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文學報好書榜:在熱浪來襲前,找到故事迷宮的入口

文學報 發佈 2023-12-23T15:45:55.848612+00:00

進入六月,夏日的熱氣席捲而來,面對又一波好書,我們頗有默契地選擇了適合當下狀態的新書。我們讀書中的一些段落,借用書里的描述,便是:一瞬間,就像開啟了魔術一般,那些關於生命的敏銳感知回來了。

6 月

進入六月,夏日的熱氣席捲而來,面對又一波好書,我們頗有默契地選擇了適合當下狀態的新書。跟隨這些書,進入森林與河岸之中,感受自然的思想與卵石的美學;作家們更藉助夏日意象,編織海邊美好而脆弱的故事、蚌殼裡的大歷史小人生。或許,熱氣會讓人的感官變得遲緩,而這些書,重新喚起那份敏銳的內心。

虛構

《狐狸》

《最後的故事》

《後來的人類》

《貓選中的人》

《海邊魔術師》

《美好事物的憂傷》

非虛構

《最好朝南》

《約翰生傳》

《卵石之書》

《蚌殼與珍珠》

《我以文字為業》

《森林如何思考》

(以上作品排名不分先後)

6

虛 構

《最後的故事》

[波蘭]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 著

李怡楠 / 譯

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傅小平

我們讀書中的一些段落,借用書里的描述,便是:一瞬間,就像開啟了魔術一般,那些關於生命的敏銳感知回來了。

《最後的故事》講述的是三位女性——母親、外祖母、女兒「最後的故事」,雖然她們的道路早已分開,生命卻又緊密相連,她們將獨自面對避無可避的「死亡」,托卡爾丘克也由此以魔法般的筆觸構建起搖曳多姿的敘事,我們以為她要講一個現實主義故事,卻旋即進入了夢幻國度。當我們以為她開始了夢幻敘事,卻在不經意間陷入現實的泥沼。不變的是,如有網友所說,作為一位天使般的外科醫生,她把人心的傷口洋蔥似地一層層剝開,再一層層撫貼回去。等你意識到疼痛,你已完整。如此,我們讀書中的一些段落,借用書里的描述,便是:一瞬間,就像開啟了魔術一般,那些關於生命的敏銳感知回來了。

《美好事物的憂傷》

[英]西蒙·范·布伊 / 著

郭浩辰 / 譯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家捕捉到了時間中的寂靜感,並且定格了永恆的美,他懂得尋找讓可怕的世界變美的按鍵,在所謂的永恆之中按下這個按鍵。

鄭周明

西蒙·范·布伊的短篇有著標誌性的特質,就像從油畫中走出的人物,帶著簡潔精煉的情節,像雨落入大海一樣自然而又有深意。在這本新的短篇集中,他將這些年旅途中聽聞的素材編織出八個故事,展現我們生命中那些愛與哀愁交織的瞬間。它們看起來都是關於一些小災難和小毀滅,《綠毯子》有點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玩洋娃娃》則有著科幻小說的外衣,在《最悲傷的真愛故事》中,他使用了一張意想不到的明信片的框架來講述一位父親去世的故事——這無疑表明作家觸探了世界的盡頭。而最後那篇《不死》最為驚艷,世界末日的設定中,作家捕捉到了時間中的寂靜感,並且定格了永恆的美,他懂得尋找讓可怕的世界變美的按鍵,在所謂的永恆之中按下這個按鍵,並告訴讀者:「愛只是一些微小而明亮的東西,四面都是永恆。」

《海邊魔術師》

孫頻 /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張瀅瑩

在舉重若輕中,是一種對「五彩斑斕的白」的準確捕捉。那種白既來自不諳世事的天真,也來自歷經世事後的通透。

以毗鄰於海南島的木瓜鎮為故事原點,孫頻的這部中篇新作集又被稱為「海邊三部曲」。當孫頻的博物志興趣由山林延展向大海時,我們讀到的不僅是靠海生活的人的故事,更是借他們的五感所打開的海的故事。不知所蹤的哥哥為老病的父親提前安排了一場告慰,成為水手的畫家重新認識了漂浮在海上的人與船舶的靈魂,多年後返鄉的遊子觀察成為植物界巫師的髮小……

不緊不慢的敘述中,孫頻以自己的節奏詮釋著她對世界的理解。相較於前作,語言更為清淺簡約,在舉重若輕中,是一種對「五彩斑斕的白」的準確捕捉。那種白既來自不諳世事的天真,也來自歷經世事後的通透。在這組故事中,她似乎更願意寫下這樣的人:他們並不追趕或逃避命運,他們只是穩穩地走向命運。

