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友誼只為利益?駐美大使謝鋒帶使命上任,對中美意味著什麼?

靜夜史 發佈 2023-12-26T05:51:49.093643+00:00

對於當前的中國而言,美國毫無疑問是最窮凶極惡的敵人,畢竟從新中國成立前的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就大力支持蔣幫倒行逆施,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更是一手炮製了台海危機,直到今天依然是中美兩國勢同水火的重要根源。

對於當前的中國而言,美國毫無疑問是最窮凶極惡的敵人。畢竟從新中國成立前的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就大力支持蔣幫倒行逆施,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更是一手炮製了台海危機,直到今天依然是中美兩國勢同水火的重要根源。

而除了愈演愈烈的台海危機,美國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瘋狂糾集西方國家反華,可以說為了遏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美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是中華民族最不共戴天的存在。

然而,這個與我們勢不兩立的國家,卻又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更無法忽視的存在。因為中美兩國雖然歷史軌跡大相逕庭,社會制度南轅北轍,但在很多國際問題上,中美兩國根本做不到忽略彼此,只能在咬牙切齒中針鋒相對。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本原因在於中美兩國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國,而就像大城市的發展需要廣闊的經濟腹地作為其原料來源和商品市場一樣,大國的發展也需要各自勢力範圍。

而因為地球的空間相對固定,所以中美兩國的勢力範圍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碰撞,兩者理論上應該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但問題是,美國從1776年立國以來,依靠「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國」的優越區位以及豐富的煤鐵等資源,在短期內迅速異軍突起,並很快超越傳統的英法等國。

而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隔岸觀火」後,美國更是在二戰後一躍成為綜合國力鶴立雞群的超級大國。

而超級大國作為世界霸主,本身就是既要又要還要的角色。所以除了蘇聯及龐大的社會主義陣營,美國對世界有著強烈的跑馬圈地野心。

1991年蘇聯分崩離析且社會主義陣營煙消雲散後,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世界範圍內上躥下跳、橫行無忌,儼然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之主」。

然而,在眼看著作為蘇聯持續繼承者的俄羅斯在經歷了蘇聯解體的慘烈災難後元氣大傷後,還沒來得及幸災樂禍、彈冠相慶,就猛然發現中國在不經意間已經異軍突起,並成為美國奈何不得的力量。

從中國的視角來看,蘇聯的崩潰,不僅令我們有兔死狐悲之感,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可以說整個90年代,不僅那些昔日的蘇聯加盟國舉步維艱,我們也經歷著殘酷的考驗,不得不進行與時俱進的一系列改革。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為沒有了蘇聯在北方的黑雲壓城,我們才有了更多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於是在經歷了1993年「銀河號」事件、1996年台海危機、1999年南聯盟使館被炸以及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等的忍辱負重後,我們迎來了化繭成蝶的蛻變。

彼時的美國,在「911」事件發生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發動了反恐戰爭,更給了中國一飛沖天的可能,於是等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中國已經成了美國無語凝噎的存在。

在美國看來,中俄雖然都是你死我活的對手,但相比於作為白種人國家的俄羅斯,中國作為黃種人大國實在顯得太過另類。一方面,蘇聯解體且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後,中國在意識形態方面與整個西方國家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中國作為歷史源遠流長的大國,有著與西方「弱肉強食」世界觀截然不同的「懷柔以遠」思維。

所以,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社會,中國很另類。而這樣的國家,理論上說,只要不對自己的霸主地位構成威脅,美國倒是願意拉攏其攜手對抗俄羅斯。畢竟大航海時代以來的世界秩序,基本都是白種人主導,某種程度上說幾百年來的大國博弈,基本都是白人國家的你來我往,所以俄羅斯在美國眼中,就是同一維度上的宿敵。

