勝佛,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傳為吳承恩所著)。由開天闢地產生的仙石孕育而生,出生地位於東勝神洲的花果山上,因帶領猴群進入水簾洞而被尊為「美猴王」。 為了學藝而漂洋過海拜師於,得名孫悟空,學會大品天仙訣、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等高超的法術。

出師的孫悟空未得兵器,在東海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後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驚動上天而被玉皇大帝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怒返花果山,並戰勝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宮建有府邸,奉旨管理蟠桃園。因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鋼之軀,後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眼睛被熏成火眼金睛。


之後,孫悟空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 後來在與如來佛祖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勇敢。自唐代出現西遊傳說,一直延續至明清,明代出現這些傳說的集大成本《西遊記》。孫悟空在歷代的這些民間神話里,被中國人奉為神明。

然而,這是文學藝術的孫悟空,生活中,真實的孫悟空在哪裡呢?有沒有這麼個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到文物和史料找尋。


一、胡人牽駱駝俑。


胡人牽駱駝俑是1958年出土於長沙市赤崗沖一座唐墓中的文物。

從其胎質胎色和塑造手法看,應是唐代岳州窯產品。岳州窯燒造的用於陪葬的俑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胡人牽駱駝俑是其中的一個品種。駱駝和胡人常常成組出現,杜甫《寓目》:「胡兒掣駱駝」,駱駝與胡人的組合反映出我國與西亞各國頻繁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湖南是屬於華中,可見當時中國西域文化對於中國其他地區的文化有多麼大。

胡人牽駱駝俑塑造得惟妙惟肖。上面的胡人,深目高鼻,滿臉絡腮鬍須,頭系幞巾,身著緊身翻領窄袖衣,右肩袒露,腰間系革帶,帶上掛腰刀等物什,腳穿長筒靴。胡人飽受風沙,滿臉滄桑,道道皺紋,清晰可見。他右手挽起,身體前傾,似在拽著駱駝前行。而載著貨物的駱駝卻作回首狀,好像在逗樂主人,一副溫順可愛,又調皮搗蛋的模樣。



像這種文物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尤其是西部的甘肅可以說是比比皆是。我們將長沙胡人牽駱駝俑中國的胡人放大的同時,在甘肅再拎兩件。

慶陽彩繪灰陶牽駝胡人俑。唐開元十八年(730)。通高44.8cm。出土於慶城鎮封家洞穆泰墓。



甘肅博物館三彩胡人牽駝俑。由人和駱駝兩部分組成人高76厘米,駝高93.4厘米。為陶胎,質較松。胡人傭身施黃綠色釉,頭仰視,右手握於胸前,左手握於腰間,呈牽駝狀。俑身穿翻領大衣,內著紅色衣衫,足穿長筒靴,站立於踏板上;駱駝通體施褐色釉,昂首向上,張口露齒,雙峰較高,四腿立於長方形踏板上。形象寫實,生動地表現了絲綢之路上西域胡商的形象。三彩胡人牽駝俑為盛唐時期來華胡人的真實寫照,其穿著款式新穎別致,是西域各國服飾對唐朝服飾巨大影響的重要例證,是絲綢之路文化發展的重要展現。



敦煌胡人牽駝俑。高80厘米,長35厘米泥質紅陶。胡人俑站姿,頭戴黑色幞頭,深目高鼻,絡腮鬍,目視前方,雙手臂向上彎曲作牽駝狀,身著翻領側襟胡服短袍,足登高腰尖靴,表情刻畫細膩。



