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訪談莫言揭開了他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真相

拾墨聊吧 發佈 2024-01-01T18:58:06.016008+00:00

作為一個讀者和文字愛好者,董宇輝訪談莫言是我收穫最大的一期,不僅學到了寫作的一些知識,也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發現了莫言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真相。

作為一個讀者和文字愛好者,董宇輝訪談莫言是我收穫最大的一期,不僅學到了寫作的一些知識,也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發現了莫言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真相。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和我一起回憶一下這次訪談。


1


首先董宇輝上來就問了莫言老師一個問題,他問:「作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您覺得一部好的小說有什麼特徵?



莫言老師比較謙虛,先是表明他自己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作者,可能想法比較保守,然後分三點講講述了一部好小說的特點:

第一,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要優美、有個性、有張力,有作者獨有的特徵。

他說自己以前買書的時候就是隨便翻看一頁,看看語言表述能不能吸引自己。


第二,人物吸引人,書里塑造了讓我們難以忘卻的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我們以前沒有見過。


第三,獨具匠心的結構。莫言老師認為結構就是政 治,通過結構的變化讓敏感的時代問題得到解決。


真是感覺榮幸之至,我和莫言老師選書的時候還有一點共同點,以前在學校圖書館借書的時候,我會先看書名自己喜歡不,接下來就是隨便翻幾頁看看裡面有沒有小金句,最後就是看故事,平鋪直敘的書看不進去。


作為一個讀者,算是和莫言老師這位作家的第一、第二點有了一個契合。


至於莫言老師第三點,我確實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莫言老師通過他的作品向我們說明結構這個點,比如他的《紅高粱家族》是組合式或者串糖葫蘆式,是由幾個中篇串起來的,《豐乳肥臀》是圓明園式結構看起來獨立但又是一個整體緊密結合,《生死疲勞》是六道輪迴式,《蛙》是書信式結構。



2


後來宇輝又問到:「作家對人性的展現程度和表達方式不一樣,怎麼才能夠成功地解讀人性?」


莫言老師認為:「作家不能自己跳出來解釋人物,不能自己評價人物,比如魯迅先生直接說祥林嫂很令人討厭,作家只負責把人物的言行用準確的語言描寫出來由讀者判斷。」


同一部作品政治家讀到政治,道學家讀到自然,佛學家讀到六道輪迴,年輕人讀到卿卿我我。甚至同一個人三十歲和六十歲讀到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一部好的作品,他有著豐富的內涵,它是有彈性的,讓不同的人都能看到不同的點,像一棵樹一樣,它是活著的。


莫言老師提到自己的作品《蛙》,他不是在寫計劃生育的編年史。他的著力點在人物,人在其中工作生活,主人公姑姑先是產科醫生,迎接生命,給人們帶來希望,受人敬仰的一個人,可是後來她成為計劃生育工作者,就被很多人討厭。


通過這種對比、這種矛盾,塑造出姑姑這個人物。衝突越尖銳,人物越激烈,越痛苦,給讀者的衝擊力就越大。


這可能就是他所謂的張力,有人評價他的作品:這不僅僅是寫了中國,實際上寫到了普遍的人性。人類對生育、繁殖的天然追求以及對這種追求阻礙之間的矛盾。

3

董宇輝又問:「您的作品想給讀者帶來什麼?


莫言老師說:「作家自己思索的希望讀者接著思索,作家感動的希望讀者也能感動,母親、人性、戰爭、災難,通過人物的豐富性、複雜性,從而讓大家看到人類頑強的生命力和他們與自然鬥爭,與時間對抗的意志。


英雄有可能是膽怯的,聖人也有可能是卑鄙的,壞人有可能的善良的,好人也有可能是罪惡的,沒有完美的人。你可以批判人物、歌頌人物、喜歡人物、憤恨人物,就是想讓大家看到人性的豐富多彩,看到人性的光芒和陰暗,從而來反思自己,理解自己。


我們承認國內、國外不同地方的人處理同一件事想法可能不一樣,因為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價值觀不同,但是作者更要注意挖掘共性。好的文學以人性的普遍性作為基礎。希望高密東北鄉變成中國的一個縮影,甚至是全人類的一個縮影。




4

東方小孫說:「我讀《蛙》前面部門還很正常到了後面現代生活有種荒謬感、光怪陸離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莫言老師說:「你這種感覺是對的,也有別的讀者這樣反饋,但是這是生活的真實,我只是做了記錄,比如大躍進時期某些地方一畝水稻產一萬斤,有些地方人們把不同的家畜雜交。看起來極其荒誕,但是確實是那個時代真實發生的事情。」


「改革開放以後,有些人支持計劃經濟,有人推崇西方思想,各種觀念、行為紛紛登場。眼花繚亂,不可思議。所以這種荒誕是生活本身所具備的我們只是記錄了而已。」


當然莫言老師認為他是有責任的「為啥只寫荒誕,不寫不荒誕的」?


莫言老師說他也在反思,也在認真思考,所以他對那些給他提意見的朋友表示感謝,也對有些朋友的意見沒有被接受感到遺憾。




5

通過本次訪談我明白了莫言老師能得諾貝爾文學獎原因:

首先,是他的小說從語言、人物、結構都有自己的特色;

其次,在這種特色的基礎上他挖掘到了人類的共性,讓異國他鄉的人也能夠產生共鳴;

最後,他在不停地思索,接受和改進。


本次訪談,讓我學習到了一些寫作的基本知識,也讓我對莫言老師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接下來讀他的作品應該能夠更好地理解,有更深層次的感悟。


感謝俞老師、感謝宇輝、感謝莫言老師一起為我們呈現了如此高端的訪談,與輝同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