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水果界「維C之王」,貴州刺梨有多猛?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發佈 2023-12-31T18:24:16.335906+00:00

這個五一來貴州打卡,你是為了一口水城羊肉粉,還是奔著那鍋苗家酸湯魚?不管怎麼說,你會發現,在貴州人的餐桌上,都有一杯琥珀色的果汁,聞上去香香的,喝一口酸酸的,當地人會安利,這是用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榨成的——刺梨汁。


「六邊形戰士」貴州刺梨

一不小心「C」位出道


這個五一來貴州打卡,你是為了一口水城羊肉粉,還是奔著那鍋苗家酸湯魚?亦或是準備用糟辣椒蘸一切?不管怎麼說,你會發現,在貴州人的餐桌上,都有一杯琥珀色的果汁,聞上去香香的,喝一口酸酸的,當地人會安利,這是用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榨成的——刺梨汁。

2022年底,人們掀起的囤維C補充劑熱潮,一度引起刺梨汁脫銷。刺梨,是現代年輕人「朋克養生」的新寵,是貴州少數民族的「治癒系」聖果;是抗戰將士的「營養包」;是作家葉辛的青春回憶「愛情果」;對於世代生於斯長於斯的貴州人來說,刺梨,不僅是他們「兒時的味道」,更是他們篳路藍縷創業精神的化身。

那麼,到底什麼是刺梨?


01

最能打的水果「維C之王」

貴州刺梨有多豪橫?


「刺梨本身,在所有的水果之中,維生素C含量是最高的……」「100g刺梨差不多就有接近3g多的維生素C……一片泡騰片維生素C是1g,100g刺梨就等於3片了……」鍾南山院士出席2020年刺梨產業發展論壇暨刺檸吉2億元扶貧消費券上線儀式說到。在論壇上,鍾院士還「自曝」自己是貴州人,抗戰時期隨父母南下貴陽,在這裡度過8年童年時光。

一枚小小的刺梨,讓鍾院士的貴州8年,與我國另一位著名科學家產生了時空交集。那就是時任浙江大學農化系教授的羅登義。抗戰爆發後,百餘所高校輾轉內遷,羅登義也隨浙大遷到貴州遵義湄潭。就像梁思成在西南聯大艱苦條件下仍然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一樣,羅登義教授也在刺梨研究上取得世界矚目的成果——

他對比了刺梨和170多種果蔬營養成分,發現每百克刺梨的維C含量約為2391毫克,高出梨子蘋果約500倍、綦江紅桔約100倍、四川廣柑約50倍、獼猴桃約9倍……維生素P含量5981毫克至12895毫克,高出柑橘類約120倍、蔬菜類約150倍,在所有採樣水果中,平均高至60倍不等!

1942年,時任國立貴州農工學院院長的羅登義初次發掘刺梨的營養價值並有效應用,呼籲廣大民眾和抗日戰士:「每日食用1至2枚刺梨鮮果或干制果實,可以補充維生素之不足,消除士兵的夜盲症,增加健康和體力」。羅教授親自帶領學生在貴州湄潭、花溪等地採集野生刺梨,干制後運往抗日前線。

也是在同一年,提出著名的「李約瑟之問」的英國生物化學家李約瑟來到貴州,親眼見證了羅登義的刺梨研究成果,將其著入他的煌煌巨著、被稱為「20世紀作家西方漢學名著」的卷本《中國科學技術史》中。並將刺梨以羅登義的名字命名為「登義果」。遠在抗戰大後方貴州的羅登義,刺梨研究成果震驚了國際學術界,而長在西南大山裡的小金果刺梨,也第一次被世界認識。

刺梨,這枚長在大山裡的小小野果,在上世紀80年代笑傲國際舞台。1981年-1986年,刺梨原漿飲料隨女排健兒們連戰連捷,在運動場上大殺四方,小小的刺梨成為女排五連冠的「袖珍加油包」。


02

富含歷史底蘊的小金果,

貴州刺梨多有文化?


貴州當地流傳著這句話:「刺梨上市,太醫無事。」刺梨入苗藥已有近千歷史。《黔書》有云:「味甘而微酸,食之可以解悶,可消滯。」聽受訪的當地人講,苗族老人有消化不良的時候,便以刺梨根煎水服用。道光年間的《苗俗記》等少數民族典籍都記載了刺梨的性狀及用途。布依族還將刺梨稱為「聖果」,有「一個刺梨頂三個雞蛋」的說法,已經樸素地認識到刺梨的營養價值。


貴州少數民族的「治癒系」聖果

有一支唱響200年的主打歌


布依族是古百越族的一支,在他們早期開貴州的過程中,刺梨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是其民族藥,還被寫進了他們傳唱至今的民族歌曲《好花紅》中——「好花紅來好花紅,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樹,哪朵向陽哪朵紅……」

這首在黔中流傳200多年的、歌詠刺梨的布依族歌謠,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惠水山歌調(亦稱好花紅調),象徵著民族情誼。解放初期,《阿詩瑪》的創作者羅宗賢來貴州採風,聽到這首歌謠後感覺意外好聽,就和貴州歌舞團工作人員以及當地歌手,進行了編曲再創作,讓《好花紅》這首歌曲飛出貴州,唱響世界。

如今,《好花紅》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已經成了布依族音樂的開發核心,作曲家們以這首「刺梨歌謠」為基礎,編創了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在任何時期都散發著獨特魅力。刺梨果成為一種文化意象、布依族民歌中璀璨的明珠。


