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英蘇三巨頭背著中國,犧牲中國領土主權,為何?

李砍柴 發佈 2024-01-01T02:07:34.150189+00:00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快結束時,義大利已投降,德國也差不多了。蘇聯紅軍已推進到離柏林不遠,基本上到柏林外環了。在亞洲額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日本也節節敗退,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快結束時,義大利已投降,德國也差不多了。蘇聯紅軍已推進到離柏林不遠,基本上到柏林外環了。

在亞洲額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日本也節節敗退,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反法西斯同盟領袖美英蘇三巨頭,開始考慮二戰結束後「戰利品」如何分,簡而言之,就是重新瓜分二戰後德日意失敗國的核心利益。

於是在1945年2月,美國羅斯福、英國邱吉爾和蘇聯史達林,在克里米亞雅爾達召開了會議,商討二戰後世界新秩序。

這就是影響近半世紀的雅爾達會議。

雅爾達會議背著其他二戰主要盟國舉行,以至法國第18任總統戴高樂氣憤地說:雅爾達會議是暗箱操作的分贓會議。

而且會上三巨頭背著中國,犧牲中國部分領土主權。入朝鮮分裂,韓戰和抗美援朝,都源自這次會議。

可以說,雅爾達會議為二戰後的世界秩序打下基礎,同時也為日後冷戰現出雛形。

會上三巨頭明顯更注重各自利益,這使得以後西方陣營內部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參加雅爾達會議,除討論德國投降後的歐洲問題,還要敦促蘇聯儘快對日本開戰。

雖然蘇聯與德國死磕不放,但1941年4月蘇聯與日本簽訂了中立條約,對日本不採取軍事行動。

於是,美國開始力促蘇聯參戰,因為歐洲戰局定了,要收尾亞洲戰局。

美國是二戰最大受益國。因為又太平洋大西洋天然屏障,美國沒受戰災。

歐亞各國拼死時,美國在安穩過小日子。雖也投入人力物力,但保留了完好的輕重工業,發展了當時最強科技軍力。

二戰末,美國有全球一半工業產能,1945年,美鋼產8700萬噸。

而1950年,新中國的鋼產才60萬噸,不及美國零頭。

而且,在二戰之後,美國通過外軍援助,成了全球最大債權國。

此時,法國1939年亡國,是在美國的支持下復國,英國雖沒投降但千瘡百孔,日本成案板魚,等美國生吃。

中國戰亂已近100年,保領土不割地就贏了。

簡言之之,就是二戰讓美國坐收漁翁之利。美國實力與地位大增,成為世界領袖。

相比之下,歐洲各國元氣大傷,軍力與經濟都衰退。

亞洲各國情況更差,中國與日本都飽受戰禍。這使得二戰後世界秩序的重心明顯向美國傾斜。

羅斯福此行,主要目的就是利用這一優勢地位,推動形成有利於美國的新世界秩序。

那時美國已傲世無雙,用後世馬某人話說,是打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

但這個強大的美國,為何要拉蘇聯揍日本?自己打服日本獨享勝利果實不是更好嗎?

