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義大利建築的特徵與藝術

李大嘴說 發佈 2023-12-24T03:39:25.743125+00:00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文|李大嘴說編輯|李大嘴說前言15世紀義大利建築在藝術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對後來的建築發展和文化影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李大嘴說

編輯|李大嘴說

前言

15世紀義大利建築在藝術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對後來的建築發展和文化影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5世紀是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時期,該運動強調人文主義和古典文化的復興,義大利建築師通過回歸古典建築原則和元素,奠定了文藝復興建築的基礎。

1、15世紀義大利建築的特徵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築是以布魯涅列斯奇(1377一1468 年)為標誌興起的,15 世紀初,他和畫家馬薩喬、雕刻家唐那太羅一起被稱為「文藝復興之父」。

他採用新的結構完成的的圓屋頂,使他成了文藝復興建築的當然開拓者,並給他帶來了終生的榮譽,在這個世紀中,義大利北部的哥德式建築尚興盛未衰。

在佛羅倫斯,布魯涅列斯奇卻已從中世紀建築樣式的束縛中掙脫出來,並逐步地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當然文藝復興的建築絕不僅僅是由布魯涅列斯奇個人力量創造的,它的產生同樣有著各種深刻的歷史因素,其中必須指出的是作為佛羅倫斯的支配者,美第奇家族對藝術的欣賞和保護。

尤其是統治政策的變動,藝術家個人或團體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藝術創作的熱情高漲,同時,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和建築師已不單單是一種手工藝人,他們往往都是技術全面、博學多識的藝術家。

另外,文藝復興期的建築從一開始就擺脫了單純的宗教性質,而宮殿、宅邸和別墅等世俗建築才是建築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這種轉變在義大利各地尤其是中、南部地區尤為明顯這與宗教建築有著極大的區別,它可以充分發揮藝術家的想像能力和設計能力。

這種復興期的建築局面的產生,決不僅僅意味著對古代建築的模仿,而是一邊吸取古代建築的優秀要素邊更為重要地強調了一個新時代的建築思想。

建築師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理論的研究布魯涅列斯奇是透視法的研究者和新的建築空間的開拓者,阿爾貝蒂既是偉大的建築師又是著書立說的理論家,像這樣的理論與實際的密切聯繫,是文藝復興時期各類藝術的一個共同特徵。

2.佛羅倫斯的偉大建築師布魯涅列斯奇和阿爾貝蒂

布魯涅列斯奇的父親是一個公證人,母親出身於貴族,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和文藝復興時期其他建築師一樣,接受過文學和數學的系統教育,學過金銀細工,並首先是作為一個雕刻家而登上藝壇的。

他參加過被稱為 15 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奠基禮」一佛羅倫斯洗禮堂大門浮雕設計的競賽儘管失敗了,但還是顯出了非凡的才能,正因為競賽的失敗,他從此把全部精力灌注在建築藝術上。

布魯涅列斯奇終生代表作品是他所建造的佛羅倫斯大教堂的圓屋頂,這個教堂是 13 世紀末由阿爾夫·卡庇奧所設計建造的,他死後工程便告中斷,後來的喬托、皮薩諾等人都進行過續建工作,特別是 1357 年以後,又由建築師弗朗切斯卡·達萊特所承建。

但那個圓屋頂是個很難著手的工程,它需要設計者具備巨大的創造才能,因而直到15 世機依然懸而未決

1418年,在佛羅倫斯舉行了「圓屋頂」的設計競賽,布魯涅列斯奇的設計方案當選,工程於1420年開始,除了頂塔以外,15年後完工,在1436 年舉行了隆重的獻堂儀式。

佛羅倫斯大教堂是「三廊式」教堂,圍繞建築八角形的中央部分成放射狀地設計了多角形式的祭室,這基本上還是古典的「巴西利卡」集中形式的建築。

這個圓形屋頂要覆蓋在主廊和側廊之上,布魯涅列斯奇靈活地採用了中世紀建築的原理,圓屋頂外形顯得靈巧、輕鬆,各部位都給予明確的劃分,內部則又充滿著中世紀圓屋頂所沒有的寧靜和勻稱的氣氛。

