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博物館線上展覽來了!金榜名傳四海知——館藏科舉文化與明清狀元主題文物展(第二期)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發佈 2023-12-30T07:44:26.725485+00:00

為了滿足廣大觀眾雲觀展的需求,賦能美好生活,濟南市博物館特別推出線上展覽《金榜名傳四海知——館藏科舉文化與明清狀元主題文物展》。

為了滿足廣大觀眾雲觀展的需求,賦能美好生活,濟南市博物館特別推出線上展覽《金榜名傳四海知——館藏科舉文化與明清狀元主題文物展》。展覽選取50餘件與科舉文化和明清狀元主題相關的展品,呈現古代士子從寒窗苦讀到金榜題名的艱辛之路,展示明清進士尤其是狀元在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傑出成就,在幫助觀眾了解我國科舉歷史及豐富文化內涵的同時,激發廣大學子勤奮進取、爭做第一的狀元精神,立志成才,報效國家,實現自己夢想的人生之路!

第一部分

掄材大典選英傑——科舉之制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參加人才選拔考試的制度。它從隋朝產生至清末1905年宣布廢止,實行了1300餘年,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科舉制度堅持「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任用」的原則,在一千多年裡,大量出身寒門的才俊之士,得以獲得晉身仕途、一展才華的機會。科舉文化也在社會各階層中廣泛傳播。

第二單元 科舉文化

歷史上凡應試得中者皆稱「登科」或「登第」,即登上科舉考試之榜。為了滿足人們的期盼,「登科」漸漸被引申出各種各樣的吉語:五子登科、狀元及第、三元及第、一品當朝、魁星點斗、蟾宮折桂、獨占鰲頭等。除了文字,古人還用各種象形圖案、吉祥紋飾、吉語錢幣來表達這一美好寓意。

左思明,明代官吏,耀州(今陝西耀縣)人,嘉靖時舉人,官至趙州知州。任永城知縣時,提倡辦學,創「太邱書院」。

折,摘取;桂,桂樹的枝條。因桂樹葉碧綠油潤,我國古代把奪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時科舉考試正處在秋季,恰逢桂花開的時候,故借喻高中進士。

莊僖王即朱誠淋。鄉貢進士,即隋、唐、宋、金、元時期地方的州縣官吏依據私學養成的士人,經鄉試、府試兩級的選拔,合格者被舉薦參加禮部貢院所舉行的進士科考試,而未能擢第者則稱為「鄉貢進士」。明清時期鄉貢進士相當於舉人。

印石上浮雕鷺鷥和蓮花,取鷺與路、蓮與連的諧音即為「一路連科」。這是一種吉祥圖案,是對科舉時代趕考生的祝頌語,謂此行可以連中三元。印面正方形,上有篆書朱文「劉堂雨屋」四字,刀工流暢,非常難得。

「優貢」是科舉制度中由地方貢入國子監的生員之一種,按照清朝官制,每三年由各省學政從儒學生員中考選一次,每省不過數名。「舉人」是參加全省範圍的科舉考試(鄉試)及格後所取得的資格,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會試是天下舉子會聚京師參加的考試,取中者可參加殿試、朝試等,經過朝考選拔出翰林。

通體漱金,塑一魁星人物下騎變形獸,橢圓形海浪紋座。魁星雙眼圓睜,左手持物,右手抱獸尾,栩栩如生。魁星為中國古代星宿名稱。古人認為魁星是主宰人間功名祿位之神,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

銅錢整體呈葫蘆形。上方錢幣書「周元重寶」;下方錢幣書「五子登科」,背面書「連仲三元」。此類銅錢為頌讚語錢。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竇儀傳》,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錢幣圓孔一周書「福壽雙全五子登科」,背面飾有鹿、蛛、壽星及「福」字,寓意福祿雙全,好事將至。

圓形。鈕上下左右各一方框,框內各一楷體銘文,合為「五子登科」。雙線素凹圈卷緣。

圓形。鈕外環飾瑞獸紋,其外兩周凸弦紋。鈕上下左右各一方框,框內各一楷體銘文,合為「五子登科」。每兩字之間飾以人物、飛鳥、花卉等圖案。雙線素凹圈卷緣。

圓形。鈕外飾「福壽雙全五子登科」銘文,雙線素凹圈卷緣。

盤心飾神龍噴雲吐霧,龍鬚飄然,龍神婉轉,似執掌乾坤,神威無比。盤壁浪花翻卷、海水滔天,數條鯉魚向上躍起,跳出海面,意為「魚化龍升」。魚龍變化的吉祥圖案歷史悠久,民間傳說在黃河中逆流而上,到達壺口瀑布,一躍跳過龍門者就可以脫胎換骨,魚化龍升,以此激勵莘莘學子奮發有為,金榜題名,步步高升。

賭具。用牙或骨、竹為籌,最大者為狀元,為六十四注;其次為榜眼、探花,各三十二注;最小為秀才,只一注;用六骰卜彩,視所擲籌的得失,局畢計籌,以所得多少分勝負。

十年寒窗苦,一朝翰墨香。歡迎廣大觀眾蒞臨濟南市博物館,在文物中感受狀元進士群體好學不倦與垂範世人的高尚精神,奮楫新征程,揚帆新時代!

展覽地點:濟南市博物館一樓一廳

展覽時間:2023年5月18日——9月底

陳列展覽部

來源:濟南市博物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