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是性情之書,無性情者寫不好狂草

八公山人王世國 發佈 2023-12-24T11:16:20.594325+00:00

在藝術的茫茫群山中,音樂、舞蹈、繪畫、雕塑等藝術高峰聳峙,而中國書法中的狂草奇峰突起,代表著書法藝術的海拔高度與其它藝術高峰並肩而立。狂草是性情之書,無性情者寫不好狂草,只可寫章草或小草。

王世國/文

狂草自然姓「狂」,若是狂草不狂,為何稱為「狂草」?與章草的字字獨立今草的文雅矜持不同,由張旭開創的狂草藝術,以它一往無前的磅礴氣勢、夏雲奇峰的變化形態、迅疾駭人的書寫速度、自由張揚的藝術個性、滿紙雲煙的生動氣韻,驟然把書法藝術帶到了一個空氣稀薄的高空。在藝術的茫茫群山中,音樂、舞蹈、繪畫、雕塑等藝術高峰聳峙,而中國書法中的狂草奇峰突起,代表著書法藝術的海拔高度與其它藝術高峰並肩而立。所以,在書法的各種書體中,唯有草書高手能夠稱「聖」,東漢張芝、唐代張旭,人稱「草聖」。

狂草是性情之書,無性情者寫不好狂草,只可寫章草或小草。懷素和尚寫狂草那是他生性狂放,不守清規,吃肉飲酒,人稱「狂僧」。懷素得以青史留名,倒不是因為他嗜酒喜葷,還主要因為他寫狂草,李白大讚他:「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懷素的《食魚帖》中明言,在長安城中因為飲食無魚少肉,「故久病,不能多書。」可見,食魚肉是他身體和書法的需要。而酒則是狂草「通神入妙」的利器。懷素正是飲酒後擺脫理性的束縛,放飛自我,在狂草中直達禪宗本真、虛空、澄徹、自然的境界,所以他「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

不過,狂草汪洋恣肆,狂放奔騰,但又狂而不野。當年,蘇軾看了張旭的楷書《郎官石柱記》之後,十分感慨地說:「今世善書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今長安猶有長史真書《郎官石柱記》,作字簡遠,如晉宋間人。」並進一步指出:「自古未有不善正書而工於書者。」寫狂草必須具有紮實的正書基礎和精熟的筆法技巧,這樣寫出來的狂草才能做到「作草如真」「點畫分明」。當年,王羲之將自己草書與「草聖」張芝的草書相比較後嘆息道:「張芝臨池習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他的草書比起張芝來,就是「愧於精熟」,功夫不夠。

總之,中國書法最具藝術表現力、最能體現藝術家的創造力和藝術個性的書體就是狂草!狂草難度極高,它是「戴著鐐銬的舞蹈」,看起來一派天真爛漫,無拘無束地率意揮灑,但是草書的規矩方圓自在其中。否則的話,便入野道 ,「草書出了格,神仙認不得。」那就是滿紙塗鴉。

吾鄉為安徽壽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書法之鄉」。清明返鄉,承蒙著名書法評論家、書法家虞衛毅仁兄設宴接風,安徽省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哈餘慶先生即席口占一絕,以寄感懷:「又是一年桃李春,嶺南遊子踏風塵。斷魂豈止樊川雨,寒食由來是感恩。」吾愛狂草,今特以狂草書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