這個屋頂和布魯涅列斯奇的某些建築一樣,並未完全顯示出文藝復興建築所特有的形式。但在這裡,他集中世紀建築之大成,並以獨特的形制構造邁向了新的時代,米開朗基羅曾說,他可以造一個更大的圓拱,「更大但不能更美」。

幾乎與佛羅倫斯大教堂同時,布魯涅列斯奇還設計建造了著名的「孤兒養育院」,這個建築物是由絲織物聯合組織捐款建造的。

布魯涅列斯奇創造出了一種全新樣式,建築正面是九個圓拱組成的柱廊,上部是極為單純的牆面,一切都顯得非常鮮明、完整和質樸,沒有絲毫因過分的細節處理而破壞美麗的和諧。

它以優雅的外形給觀者以深刻印象,布魯涅列斯奇以天才的設計構成了與古典建築不同的新的美學觀念,並獲得了成功。

巴契禮拜堂是布魯涅列斯奇於1429 年設計建造的,它是聖克羅采教堂的附屬建築,這個禮拜堂的成功之處是使建築具有充分獨立意義的正面設計,它具有類似凱旋門式的莊嚴雄偉,而用六根圓柱組成的柱廊則又產生了十分輕快的感覺。

在這個正方形的禮拜堂頂部,覆蓋著一個10 米左右的圓形屋頂,因此有人認為它是對拜占庭建築的模仿,而禮拜堂內部卻又是明顯的對羅馬古典建築形式的承繼。

但我們看到這些所有「模仿」得來的部分都是一種理智的借鑑,已成為布魯涅列斯奇建築樣式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講,布魯涅列斯奇的許多作品都標誌著歐洲建築史的轉折,他不但復興了古代建築的概念,同時也未放棄中世紀建築的遺產,並以新的空間概念和形式結構的處理,獲得了義大利15世紀最優秀的建築師的稱譽。

列昂·巴提斯太·阿爾貝蒂(1404一1472年)同布魯涅列斯奇一樣,是從古典藝術出發的建築大師。

但是同樣作為古典建築的崇拜者,他和布魯涅列斯奇在建築藝術的表現手法上是不同的,美術史家們把布魯涅列斯奇、阿爾貝蒂、勃拉曼特和米開朗基羅四人,稱之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藝術的靈魂」。

阿爾貝蒂是一個多才多藝、博學多能的人,關於他的天才、力量、靈敏和詩才早有流傳,他精通法律、文學、數學、物理、音樂、藝術和體育等,坡庫爾達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文化》一書中稱他為「萬能的天才」。

一般說來,布魯涅列斯奇重視的是帶有方形、水平線或半圓拱的開放形的建築空間而阿爾貝蒂強調的是建築物牆面的量感,他認為不應單純追求古典的柱式,而主張把建築作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里米尼的聖弗朗切斯卡教堂的改建就顯示了阿爾貝蒂的建築思想,未完成的正面帶有古羅馬凱旋門的樣式,側面牆壁具有渾厚的量感。

佛羅倫斯聖瑪利亞·諾維拉教堂是14世紀中期完成的建築,100年後的15世紀中期阿爾貝蒂為該建築設計了一個新的正面,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設計,牆面上由柱子和幾何形圖案加以區分,給人以和諧、安定與平穩的感覺。

上層兩端渦卷形的裝飾,兩層間帶狀部分的處理,以及各部的裝飾都顯示了阿爾貝蒂的美學觀念。

他曾說:「美,就是某一種和諧、一個整體所包含的各部分在數、調節和配置上的一致,而這些東西的一致是和諧所要求的,換言之,即為在自然的、絕對的、基本的原理所要求的」。

阿爾貝蒂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同時也是一個理論家,他1435年寫的《繪畫論》和1452 年完成的《建築學十書》,以及一些談話錄,可以說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初的藝術理論。

雖然他尚未把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經驗整理成嚴格的美學體系,但他卻說出了許多能夠廣泛發展的有益的見解,他使藝術家了解了自身的使命,並幫助我們對文藝復興的美術有了多方面的了解。

