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青旅 清風傳家】曾國藩家訓:知「畏慎」,以進德

青島旅遊信息發佈 發佈 2023-12-24T15:43:56.418177+00:00

曾國藩家訓:知「畏慎」,以進德家風故事自咸豐三年起,曾國藩從一個飽讀詩書的士大夫轉變為一個親自練兵的統兵大員。在咸豐五年、六年之間,曾國藩率領一部分湘軍困在江西與太平軍鏖戰,而其主要將領羅澤南、塔齊布等人則率兵回到湖北圍攻武漢,太平軍戰鬥力極強,雙方僵持久攻不下。

曾國藩家訓:知「畏慎」,以進德

家風故事

自咸豐三年起,曾國藩從一個飽讀詩書的士大夫轉變為一個親自練兵的統兵大員。在咸豐五年、六年之間,曾國藩率領一部分湘軍困在江西與太平軍鏖戰,而其主要將領羅澤南、塔齊布等人則率兵回到湖北圍攻武漢,太平軍戰鬥力極強,雙方僵持久攻不下。他當時以一地方團練首領的身份協調幾省的軍政要務,在糧餉、人員的調配上,受到了地方上的多方掣肘和猜忌。加之在咸豐五年間,塔齊布久攻九江不下嘔血身亡,而羅澤南則率主力被困武漢,湘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在江西瑞州駐紮的曾國藩,痛感江西各級地方官對他的不信任和不配合,這個時候,他突然接到父親病故的訃告。曾國藩遂決定離開軍務,回鄉守喪。他與弟弟曾國華一同離開江西,返回湖南。

咸豐七年,趁為父守喪的時機,曾國藩對此前幾年的種種經歷作了深刻的反思和總結。他在與兄弟的家書中寫道:「余自經咸豐八年一番磨鍊,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訓誡,始知自己本領平常之至。昔年之倔強,不免意氣用事。近歲思於『畏慎』二字之中養出一種剛氣來,惜或作或輟,均做不到。」他說自己過去飽讀詩書、刻苦修身,自負本領甚大,可曲可伸,可行可藏,眼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不是,總覺得自己意見最正確、最公正,別人都不如自己。但是,經過這幾年來的艱苦局面以及與各級地方官員打交道的經驗,才真正大悔大悟,「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幾分是處」。

縱觀曾國藩一生,他二十八歲中進士,長期的詩書薰陶和刻苦自勵,使得他初入仕在翰林院期間,對官場上的應酬和人際關係非常反感,總是喜歡獨自相處,與人保持距離。這種性格以儒家士大夫的標準來看,屬於值得倡導的剛直、不入流俗的道德品質。對在中央部門從事文職等工作來說,未嘗沒有益處。但一旦帶兵打仗,一切人員、糧草、後勤事無巨細,則需要極強的協調能力與說服能力,才能將分散各地、利益不同的地方力量與人員凝聚在一起。

所以,在鄉居期間經過思考,曾國藩對自己為人處世等方面有了大徹大悟的認識。他從自身出發,反省自己,認為各地大員有各地大員的想法,各地利益輕重緩急亦有不同,統帥的作用在於充分考慮各地的情形,協調不同的利益。正是有了這個認識,曾國藩的為人處世「與四十歲前迥不相同」。他一改前態,每到一處,總是先去拜訪當地總督、巡撫等大員,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處理公務也變得「應酬周到,有信必復,公牘必於本日完畢」。

在日後與其弟的書信中,他總結說:「弟經此番裁抑磨鍊,亦宜從『畏慎』二字痛下功夫。畏天命,則於金陵之克復付諸可必不可必之數,不敢絲毫代天主張;且常覺我兄弟菲才薄德,不配成此大功。畏人言,則不敢稍拂輿論。畏訓誡,則轉以小懲為進德之基。」

從練兵以來,曾國藩開始認識到個人的成就受到多方面局限和制約,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個人的成就甚至有著非常偶然的機緣的成分,沒有什麼事情會一定按照某個設定必然發生。這個認識,在其日後處理軍政要務中充分尊重各種意見,對事情心懷敬畏,最終取得巨大成就,起到了重大作用。

晚年六十歲、功成名就的曾國藩給兒子曾紀澤、曾紀鴻立了四條遺訓,並要求他們把遺訓懸掛在中堂,每日誦讀、日日遵行,一代一代傳下去,教導後世子孫。這就是著名的家訓「日課四條」,即: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曾國藩的家訓對其家族影響十分深遠。曾氏子孫恪遵先祖遺言,在外交、數學、教育、文學、醫學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據湖南曾國藩研究所有關專家介紹,曾國藩五兄弟至今已經綿延到第八代,有成就的達二百多位。其中有數學家曾紀鴻,教育家曾約農、曾寶蓀,翻譯家曾寶葹,化學家曾昭掄,考古學家曾昭燏,以及著名社會活動家曾憲植等人,真正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願望。(執筆魚宏亮)

卜憲群評點

「德」字的內涵很豐富,對「德」的內涵我們應當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對什麼是德、怎樣修德、如何立德有豐富的認識。《說文解字》說:「德,升也。」德又訓「登」,通「得」,都是指人應順應規律而獲得提升。「德」作為統治者或個人應當遵循的一種品格,大約開始於我國西周時期。此後,思想家、政治家不斷賦予「德」各種內涵,敬畏和謹慎,便含於其中。

在西周思想家、政治家那裡,敬畏和謹慎主要表現為敬天與保民的呼籲。到春秋戰國之後,又逐漸演變為個人,尤其是從政者應當具有的品質。《易·繫辭》說:「謙者,德之柄也」,《荀子·非十二子》說:「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聖智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無論自己地位多麼高、才智如何聰明、才思如何敏捷、能力如何強大,都要懂得謙讓尊重他人。謙讓尊重他人就是敬畏和謹慎的一種表現。相反,敬畏和謹慎又可以養成良好的品德。

縱觀我國歷史上有作為的政治家,無不將「畏慎」二字放在首位。做到了這二字,國盛而家興,反之,則國破而家衰。曾國藩生長在時局艱難的清代中後期,又以漢人之身份而手握清政府重權,但他以此作為座右銘從政與治家,不僅終成一代名臣,也塑造了流傳至今的良好家風,值得深思!(本文摘自《卜憲群評點傳世家訓》)

長按識別進入青島旅遊集團官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