如果我們覺得這些俑上的胡人,還不夠瘦,沒有孫悟空的頑皮可愛,那就去其他文物中找找。


二、北宋雕刻胡人牽駝圖畫像磚。



國家二級文物。出土於鎮原縣廟渠公社文夏大隊王新莊隊宋墓。由同時出土的墓志銘可知,此墓修建於北宋宣和五年(1123)。畫像磚呈正方形,長32.5厘米,寬31.5厘米,厚5.5厘米,兩塊磚上都雕有胡人牽駝圖。一塊磚正面雕刻一胡人牽一駱駝,胡人身穿窄袖長袍,腰系帶,足蹬高筒靴,頭戴尖頂氈帽,帽頂有纓,深目高鼻,腮下有長須,裝束打扮呈異域風情。胡人一手牽駝韁繩,一手拿短棒,作驅趕駱駝狀。

「胡人牽駝」畫像的出現,生動刻畫了當時胡人的形象,再現了北宋時期絲綢之路進行商貿往來的場景,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現收藏於慶陽市博物館。如果我們覺得還不夠像,那就再找更像的。


三、敦煌胡人牽駝模印磚。



長36cm,寬23.5cm,厚5cm,1995年出土於敦煌機場佛爺廟墓群。通體及圖案為青灰色,磚上花紋圖案呈浮雕形式。胡商頭戴尖頂帽,深目高鼻濃須髯,身穿翻領緊身窄袖及膝長袍,腰束帶,下穿緊身褲,足著長靿靴。左轉身仰首,右手執鞭下垂,左手小臂上曲執駝韁。

這個胡人胖瘦的程度已經接近孫悟空了,但它還不是最像的。

四、山丹胡商牽駝畫像模印磚。


唐代,一級文物。2000 年 4 月於山丹一中唐墓出土。長32.5厘米,寬 21.5 厘米,厚 5.5 厘米。墓磚呈長方形,一面平素,一面繪一胡商,深目高鼻,頭戴尖頂白色氈帽, 帽頂後傾,身著窄袖短衫紅色衣袍,腰束黑帶,腰間掛黑色皮囊,下身黑色褲子、靴子,右手攬韁牽駝,左手持棒扛於肩上,大步向前走。胡人身後牽的駱駝,昂首矯健,施以土紅色,駱駝身托兩大包貨物,生動的表現了唐代胡商不辭辛苦用駱駝馱運貨物,於絲綢之路進行商貿往來的場景。現藏甘肅山丹博物館。

這個胡人很像孫悟空了,但還有比它更像的。



四、中的西夏壁畫上的孫悟空。


這是元末明初文物。也叫《玄奘取經圖》。是敦煌壁畫中的圖像,畫面描繪了身披袈裟的玄奘、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畫面均象徵性地表現了玄奘西行取經17年的艱苦歷程。

敦煌研究院認為,絲綢之路是玄奘西行取經的必經之路,後世民間的藝術畫師和當地的一些佛教信徒,為了表達對唐僧西行取經偉大精神的敬仰,即以當時流傳的唐僧取經的神話故事為素材,在佛教石窟、寺院壁畫中,創作了多幅《西遊記》還沒有成書前的《玄奘取經圖》。也就是說它要比小說《西遊記》早。

據了解,敦煌壁畫中6幅取經圖都是以玄奘與悟空兩個關鍵人物刻畫。這些壁畫都繪製在甘肅瓜州境內西夏時代的洞窟里,是中國最早的玄奘取經圖。有人將它們放大了十倍,看到了很像很像的孫悟空。



另外,還有山西稷山縣青龍寺大雄寶殿拱眼壁畫唐僧取經圖。青龍寺壁畫是唐龍朔二年(662)的壁畫。青龍寺位於稷山縣城西4公里馬村西側,北依高垣,南臨汾水,棗林環繞,景色優美。該寺由工部尚書王政奉敕而建,始建年代為唐龍朔二年(662),翌年改名。在大雄寶殿內拱眼壁處有一幅唐僧取經圖,表現馱經東歸場面。拱眼壁畫位於青龍寺大雄寶殿內六幅拱眼壁畫的第三幅,雖面積不大,但獨立成幅,人物、馬匹、經書、風景皆有,三個取經人物為唐僧、僧侶和猴面行者,無豬八戒形象,推測繪製時間較早。



