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首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走進橫河嶂背村②畲族語言與畲語課本

博羅發佈 發佈 2024-01-03T06:16:37.983343+00:00

嶂背畲族村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人口最為集中的畲語遺留地,為了傳承和保護畲語,嶂背畲族小學開展雙語教學,與高校合作編寫畲語本土教材。目前,《畲語課本》第一冊、《廣東博羅畲語800句》已出版,《畲語課本》第二冊將在我縣首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上公開發布。

嶂背畲族村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人口最為集中的畲語遺留地,為了傳承和保護畲語,嶂背畲族小學開展雙語教學,與高校合作編寫畲語本土教材。目前,《畲語課本》第一冊、《廣東博羅畲語800句》已出版,《畲語課本》第二冊將在我縣首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上公開發布。

全國畲族有七十多萬人,分布在東南沿海多個省區。畲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根據語言專家學者調研,目前99%以上的畲族人所說的是接近客家方言的「畲話」,真正較完整保留苗瑤語族「畲語」的,只有廣東省博羅、惠東、增城、海豐等4個縣市,人口1000餘人,畲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極度瀕危語言」。

嶂背畲族村是博羅縣唯一的少數民族行政村,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人口最為集中的畲語遺留地,成為眾多語言學者研究的「標本」。但是,隨著時代發展,畲族村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服飾、髮式、飲食逐漸簡化,在家基本不使用畲語交流,畲族文化日漸式微,畲語一度面臨著傳承無力的嚴峻考驗。

20世紀90年代末,陸續有國內外專家學者到嶂背村進行畲語考察和素材採集,時任嶂背畲族小學校長的雷金球作為畲語翻譯,經常深入各村調研走訪村民,幫助收錄畲族文化資料。慢慢地,他意識到本族語言的危機。

為了保護和傳承畲語,雷金球提出要在當地學校普及畲語課。為促進畲族少年兒童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知識,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橫河鎮黨委、政府和縣教育局、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經過充分調研、徵求意見,確定了在嶂背畲族小學開設畲族語言文化課程的教學計劃。2012年9月,嶂背小學招聘畲族老師並成功開設畲語課程。

畲語無文字,只能口口相傳,這成為課堂教學的最大難點。當地政府與學校邀請了暨南大學文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中心參與教材編寫。從2013年起,嶂背畲族小學進行了不定期的每周1課時的教學試驗,教師們對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教材編寫等問題達成了共識,為《畲語課本》的編寫奠定了學術理論和教學實踐基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畲語課本》第一冊於2015年8月出版,第二冊將於今年4月份出版。

近年來,多首頗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歌曲在畲族村民中傳唱,《鐵牛隆隆進畲寨》《畲家姑娘》《敬酒歌》、畲族舞蹈《畲族阿妹喜唱歌》《竹竿舞》《婚嫁舞》等也相繼「走」入學生們的「第二課堂」。學校組成了合唱隊和舞蹈隊,每到喜慶節日,畲族學生還會穿上傳統服飾,唱起歡樂的畲族民謠,跳著輕快的畲族舞蹈,仿佛又回到了昔日載歌載舞歡慶佳節的生活。

為激發孩子們學習畲語的熱情,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復興少年宮」項目,當地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不定期開展公益課堂,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非遺」文化,學畲語、唱畲歌,進一步了解畲族文化知識、體會畲族文化獨特魅力。

收集語言材料、錄製多媒體材料、編寫畲族語言和文化教材、制定《畲語拼音方案》、畲語母語教學、開展公益課堂……經過多年努力,嶂背畲族村的畲語氛圍愈發濃厚,現在漢族與畲族學生可以用簡單的畲語交流,村民幾乎都能講畲語。村民的畲語語言能力穩步提高,對本民族語言與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也越來越強,這對傳承與保護畲族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如今,古老的畲族文化重煥光彩,嶂背畲族生活習俗文化、嶂背畲族村畲語口述傳統已被列入博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雷金球為嶂背畲族生活習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延伸閱讀

《畲語課本》(第一冊)立足於基礎教學,內容包括拼音方案和發音訓練,畲族傳統生活常用的單詞和短語,日常生活交際的語句表達,比較簡短的傳統口傳故事等。

《畲語課本》(第二冊)立足於畲族本土社會生產生活和歷史文化習俗傳統,並適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優秀知識,收集用於課本教學的文章、句子、俗語、詞彙,包括了畲族家園、奇趣大自然、民間故事、畲族記憶四個單元及單元練習,十七篇文章,二十一句新時代畲語三字經,二十句俗語,兩百個詞彙,一首村歌。《畲語課本》(第二冊)融入科技元素,課文內容都有錄音,用手機掃描課本左下角的二維碼,即可聽到畲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