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躊躇不前,造假醜聞頻出,豐田怎麼了?

汽車與配件 發佈 2023-12-26T15:44:59.560909+00:00

豐田依然是全球汽車霸主,去年占全球汽車總銷量的13%,甩開第二名大眾集團近230萬輛。然而節節攀升的銷量並不能讓豐田穩坐泰山,相反,由豐田紡織、電裝、愛信等17家公司組成的豐田集團正危機四伏。電動化,躊躇不前再一次,豐田對電動化轉型大潑冷水。

豐田依然是全球汽車霸主,去年占全球汽車總銷量的13%,甩開第二名大眾集團近230萬輛。然而節節攀升的銷量並不能讓豐田穩坐泰山,相反,由豐田紡織、電裝、愛信等17家公司組成的豐田集團正危機四伏。


電動化,躊躇不前

再一次,豐田對電動化轉型大潑冷水。

這一次不是退居幕後的豐田章男,而是豐田全球首席科學家Gill Pratt。

「汽車行業向電動化轉型的過渡期比人們預期更長,而過快地過渡到純電汽車會導致許多消費者繼續使用老舊的燃油車」在Gill Pratt看來,這與降低排放的初衷背道而馳。同時,他呼籲:給混動汽車更多時間。

在混合動力領域,豐田的技術比較成熟,混動是豐田在新能源賽道的核心。而對於未來,豐田的答案不是鋰電池,而是氫燃料電池。

其實,2021年底電氣化戰略的發布,讓人一度認為豐田將不再保守。

當時,豐田宣布,2030年前,將斥資350億美元用於開發純電動汽車,到2030年,豐田將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這些純電動汽車全球年銷量將達到350萬輛,占據全球純電動市場的1/3。

豐田也曾寄希望於在動力電池上迎頭趕上,2030電池戰略中提到,投入約1.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81.2億元),用於動力電池的研發以及電池供應鏈的完善,包括固態電池。

那麼,為什麼豐田近兩年頻頻發聲,一邊說要全面電動化轉型,一邊一次又一次地唱反調?

在純電動賽道的沉寂,讓豐田壓力陡增。純電動汽車的滲透如此迅速,出乎豐田的意料,豐田已經被遠遠甩開了身位。比亞迪、特斯拉的銷量規模水漲船高,老對手大眾的ID.系列在全球的交付成績也逐步走上正軌。

反觀豐田,2022年的整體銷量中,純電動銷量僅占0.2%左右。重磅純電車型bZ4X面臨遇冷的窘境,在銷量和口碑兩方面皆遭遇滑鐵盧。在美國,由於輪轂螺栓鬆動而多次召回。在中國,因為續航縮水、配置貨不對板而被車主聯名投訴。


今年3月,豐田拆解了一輛特斯拉Model Y,豐田的高管將直呼其為一件藝術品,可見豐田已經意識到,自家的e-TNGA平台與特斯拉之間的差距。事實上,e-TNGA平台頗受質疑,在電池密度、空間利用率上不如許多整車廠推出的純電平台,這也直接導致了豐田的純電車型在各方面的表現均不如預期。


造假醜聞頻出,工匠精神崩塌

電動化轉型的不利還能歸咎於公司戰略,而近兩年來頻頻出現的造假醜聞,則讓豐田積累的口碑正在快速崩塌,日本車企的工匠精神正在一次次醜聞中被打破。

近日,豐田的全資子公司大發被爆出碰撞測試成績造假,由大發生產的大發Rocky和豐田Raize混動車型中,超過7.8萬輛車存在問題。據悉,在進行杆側衝擊試驗時,需要進行駕駛員和乘客左右雙側試驗,並提交試驗數據。然而,大發在安全認證文件中將乘客側的數據輸入到了駕駛員側,導致兩側的數據沒有明顯差異。

不僅於此,今年4月,大發承認面向海外市場開發的4款車型在側面碰撞測試時存在作假行為,涉及Perodua Axia、豐田Vios、豐田Agya和一款未上市的新車。為此,豐田章男不得不再次公開致歉。

2021年初,豐田控股的曙光制動器被爆出造假長達20年,該公司在日本工廠生產的剎車及相關零部件產品中,有11.4萬多項質檢數據是篡改或者編造出來的,涉嫌造假數據占比近六成。

2021年7月,日本本土雷克薩斯的車輛監測造假也曾轟動一時。在近兩年時間裡,豐田旗下全資子公司Toyota Mobility Tokyo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雷克薩斯車輛的檢測,偽造了565輛車輛的檢驗數據,主要涉及「大燈亮度」、「前輪胎角度」、「駐車制動性能」等檢測項目。

2022年8月,豐田旗下日野商用車同樣被爆出造假近20年,在引擎尾氣排放和油耗上偽造數據。此次事件一度對日野在日本的銷量造成衝擊,豐田和五十鈴也有部分車型搭載了日野的問題引擎,不得不暫停生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