《狐狸》

[荷]杜布拉夫卡·烏格雷西奇 / 著

劉偉 / 譯

理想國·北京日報出版社

李凌俊

作者以精湛的敘述手法縫合在一起,文學、政治、歷史、藝術,現實與虛構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層層套嵌的文本讓閱讀的過程也充滿了創作的愉悅。

作為南斯拉夫的遺民,「故國」「戰爭」「同胞」等一直是作家杜布拉夫卡的寫作源泉,但她不只是時代的記錄者和見證人,而是不斷地深入「語言」與「敘事」內部,探索人類心靈的幽微角落與群體命運的無常瞬間。《狐狸》是一部奇特的關於小說的小說,全書由六個情節鬆散的片段構成,作者輕盈地穿梭於文本之間,將一些嵌入真實歷史的虛構故事、歷史上真實作家的相關生平,以及經典文學作品的研究細讀,以精湛的敘述手法縫合在一起,文學、政治、歷史、藝術,現實與虛構自然地結合在一起,環環相扣,連注釋都是敘述的重要一環,層層套嵌的文本讓閱讀的過程也充滿了創作的愉悅。

《貓選中的人》

朱婧 / 著

山東畫報出版社

何晶

朱婧的寫作是以女性敘述和女性視角對家庭關係、情感關係的一種勘察,她的書寫正是當下生活之於女性心理感受的一種直觀呈現。

朱婧顯然是一個沉靜的寫作者,她偏好寫一些心理、一些情緒和背後的那些人,她常將這些人和心緒安置在家庭這個單位之中,各種關係在此間延長、交織,雖然切口頗為細小,但內在卻是一種動態的空間。她的聚焦點通常是母親、妻子這類角色,而她們又往往在慣常的生活行徑之中處於隱隱失控的邊緣,但事實上她們又是冷靜的,平靜的生活之下隱沒著內心的波瀾。可以說,朱婧的寫作是以女性敘述和女性視角對家庭關係、情感關係的一種勘察,她的書寫正是當下生活之於女性心理感受的一種直觀呈現。

《後來的人類》

糖匪 / 著

大方·中信出版社

在新作中,她運用科幻推演的方式想像普通人在人工智慧時代的生活,所以一切都是基於現實生發的。

袁歡

讀這本書,會被作家細膩而深入的思考所感染,「要是沒人覺得不禮貌,我更願意就地坐下。」糖匪希望自己是「一個坐在路邊的科幻作家」,她覺得這個位置既不飛,也不俯瞰,是一個非常合適的觀察生命的角度。《後來的人類》其實是她上一本小說集《奧德賽博》裡的同名篇目,被延續了下來。在新作中,她運用科幻推演的方式想像普通人在人工智慧時代的生活,所以一切都是基於現實生發的。而這些想像的未來看起來又很糟糕甚至絕望,但正如她所說的是希望這樣的未來不要到來,人們可以藉此重新審視曾經堅信不疑的現實,去爭取更有尊嚴的生活。

6

非 虛 構

《蚌殼與珍珠》

陳保平 陳丹燕 /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凌俊

這些平實又充滿了生活細節的文字,切片式地留存了武康大樓內部半個多世紀的日常生活與公共記憶。

作為上海的地標性建築,武康大樓所在的路口總是遊人如織,但剝開這座華美建築的「蚌殼」,真正深入到它的內部,傾聽其中居民的回憶,才能看見它與城市歷史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寶貴的「珍珠」。口述歷史作為一種微觀的公眾記憶,在復原歷史的過程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是保存城市生活方式、社會習俗、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說,作家陳保平和陳丹燕對武康大口居民的採訪和口述史整理顯得尤為珍貴,這些平實又充滿了生活細節的文字,切片式地留存了武康大樓內部半個多世紀的日常生活與公共記憶,為這片街區、這座城市的歷史增添了一份溫情和溫度,讓歷史變得親切、可讀。

《最好朝南》

三明治 /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張瀅瑩

這或許更能被理解為一本用寫作來直面、正視生活,與自己和解的書。她們從容自信,她們無所畏懼,她們已經不再怕黑。

十二位女性,十二段曾於幽暗中困頓掙扎的人生,十二株被侮辱被損害,仍朝向太陽開出的花朵。翻開這本書時,想當然以為這是接續伍爾夫「女人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用以寫作的書,其實恰恰相反,這或許更能被理解為一本用寫作來直面、正視生活,與自己和解的書。它存在的意義,指向我們知道但也許並不熟悉的「療愈寫作」。用紙筆書寫療愈自身在國外有系統專門的寫作課程,在國內也開始起步,它談論的是寫作這件事本就對應的源頭:我寫故我在。所以,當你在書中看到這些仿佛讓人親臨人生中多個瞬間的生動自述時,不必驚訝於作者的直率,這本書寫出的恰恰是「她們」:她們從容自信,她們無所畏懼,她們已經不再怕黑。

