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評 | 用創「藝」書寫最美年華

江南時報 發佈 2023-12-25T03:54:18.630787+00:00

以「藝科融通向未來」為主題的第八屆南藝520畢業展演嘉年華大幕已啟,為「世界文學之都」南京帶來清新活力與文藝芬芳。這是一場打破「邊界」、沒有「屋頂」的精彩大展,近70場展演活動以廣域、長時的組織方式構建成「藝術公園」,共赴一場文藝與城市的親切擁抱。

以「藝科融通向未來」為主題的第八屆南藝520畢業展演嘉年華大幕已啟,為「世界文學之都」南京帶來清新活力與文藝芬芳。這是一場打破「邊界」、沒有「屋頂」的精彩大展,近70場展演活動以廣域、長時的組織方式構建成「藝術公園」,共赴一場文藝與城市的親切擁抱。這是一次傳統與現代交融、通古達今的人文交響,「創」的精魂與「藝」的風華交相輝映,折射出文化脈絡的承前啟後、文藝力量的綿延不絕、文藝人才的輩出不窮。

創,是動力亦是魅力,是銳氣更是勇氣。本屆畢業展嘉年華推動藝術與科技的跨界融合,讓理性與感性碰撞,以別樣視角探索、激活創的無限可能。元宇宙展廳、達文西機械裝置設計跨學科工作坊、光影藝術工作坊、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視覺藝術展等一系列適應文化新業態的藝術作品接續亮相,點亮了獨樹一幟的「科技范」。在這裡,藝術與科學不是兩條不相交的軌道,更像是相互纏繞的「雙螺旋」,孕育著科技藝術美學的生命DNA。

「藝科融通」背後,體現的是南藝及南藝學子主動切入現代語境、關照現實命題的鮮明姿態。再如,本屆畢業展嘉年華聚焦鄉村振興、非遺傳承、運河文化等重大題材和文化熱點,推出大運河主題攝影展、非遺傳統技藝與雙創設計融合教學成果展、鄉建項目聯展等展演活動,踐行新時代文藝從業者的使命擔當,彰顯出強烈的時代性、敏銳性、前沿性和人文性。

南藝學子深植「創」的基因,在潮流前沿揚帆搏浪,學校是重要的領航員。多年來,南藝秉承跨界融合理念,注重學科交叉研究,形成了科技與藝術、實驗與實踐同步的發展模式,打造了「藝術與科學創研中心」 「數字文創發展中心」等科技賦能藝術的新型人才培養平台。有此學習園地,南藝學子在數字時代便多了幾分自然從容,少了一些「本領恐慌」。與此同時,該校致力把藝術人才培養放在引領文化、傳承文明的高度來把握,引導學生通過創作實踐探索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又讓學子多了幾分底蘊,增強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藝,離不開個體的才華,更需要社會的土壤;需要「向內」磨礪,也要「向外」延伸,在與公眾的互動中,在開放的社會系統中,走向更加成熟的境界。本屆畢業展嘉年華「藝」彩紛呈、開放多元,分布南京鼓樓、秦淮、浦口、江寧等各區的展演之窗聯合開放,讓所有參與者在南藝打造的「零距離」美育窗口裡感受美、享受美、孕育美。多個展演還通過進社區、進公園、進博物館等,讓陽春白雪的藝術飛出校園,來到群眾「家門口」。

一座大學與周邊社區乃至整座城市存在著「文化共存」,是相輔相成甚至唇齒相依的關係。大學與城市、師生與市民,理應相互哺育,在共存中構建良好氛圍。南藝用行動踐行著、證明著這一理念,據媒體報導,南藝已與鼓樓區簽訂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推動環南藝片區高質量發展。雙方攜手打造動力園區、活力街區、魅力景區,以點帶面建設一批「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藝術空間,真正用文化藝術塑造城市形象,為文藝惠民營造全方位的體驗。

最美的年華應當與時代共鳴。本屆畢業展嘉年華開幕式上,南京藝術學院黨委書記俞鋒寄語同學們,要用青春年華書寫精彩的藝術人生,在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中,為人民、為時代、為祖國綻放出更加璀璨的藝術精品之花。眼下,正值土壤豐腴、陽光明媚的好時節,這朵藝術精品之花也正散發著馥郁馨香。

(張東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