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黃魏紫,國色天香話牡丹

大道知行 發佈 2023-12-28T01:51:33.624129+00:00

牡丹原為野生植物,在我國分布很廣,北宋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成於宋景祐元年,是關於牡丹的早期重要文獻,其中有「牡丹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的記載。

牡丹在中國有悠久的栽種歷史,而且品種繁多,其中許多是名貴之品。牡丹原為野生植物,在我國分布很廣,北宋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成於宋景祐元年(1034),是關於牡丹的早期重要文獻,其中有「牡丹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的記載。

牡丹早期盛行於北方,長安、洛陽都曾是栽培的中心;明代安徽亳州牡丹興起,1617年薛鳳翔《亳州牡丹史》記錄了150餘個品種的牡丹;同時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也開始盛產牡丹,清代乾隆年間最為興盛,余鵬年《曹州牡丹譜》記載「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清末當地牡丹已達240餘種。

牡丹在南方種植較晚,南朝詩人謝靈運說「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永嘉是今日之溫州。《越中花品》曾經提及「越之所好,尚惟牡丹,絕麗者三十二種」。周師厚《洛陽花木記》曾記載「越山紅樓子,千葉粉紅花,本出會稽」,會稽是今天的紹興。到1942年,上海黃園主人黃岳淵《花經》中有「現今牡丹品種很多,即予真如園中已有四百餘種,且年年猶在增加」。可見南方種植牡丹、觀賞牡丹也逐漸蔚然成風。

牡丹於公元8世紀傳入日本,17世紀傳入歐洲,19世紀傳入美國,從而衍化出各國的新品種,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牡丹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使者。

明代王世懋《花疏》云:「牡丹本出中州,江陰人能以芍藥根接之,今遂繁滋,百種幻出。」《洛陽牡丹記》中有關於牡丹品類名稱的記錄:「余居府中時,嘗謁錢思公於雙桂樓下,見一小屏立坐後,細書字滿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餘種。」

這裡的錢思公指的是對歐陽修有知遇之恩的北宋大臣錢惟演。錢惟演曾任西京留守,浙江文人出身的他入鄉隨俗,十分喜愛牡丹,在任期間曾修建臨闤驛,建雙桂樓,園中多植牡丹,從歐陽修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錢惟演不僅觀賞牡丹,而且留心記錄。但是當時歐陽修無暇細讀錢惟演所記,後來在《洛陽牡丹記》中歐陽修重新整理了當時流傳較廣的一些牡丹品種:姚黃、魏花、細葉壽安、鞓紅(亦曰青州紅)、牛家黃、潛溪緋、左花、獻來紅、葉底紫、鶴翎紅、添色紅、倒暈檀心、硃砂紅、九蕊真珠、延州紅、多葉紫、粗葉壽安、丹州紅、蓮花萼、一百五、鹿胎花、甘草黃、一擫紅、玉板白。

從上文的記錄可以看到在《洛陽牡丹記》成文之時,「魏紫」這一名稱還沒有被普遍採用,而用的是「魏花」,姚黃與魏紫名列各品種之首。

姚黃與魏紫都是以種植者的姓氏加以冠名的,宋代在牡丹的培育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對於如何分枝繁衍,如何培育新品,各家皆有秘籍。

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中對姚黃十分推崇:

「姚黃,千葉黃花也。色極鮮潔,精彩射人,有深紫檀心,近瓶青旋心一匝,與瓶並色,開頭可八九寸許。其黃花本出北邙山下白司馬坡姚氏家,今洛中名園中傳接雖多,唯水北歲有開者,大率間歲乃成千葉,餘年皆單葉或多葉耳。水南率數歲一開千葉,然不及水北之盛也。蓋本出山中,宜高,近市多糞壤,非其性也。其開最晚,在眾花凋零之後,芍藥未開之前。其色甚美,而高潔之性,敷榮之時,特異於眾花,故洛人賞之,號為花王。城中每歲不過開三數朵,都人士女必傾城往觀,鄉人扶老攜幼,不遠千里,其為時所貴重如此。」

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記錄魏花:

「魏花者,千葉肉紅花,出於魏相家。姓樵者於壽安山中見之,斫以賣魏氏。魏氏池館甚大,傳者雲此花初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數錢,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數緡。其後破亡,鬻其園。今普明寺後林池乃其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麥。花傳民家甚多,人有數其葉者,雲至七百葉。錢思公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而魏花乃後也。」

魏相即魏仁溥,看花的人需要交十數錢,登舟渡池才能至花園觀賞,這也是比較早的關於付費賞牡丹的記錄了。

今天在故宮和景山公園中的牡丹依然有姚黃與魏紫這兩個名貴品種。紫禁城栽植牡丹歷史悠久,御花園、慈寧宮花園留存有牡丹花台,有些牡丹近一人高,為花中精品,其中以姚黃為最,風姿綽約、嚴雅端莊,是多年培育之精品,為他處所罕見。

紫禁城賞牡丹與他處不同,其在於飛檐琉璃與花葉相攜,雕欄玉砌與花顏相映,宮苑朱壁與花枝相襯,園雖不廣,然而寸寸精心,規矩嚴謹卻細處動人。在紫禁城賞花總讓人有時光交錯的幻覺,宮禁森嚴處笑靨如花,歷史沉沉處新枝帶露,真不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歲的弘曆在父親的安排下第一次見到祖父康熙帝,三代帝王共賞牡丹成為歷史上的佳話。乾隆皇帝也曾在建福宮花園延春閣賞牡丹,並作《延春閣牡丹》,留下「雨中牡丹對,春過恰延春」之句。

清代蔣廷錫、鄒一桂等畫家也都曾經留下關於牡丹的作品,蔣廷錫的《牡丹冊頁》中描繪的折枝牡丹皆以紫禁城花園中所植牡丹為範本,而鄒一桂的《墨妙珠林 紫袍金印》記錄了宮廷牡丹的名品。

景山公園的牡丹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截至2014年底已經有牡丹品種515個,是京城觀牡丹的名所,景山牡丹婆娑多姿、交相輝映,花田布置精心,蔚為大觀,不僅有姚黃、魏紫,而且還有嬌麗鮮艷的趙粉、相依相伴的二喬、清新雅致的綠幕隱玉、粉雕玉砌的賽雪塔等,嬌艷的牡丹襯之以莊嚴的二將軍柏、萬春亭等,讓遊人可以周賞群芳,觀妙萬春。

◎本文原載於《光明日報》,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