《約翰生傳》

[英] 詹姆斯·鮑斯威爾 / 著

蒲隆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鮑斯威爾就成了採訪者、記錄者、見證人、評論者、參與者,有時還是導演,何況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天才的敘事能力和不懈搜集素材的毅力。

傅小平

這本傳記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如譯者所說,是第一人稱敘事。這並不是因為鮑斯威爾標新立異,而是因為他本就與傳主約翰生是莫逆之交,在兩人相知相交的20多年裡,朝夕相見的時間就有約200多天,如此鮑斯威爾就成了採訪者、記錄者、見證人、評論者、參與者,有時還是導演,何況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天才的敘事能力和不懈搜集素材的毅力。也因此,我們藉由這本卷帙浩繁的傳記,走近這位英國歷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當真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偏偏約翰生能言善辯,張口就是金句,鮑斯威爾不由對他的言談做了詳細追記。於是,讀這部更在於立「言」的傳記,亦如讀《理想國》或《蒙田隨筆》。

《卵石之書》

[英]克里斯多福·斯托克斯 / 著

[英]安吉·盧因 / 繪

陳星 / 譯

譯林出版社

何晶

從自然之物到將其與考古、藝術、文學相連,卵石之上凝聚的自然之美與文化內涵使得人們不禁凝視它。

人類對於自然的興趣潛在於本能之中,而卵石作為自然的遺存物,以變動不居的形態匯聚了荒野的堅忍和力量。斯托克斯的《卵石之書》講述了人們對於卵石的認知過程,從自然之物到將其與考古、藝術、文學相連,卵石之上凝聚的自然之美與文化內涵使得人們不禁凝視它。各異的圖案與形狀,堅硬的質地,神秘無聲的卵石顯示的是自然雕刻時間的方式,當它們與人類的生活產生關聯,甚至成為一種藝術裝置,它們註定也將人類嵌入自然的歷史。值得一提的,還有書中畫家安吉·盧因 的44幅卵石畫作,它們仿佛帶著自然的氣息,呈現了人與自然的久遠而又永恆的關聯。

《森林如何思考》

[加]愛德華多·科恩 / 著

毛竹 / 譯

新行思·上海文藝出版社

當我們隨著魯納美洲豹人的視角穿梭於森林中時,或許會意識到森林的思考無處不在,一如凝結在樹木上的那些半透明樹脂,飽受風雨而更恆久。

鄭周明

在後現代思潮中,知識分子們紛紛跳出人類中心主義的視野去看待人類未來的存續方向,鮑德里亞建議人類自身走向客體,把人類自身客體化,德勒茲認為人類和動物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互生成的區域。而這本《森林如何思考》的作者愛德華多·科恩更因此書奠定了自己在該領域的權威成就。從副題「超越人類的人類學」中可以看出,這並不是一本好讀的領略自然風光的那一類書,相反,它吸收了哲學、符號學、語言學、民族志、人類學、自然博物、科學觀察等領域的觀念,主張思考並非人類所有,思考超越人類,這一主張在學界是具有革命性的。當我們隨著魯納美洲豹人的視角穿梭於森林中時,或許會意識到森林的思考無處不在,一如凝結在樹木上的那些半透明樹脂,飽受風雨而更恆久。

《我以文字為業》

厄休拉·勒古恩 / 著

夏笳 / 譯

理想國· 河南文藝出版社

勒古恩暢談自己的文學觀點,深刻地切入閱讀現狀,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回應質疑,打破困境,並以極大的篇幅回顧那些曾給她啟發的作者。

袁歡

在與青年作家的採訪中,如果遇到「欣賞的作家有哪些」的提問,厄休拉·勒古恩是最常出現的名字之一。這本書是她難得一見的非虛構作品集,收錄了六十八篇文章,勒古恩暢談自己的文學觀點,深刻地切入閱讀現狀,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回應質疑,打破困境,並以極大的篇幅回顧那些曾給她啟發的作者,因此,這本書也可以是一份書單,我們得以窺見一位偉大作家的成長之旅。

寫作就像園藝,想像力是最好的工具,勒古恩還以虛構作家的身份分享她對於編故事這件事的熱愛,同時,也剖析自己非虛構的閱讀取向及寫作,她提醒我們:「我們都需要學習如何發明我們的生活、如何虛構、如何想像。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被別人所發明和虛構。」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攝圖網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