且聽我接著說。

當時,美陸軍統帥麥克阿瑟也覺得美國應自己收拾日本,才能保證自己的亞洲最大利益。

但做了四屆總統的羅斯福,明顯更有政治眼光。

美國當時國力全球第一,他們可以為勝利付出任何代價,但是不能死人。

畢竟一句是二戰尾聲,再讓美國大損的話,美國民眾承受不起這個結果,也會影響政府的選票。

權衡後,羅斯福依然堅持促蘇聯對日作戰。

到底什麼損失使羅斯福決心?看看美公布得太平洋戰場傷亡就知道。

美占塞班島,美軍傷亡2萬多;攻呂宋島,美軍傷亡3萬多;攻硫磺島,美軍傷亡2萬6千多。

1945年6月,更慘烈的沖繩島戰,日軍9萬多傷亡,美軍4萬8千多。

在島上,日本神風特工選擇自殺攻擊,美損30多艦,一中將司令也身死。

就這麼幾個小島,美國已經十幾萬死傷。

真進攻日本本土,面日本全民皆兵,美國還要死多少人實在難以想像。

所以,羅斯福要蘇聯對日作戰,主要目的是減輕美軍損失。

雖美國實力強大,但國內壓力也大。

羅斯福作為政治家,深知再大損人命會影響選舉,所以要利用蘇聯分散日本兵力,減少美軍傷亡。

當時,美國預計攻日本本土第一年可能損傷100萬士兵,美民政府實在難以承受。而且那時候,原子彈還在進行秘密實驗,連副總統杜魯門也不知情。

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怕自己和日本兩敗俱傷,蘇聯出現直接得利。

所以,羅斯福決定拉蘇聯對日作戰,讓蘇聯去啃中國的東北關東軍和朝鮮日軍。

此時,蘇聯已成強國,國土全球第一,軍力也強。

可二戰中蘇聯死傷2700萬人,史達林的大兒子也犧牲了,蘇聯的三分之一財富毀於戰爭。

這時,蘇聯工業生產只及美國五分之一,但他們還有1100萬經二戰洗禮的精銳部隊,讓英美十分忌憚。

為促蘇速對日作戰,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送給史達林一份大禮。

禮包包括什麼呢?

第一,是蘇聯得到庫頁島,島嶼原是中國的,還有千島群島。

第二,羅斯福讓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外蒙古當年在中國軍閥戰亂時,趁機脫離中國,而此時,中國還不知自己喪失156萬平方公里領土。

第三,大連港國際化,讓蘇聯有優先使用權,還有中蘇共用旅順口海軍基地,防衛由蘇聯管,蘇聯得夢寐以求不凍港。

第四,通大連中歐鐵路南滿鐵路,由蘇中公司合辦經營等。

面對如此優厚的條件,蘇聯承諾德國投降3月內對日作戰。

要注意了,美國把中國部分領土主權作為籌碼給蘇聯,根本沒徵得中國政府的同意。

羅斯福還拍胸脯讓史達林放心,承諾會說服蔣介石,接受雅爾達會議中關於中國的決議。

更絕的是,美國當時壓根沒告訴中國國民黨政府,壓根沒通知蔣介石。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在喬治亞州溫泉突發腦溢血去世,杜魯門接任,撿漏當總統。

到了6月14日,出賣中國權益始作俑者羅斯福死了2個月,杜魯門才通知蔣介石雅爾達會議的內容。

按照道理說,中國這麼大的一個二戰勝國,人家背地分我們的地,還一副我們訂好了協議,就是告知你的態度,中國怎麼能不生氣呢。

美國又憑什麼這樣肆無忌憚?

原因有二:

第一,當時美國掌握原子彈,軍事實力遙遙領先,讓美國人以為,可以為所欲為。

第二,中國國內戰亂,軍閥混戰,實力弱小,難以抗衡美蘇,只能任人擺布。

且中國對外處境艱難,需要美援抵抗日本,不敢公開反抗美國。

而國民黨蔣介石本就依靠美援維持統治,對美過於依賴,難以拒絕美國要求。

再則,蘇聯也是中國難以對抗的強鄰,中國不敢惹怒蘇聯。

而美國利用此,以中國權益為誘餌,拉攏蘇聯一起對付日本,這令中國難以抵制。

而且,當時人家美國當時國力第一。

說白了,美國人沒把中國人放眼裡。

國民政府在美國眼裡,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小弟。

美國大哥怎麼說,中國小弟照做就是。

你說,蔣介石能不生氣嗎?

生氣啊,但又能怎樣?

