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手術,麻醉醫生需要做哪些工作?

麻醉medicalgroup 發佈 2023-12-30T00:23:03.910846+00:00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心臟手術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手術。甚至,大到大家忽略了麻醉的存在。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除了淺表手術的局麻以外,幾乎所有手術都需要麻醉醫生參與。那麼,在一台心臟手術中,麻醉醫生需要做哪些工作?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心臟手術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手術。甚至,大到大家忽略了麻醉的存在。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除了淺表手術的局麻以外,幾乎所有手術都需要麻醉醫生參與。那麼,在一台心臟手術中,麻醉醫生需要做哪些工作?

首先,重申一下:麻醉不是打一針,一台完整的麻醉流程包括術前、術中以及術後三部分。

術前,和大多數手術都一樣,麻醉醫生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這個過程很重要,麻醉醫生只有清楚患者體格情況、尤其是特殊的地方,才能確保安全。另外,也會根據手術計劃制定相應的麻醉計劃。

除常規問診以及了解情況,關於病史,重點了解患者心臟病史、日常活動情況、併發症,各種特殊造影與功能檢查及血生化結果,近期感染等情況。

體格檢查,主要是心、肺、皮膚黏膜、頸部靜脈充盈度及橈動脈搏動情況。

另外,一定要做雙側Allen試驗。因為,術中做有創監測要用到。

最後,要詳細了解患者利尿藥、洋地黃製劑、鈣離子阻滯藥及β受體阻滯藥的時間及劑量。

涉及到心臟手術方面必須要做的評估,心功能分級、危險因素評分等也是必要的。通過這樣的評估,可以評估患者能否承受低溫、體外循環、應激反應以及手術本身帶來的風險。

只有一切通過,手術才能提上日程,並不是大家以為的心臟外科就能單獨決定能否手術。

心外科可能更關注心肺等情況,但麻醉醫生會將目光擴大到肝臟、腎臟、中樞神經、血液等等其他臟器或者系統。只有評估所有臟器或者系統均能抗住這次手術打擊、評估術中不會出大問題,才能答應可以麻醉。

假設有某個風險因素需要術前就需要做預防措施,麻醉醫生術前就會和外科醫生一道去把問題解決掉。

麻醉誘導插管,也和常規手術不太一樣。就看滿桌子都是各種可能用到的藥物,就知道這一仗不同尋常。一般情況下,麻醉藥加上各種調控循環的藥物、抗心律失常的藥物要有20多種。有可能有些藥自始至終都用不上,但用不上就說明術中沒那麼危險,對患者也是好事。至於費用,相信患者也不會計較這點兒保證他生命安全的幾十塊錢。

為了確保術中安全,動脈、靜脈穿刺也是必要的。

動脈、靜脈穿刺,是通過穿刺置管的方式,利用現代化的監護手段直接、連續的監測循環系統。由於心臟手術中、尤其是體外循環狀態下或者大手術中,患者循環常常出現較大波動,僅憑無創、間接監測循環系統是不夠的。穿刺方式,比如橈動脈穿刺、中心靜脈穿刺以及肺動脈漂浮導管等。

這個準備過程,一般是比較耗費時間的。甚至不誇張的說,麻醉準備的時間都要超過手術本身所需要的時間。

麻醉維持階段,更是不敢稍有分心。術中,要和外科醫師、體外循環以及護理同事通力配合才行。各個環節之間,不敢有任何差池。比如,體外循環過程中大量預充液進入體內,使血液稀釋,故影響麻醉效能,為避免因麻醉淺而引起機體一系列不良應激反應和術中知曉,在體外循環前及體外循環中要及時加深麻醉。

如果大家不明白什麼是體外循環,我給大家解釋一下:體外循環(CPB)是通過將心臟和肺從自主循環中排出,安全地對心臟和中央血管進行複雜的操作,支氣管動脈提供了足夠的血流來支持肺換氣的過程。膜式氧合器維持肺的氣體交換功能,確保充分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在這個過程中,心肺都被暫時「擱置」了。待手術結束,再重新讓他們上崗。

手術成功開始了、機器也成功運轉了,只能說飛機安全起飛了,術畢還要平穩降落才行。降落的時候,其風險絕不低於術前。術前,患者未經歷手術打擊、各個器官功能一般尚可。術畢,可能一切都變得很糟。這個術後,麻醉醫生要發揮渾身解數努力把患者拉回來。

以前,很多患者術後都必須帶著氣管導管進入重者監護室穩定一段時間、延期拔管。現在,隨著快速康復理念進入心臟外科,麻醉學科發揮的作用更加明顯。比如,不再使用那麼大量長效鎮痛劑,將有助於患者及早甦醒。神經阻滯輔助鎮痛,讓患者的應激反應更低、術後痛苦更少。

總之,麻醉醫生的工作貫穿圍術期。隨著快速康復理念的進一步普及應用,麻醉學科將發揮更多的作用。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