他在《建築學十書》中重點進行了建築美學問題的探討,強調了建築美的規律性,這是當時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所共同注意的問題之一。

他認為建築物給觀者的形式美感,帶有「美和裝飾」兩個要素,這裡「美」是就建築的整體設計而言,是建築物內在的東西,而「裝飾」是為了促進這種「美」的程度,是一種輔助的手段。

這兩個因素的秘密就在於作品的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的關係,羅萊那教堂就是他這種理論的成功實踐的例證之一。

3.義大利中、南部宮殿建築

15 世紀的義大利由於新的統治者和商人、有產者的富足,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了城堡式的宮殿,這些15世紀的宮殿建築在相當程度上還保持著中世紀的風格。

建築常常坐落在狹窄的街道上,有時觀者對宮殿的正面甚至很難一目了然,義大利的宮殿正面一般分為三層,外牆通常是用粗重的石頭來建造的,這種粗面砌石的裝飾多少顯示了時代的新樣式。

這類常常具有獨立意義的宮殿的正面被裝飾得富麗豪華,是主人用以在市民面前炫耀自己的富有在宮殿建築的內部,配置著帶有圓柱的寬敞的庭院,庭院和某些房間的樣式是對稱的,它表現出構造的勻稱和完整。

在這些宮殿樣式的創造中,米開洛佐·迪·巴托羅繆(1396-1472年)和朱理安諾·邁阿諾 (1432一1490年)是傑出的代表者。

米開洛佐起初在卡貝爾特學習雕刻,後又改學建築,1434 年,由於受到剛從國外歸來需要建造大量住宅的科莫·美第奇的信賴,作為雕刻家和建築師的米開洛佐便在宮殿建築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


1444年,由他設計興建的美第奇宮是他一生的主要作品,也是佛羅倫斯15世紀宮殿建築的典型,建築共分三層,它以不同凡響的外形設計而獲得聲譽。

最下層是用粗面石塊砌成的,像堡壘一樣顯得厚重結實,第二層是用塊石砌成的,顯得整齊勻稱;第三層雖亦由塊石砌成,但卻不留砌縫,平滑細膩,分外輕快。

整個外形既有變化,又充分和諧同時在整個建築的劃分和對比關係方面,好像是繼承了布魯涅列斯奇的傳統,符合於均衡對稱的法則,這個建築的竣工對佛羅倫斯的宮殿建築影響頗大,不少宮殿都是以它為範本建造的。


遺憾的是,米開洛佐個人風格並未得到充分的發揮,他曾去米蘭等地,在那裡他的個性特徵被糅合在地方色彩之中1462年,在米蘭由他督造改建的美第奇銀行就沒有擺脫佛羅倫斯的樣式和地方性中世紀樣式的折中處理。

邁阿諾在 15 世紀佛羅倫斯的雕刻家和建築師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才能,他的建築代表作品是美第奇宮的設計,1470年,他改建了阿雷佐的修道院教堂,4年後他又著手建造了佛法恩扎大教堂,這兩個建築基本上是用同一種明快的方式構成的。

邁阿諾的代表作品是阿雷佐的聖瑪利亞·格拉契禮拜堂的正面設計,這是一個寬敞的柱廊,只有一面同教堂相接,天才的設計使得它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相互輝映,那些隱現在拱門中的柏樹和遠山好像構成了幾幅真正的圖畫。


結語

15世紀義大利建築的文藝復興風格以其對古典建築的模仿和復興而著稱。

這種風格強調對古代羅馬建築的研究和讚美,並重新引入了古典建築元素和比例,這種復興的精神和建築理念在後來的歐洲建築中廣泛傳播,成為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衛,珠江.《略論文藝復興建築的歷史成因及歷史地位》,2002年 第1期

[2]黃作偉,邵簽伶.《歐洲建築風格之文藝復興建築、古羅馬建築、浪漫主義建築》,《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 年,第12期

[3]吳於座,齊世榮.《世界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