他說:「雅爾達會議,美英蘇三國背著我簽密約,法律不承認。」

但國民黨政府敢怒不敢言,蔣介石還指望美國給武器裝備和美元,接著打內戰呢。

想想1919年一戰,中國也是戰勝國,巴黎和會把德國山東權益給日本,還讓我們簽《對德和約》承認,導致五四運動。

雅爾達會議也這樣,我們死傷那麼大,打日本十幾年,戰後還簽訂了這喪權辱國的條約。

蔣介石政府只敢忍氣吞聲接受現實,這個在國際上無地位的政府,哪個中國人放心,哪個中國士兵敢為之賣命?

就這樣,1945年8月,又一不平等條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了。

這份條約體現美國為讓蘇聯出兵日本,犧牲的中國相關內容。

1945年6月,國民黨通知外蒙古代表,承認外蒙古獨立。

兩次世界大戰,中國的腐敗政府都是戰勝國身份,勝得一次比一次屈辱。

國家利益,一次次成為帝國主義賭桌籌碼,真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要記住,當時的中國在帝國主義眼裡,特別是在美英蘇眼裡,到底什麼地位。

清楚了,就知道新中國為何一定要出兵朝鮮。

同樣在雅爾達會議上,巨頭們對朝鮮也有想法,美蘇都不想對方獨占朝鮮。

美蘇商定,朝鮮應由國際力量託管,因為朝鮮被日本殖民太久,不具備獨立國家的基礎。

羅斯福生前曾提出,朝鮮由蘇聯、美國、中國共同託管20-30年,但還沒來得及交代具體的託管內容。

隨著羅斯福去世,此事擱置。

誰也沒想到,正是美蘇中三國託管朝鮮提議,成了韓戰的導火索。

1945年8月8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後,蘇聯即對日宣戰。

蘇軍進攻中國東北關東軍,同時在朝鮮北部登陸向南推進。

此時,美地面部隊還在沖繩島跟日本人死磕。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務院提議美軍應朝鮮南部登陸,避免朝鮮全境被蘇占領。

但亞洲的美軍卻說,辦不到。

於是8月10日緊急會議,美國提出按照北緯38度線將朝鮮一分為二,美蘇分區占領方案。

8月15日,吃了兩顆原子彈的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立即發盟軍總司令第1號受降命令,以「北緯38度線」為界,命令朝鮮地域日軍在三八線北者向蘇軍投降,南者向美軍投降。

讓美國驚異的是,史達林竟對此沒有異議。

於是,一條無政治軍事含義緯度線,竟成為南北韓分界線,朝鮮三八線就這樣定下來。

這段歷史顯示,當時美蘇在亞洲競爭激烈,朝鮮半島是其角力場。

蘇軍迅速占領朝鮮北部,使美方害怕擠出朝鮮,於是美方急提分區方案,讓一條線將朝鮮「一分為二」。

這一讓步,造成朝鮮分裂,影響至今。

總結

如果說美蘇在歐洲的決定,至少基於二戰的大背景,並在戰爭中達成共識,那麼在遠東的決定,則更多出於各自利益的考量,而非正義。

這也使得中國在很長時間內,對西方缺乏信任,轉而尋求與蘇聯的合作。

雅爾達會議其實體現出西方大國在遠東的霸權傾向,這最終導致美蘇在此地區的對峙。

會議結果並未真正兼顧各方利益,這也使得東西方在冷戰初期的裂隙更深。

如果當時,各國真的以和平穩定與互相理解為前提,歷史或許會不同。

但是人類歷史總是由利益驅動,和平理想很難真正在國際政治中落實。

所以,雅爾達會議既代表二戰勝利後的新秩序,也預示著日後西方在遠東的衝突,以及西方與遠東關係的分裂。

它為和平帶來希望,但也埋下了不和的伏筆。

人類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往往忽視他者感受,這亦是人性的一面。

明白這點,也許能引以為戒,減少無謂的誤會與衝突,但這恰是人類最難做到的一課。

預告:之後朝鮮和韓國是如何各自成為獨立國家,並全面展開軍事對峙的呢?且聽我下回分解。

作者:白峰

編輯:楨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