還有一些更像的,如甘肅甘谷縣華蓋寺石窟唐僧取經壁畫等。另有一些被用於民間插畫或者日常器物上,但應該也都不比小說《西遊記》晚。




找了這麼多很像孫悟空的文物,現在應該說說孫悟空是誰了。在甘肅瓜州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玄奘,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唐僧,當年不顧朝廷禁令,從長安沿著絲綢之路一路西行,晝伏夜行,風餐露宿,來到了瓜州(今鎖陽城)東一公里處的阿育王寺,一邊為僧眾講經說法,一邊打探西行路線。在這裡,他遇到了前來寺院禮佛的胡人石磐陀。此人有意拜玄奘為師,並願意跟隨他西去取經。玄奘大師很是高興,便收他為徒。於是,師徒二人夜渡葫蘆河,偷渡玉門關和五烽,踏上了西行之路。


上世紀,榆林窟玄奘取經圖被發現,敦煌學學者段文杰研究後,發表論文論證了圖中的猴形人即孫悟空原型。論文中介紹,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八月玄奘西行取經,途經瓜州(今鎖陽城)時在當地寺廟講經說法一月有餘,期間胡人石磐陀受其感化而與識途老馬助玄夜渡葫蘆河、闖過玉門關、越五峰(白虎關、紅柳園、大泉、星星峽)、入新疆。因當時佛教興盛,玄奘講法及與石磐陀西去取經的歷史被人們廣為流傳。後吳承恩依此寫成《西遊記》。

段文杰認為,孫悟空在小說中原型是石磐陀,在生活中確有其人的,因此,石磐陀就成了《西遊記》裡孫行者在生活中的真實原型。但是,今天人們說,石磐陀的家鄉甘肅省安西縣鎖陽城,這是不對的。石磐陀應該是個西域胡人,他的長相讓我聯想到了史籍里有關烏孫人的記述。

烏孫,是漢代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國家之一,烏孫人的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公元前2世紀初葉,烏孫人與月氏人均在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人。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據《漢書·張騫傳》),他的兒子獵驕靡剛剛誕生,由匈奴冒頓單于收養成人,後來得以復興故國。

烏孫國治赤谷城(今新疆溫宿縣北天山中,一說在新疆特克斯河流域,一說在伊塞克湖東南依什提克)。分布在今伊犁河到天山一帶。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烏孫王與漢結盟。漢先後以細君、解憂二公主妻之。屬西域都護。南北朝時,南遷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山中。與北魏關係密切,魏太武帝曾遣使至其國。遼置烏孫國王府。會同元年(938年)遣使入貢。其後漸與鄰族融合。

烏孫人的種屬不清楚,提到烏孫人種族形態學的資料很少。但他們應該與匈奴人同俗,「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其王室始終與匈奴人保持密切的聯繫,儘管有時亦兵戎相見。唐代顏師古對《漢書·西域傳》作的一個注中提到「烏孫於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彌猴者,本其種也」。這話很好理解,即:


烏孫人和西域其他少數民族人相比,長得最不像中原人,在唐朝的胡人中,青眼(藍眼睛)赤發(紅頭髮),像獼猴一樣有著一臉絡腮鬍子的(作者註:須狀類彌猴,給人的感覺應該還包括體型),應該是他們的後代。


烏孫人的確很像孫悟空了,或者說,石磐陀應該是烏孫人。但這個石磐陀並沒有隨玄奘一起去取經。當時因為大唐律法嚴厲,偷渡邊境者處死,出發不久石槃陀就動搖了,沒有了西行的意念。玄奘要他回去,他仍然有些性,擔心玄奘被抓後牽連自己,進而想到要殺玄奘滅口。結果是玄奘唯縱使被切割成微塵也不牽連於他,還發下了重誓,他這才相信作為高僧的玄奘定會遵守諾言,就離開玄奘回瓜州去了。這就是真實的孫悟空,和小說里的孫悟空比起來是完全不同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