歷史悠久的刺梨酒

從花溪河畔掀起產業化浪潮


布依族是善於釀酒的民族,用刺梨釀酒具有悠久的歷史。每年秋天糯稻收穫的季節,也是刺梨果成熟的時候。古代的布依族先民,會採集刺梨果曬乾,再用糯米蒸熟發酵成米酒,盛於大壇之中,把刺梨乾浸入陳貯。時間越長,酒色越深,香氣越濃。酒體琥珀色,度數與啤酒相仿,口感醇厚。

到了清代中期,布依族的刺梨酒從農家自釀轉為商品進入作坊。到了民初,青岩古鎮已有四五家酒坊。除在青岩銷售外,還靠馬馱人挑的形式行銷省城貴陽。到了上世紀50年代,為發展貴州地方民間傳統產品,國營青岩酒廠成立,專門生產刺梨酒。1954年,酒廠遷址花溪,改名貴州省花溪刺梨酒廠,取用在地的花溪河水釀酒,產量突破百噸。

1975年,貴州刺梨酒亮相廣交會,意外獲得海內外客戶青睞,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的訂單紛至沓來,當時的港媒還專門發表了名為《花溪俏蝶舞翩躚,不為花香為酒香》的讚譽文章。上世紀80年代初,刺梨酒出口已近百噸,創匯數十萬美元,生產能力最好時達到年產500噸,推動形成了80年代中期貴州刺梨產業的第一次發展浪潮。

小小的刺梨,在古代,就是艱難的歲月中各族人民頑強生活的支撐。刺梨也經歷了從「藥品」到「藥食同源食品」再到「普通食品」的演變過程。並完成了從「農產品」到「工業品」再到「生活消費品」的品類升級。刺梨這枚小小的黃金果,走出了一條可以複製的發展模式,是貴州刺梨產業化的重要價值。


03

什麼樣的黑科技,點亮「貴州刺梨」的品牌?


我國的雲南、四川、陝西、廣西、湖北等地都有刺梨分布,為什麼只有貴州刺梨,讓小果子成就大產業,脫穎而出實現「破圈」?因為刺梨是貴州最具話語權的原產物種,是貴州十二個特色產業中最具唯一性的產業,既是大生態產業,又是大健康產業。貴州的刺梨,良種覆蓋率高,品質優秀,還有足夠的體量,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角度,都是突出的。

小小的刺梨,在產業化過程中,也離不開「黑科技」的助力。在盤州的刺梨工坊,我們看到了貴農5號刺梨種子,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遨遊」太空6個多月後,經過工作人員的悉心呵護長出了的嫩芽。

在太空刺梨育種溫室,工作人員還給我們示範了如何觀察出苗情況,如何按照技術規範進行管護,並記錄測量幼苗的生長狀況,以及土壤施肥、氣候數據,像呵護嬰兒一樣照料著這些太空回來的「寶貝」。

黑科技的加持,刺梨種子「優中選優」的繁育,刺梨種植的規模呈現蔚然蓬勃的態勢。2019年8月,貴州刺梨行業協會成立,為了切實地幫助農民,持續引導加工企業堅持2元/斤保底收購刺梨鮮果,著力穩住刺梨產業聯農帶農強農富農的覆蓋面。

每年刺梨採收旺季,位於水城區的初好公司便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滿載刺梨的卡車駛進廠區,迅速被卸載送進加工車間,加工的刺梨原汁又迅速被封裝儲存或轉運出廠。

種植基地的刺梨被源源不斷運往加工企業,企業們為了改善刺梨的口感,亮出了各家的「絕活」。當在基地刺梨採收鮮果的時候,就要對鮮果的成熟度、糖度、顏色、新鮮度進行全面控制,質檢人員保障刺梨鮮果當天採收當天壓榨,確保鮮果品質穩定,口感一致。

在刺梨原汁澄清過濾上,如何做到保留口感的同時,還要最大程度地留下營養物質,比如可溶性膳食纖維?恆力源淘汰了早期的酶法、明膠法,最早引入了超濾膜過濾技術,這個技術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生物製劑等領域。

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刺檸吉的產品研發人員為了尋找口感的平衡點,選用地中海檸檬的濃縮汁和國內的蘋果清汁來綜合搭配,把甜酸比調整到合適的範圍,刺檸吉精製刺梨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的酪蛋白除澀工藝,已經投入應用了。

刺力王的巴氏前端殺菌廠房,PET飲料生產線2019年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是西南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無菌冷灌裝生產線。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這條生產線一個小時就能灌裝28500瓶!

如今,「貴州刺梨」作為公共品牌地理標誌商標,授權了30家刺梨企業使用,就像「東北大米」「寧夏枸杞」「陝西沙棘」一樣,成為了鮮明的「地域Icon」。

小小的刺梨,已衍生出了豐富的產品形態,除了刺梨汁,還有刺梨糕、刺梨氣泡水、刺梨面膜、刺梨薯片、刺梨麵條……各式各樣的刺梨產品,受到長三角、珠三角高端用戶的青睞,打開廣闊的藍海市場!

小小的刺梨,不僅是富農的小金果,也是助力貴州良好環境的生態果。刺梨在艱難的山地環境中堅韌不拔地生長,山地,不但沒有成為發展的阻礙,反而在貴州人的勤奮與努力下,讓山地里的貴州刺梨,成就了獨特的貴州味道。


文 | 鹿鳴谷

編輯 | 火花飯

圖片編輯 | 鯨魚

地圖編輯 | 劉耘碩

製圖 | 九陽、魚一條

首圖 | 陳偉紅

封圖 | 陳偉紅

本文特約採訪專家/審稿——

王瑜 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 副研究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