再加上俄羅斯作為深居亞歐大陸內部的國家,是名副其實的陸權強國,而本土據守美洲大陸的美國,相比於亞歐非大陸,則是如假包換的海權強國,因此美俄兩國註定仇深似海。

而從陸海權性質的角度來看,中國則又顯得特立獨行,因為中國不僅有著直面太平洋的漫長海岸線,國土更是深入亞歐大陸內部,是真正的陸海複合體。

面對這樣的國家,美國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又愛又恨」。更要命的是,從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由於抗擊蘇聯霸權的共同目標,中美關係一度相當和諧,尤其是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中美更是正式建交,成為顛覆蘇聯的堅強組合。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打開國門並迅速融入了美國主導的國際市場,利用工業門類齊全以及勞動力密集等諸多優勢,綜合國力迅速發展,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發展更是一騎絕塵,短短數年時間裡就超越了德國和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

彼時的中國,最尷尬的地方莫過於,我們想低調,奈何實力根本不允許,所以中國也成了美國的重點打擊目標,這是我們周邊局勢波譎雲詭,尤其是台海上空陰霾密布的根本因素,要知道一旦我們周邊甚至本土重燃戰火,幾十年的發展成果勢必毀於一旦。

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美國才敢於對我們而不是俄羅斯擺出一副不惜將帥見面的姿態。

可以說,中美關係的跌宕起伏,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因為美國一廂情願地認為我們的復興將不可避免地取代美國的霸權地位,所以才打著民主和自由的旗號勾結西方國家瘋狂反華。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對美國避而遠之嗎?答案是不行。

遙想當年新中國成立後,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表示,如果不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蘇聯就不出席後來的相關會議。

雖然馬立克的操作看起來義氣滿滿,但仔細一想卻是名副其實的陷阱。畢竟,雖然這樣的抗議一度令美英等國焦慮,但蘇聯卻始終沒有另立聯合國,反而是因為缺席會議,美國輕易操縱聯合國通過了譴責朝鮮的決議,主動擴大了戰爭,新中國則不得不被捲入了這場震驚世界的慘烈對抗。

所以,儘管中美的矛盾不斷激化,但兩國絕不適合老死不相往來,尤其是對於我們而言。如果和抗美援朝戰爭後中美對抗20年那樣彼此隔離,那麼我們不可能第一時間知道美國肚子裡憋著什麼壞水。

所以,從秦剛外長卸任駐美大使5個多月以後,駐美大使謝鋒終究還是安排上了。

作為長期從事對美工作的外交官,謝鋒長期從事對美外交工作。其中1993年至2000年在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工作,2000年至2003年任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參贊,2003年至2008年任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參贊、副司長,2008年至2010年任駐美國大使館公使,2010年至2014年任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

2014年後,謝鋒先後出任中國駐印尼大使和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直到2021年2月任外交部副部長,分管政策規劃、美大和拉美地區事務以及翻譯工作,重回對美工作軌道。

此後,謝鋒負責了大量對美外交工作,多次參與中美高層會晤。包括2021年7月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在天津舉行會談,推動了孟晚舟女士平安回國;2022年4月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2022年12月同美國國務院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時任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羅森伯格舉行會談。

可以說,派出這樣一位重量級的「美國通」,足以看到我們對維護中美關係的決心。

然而,對美國這個反覆無常且寡廉鮮恥的國家而言,再高的配置都不一定能收到預想的效果。

從落地美國後謝鋒發表的表態演講中,我們看到了謝鋒作為中國人民的代表,為捍衛中國利益而來,同時作為中國人民的使者,為增進中美交流合作而來,已經沒有了中美友誼的提法,可以說我們對美國的政客們,已經不抱什麼希望。

所以,儘管謝鋒在演講中隨後表示中美要承擔共同責任,為維護國際戰略穩定盡責盡力,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只是,中美都深知,這種苦口婆心註定只能是一廂情願,因為美國已經將我們視為威脅其霸權的重要對手,在我們徹底趕超並壓制美國之前,美國對我們的敵意只會與日俱增,不會煙消雲散。

所以,相比於以驚世駭俗之語絕殺歐洲反華小國的的盧沙野大使以及用事實打臉澳大利亞的肖千大使,謝鋒大使的首要作用,不是當插入美國的劍,而是豎在美國的旗幟,只要謝鋒大使成功履職,保持中美關係暢通,讓我們第一時間知曉美國的陰謀,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