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也無法複製,4件疑似穿越

遺海拾星 發佈 2024-01-04T21:19:01.126581+00:00

在閱讀此文章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隨著我國考古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文物被不斷出土。

在閱讀此文章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隨著我國考古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文物被不斷出土。

然而,在對文物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其中就有5件文物引發了巨大爭議,它們或是利用現代技術都難以復刻,或是令人震驚為何與我們現代的東西如此相似,莫非真的存在「穿越」這種荒謬卻又有點令人信服的說法?


在本篇文章的介紹之下,一起去探索那些離奇且具有爭議的5件歷史文物,揭開它們背後的神秘面紗。

一、 戰國水晶杯

1990年10月,戰國水晶杯於在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出土,現藏於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它的外表酷似當代的玻璃杯,由整塊天然優質水晶製成,在歷史的長河中實屬罕見。

關於它的傳說也極具戲劇性,有人說在若干年之前,有人出土了這個杯子,於是就有了商家競相仿製,於平台上架。而有人買了這個杯子之後無意間穿越回了戰國時期,又在千年之後被後人出土。

當然,引發人們爭相討論的點不僅在於它的材質酷似現代的透明玻璃,更重要的是它的外表符合當代人體工學,外形方面幾乎與現代的杯子一模一樣。

在古代那個技術落後,文化也不發達的時代,它卻能從中間開鑿,一點一點的鑿出杯口,而且水晶是比較易碎的東西。

因此,在驚嘆於古人超高的製造工藝和技術的同時,也不禁幻想是否當今社會真的存在「穿越」這件離譜卻又玄幻的東西。

也有人大開腦洞,說是有盜墓者在盜墓過程中無意間落下,其實這個杯子並非戰國時期的物品,只是現代鑑定技術出現了誤差,才導致人們誤把現代物品當做古代文物。

其實早在前幾年人們就發現,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水晶製品產地,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墓葬群中早就發現過大量的水晶製品,它們看起來惟妙惟俏,栩栩如生。製作水晶杯所採用的雕刻手法也在當時屬於頂尖技術。

雖然以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完全確定水晶杯是否來自戰國時期,也不能知曉古人在製造這個杯子時究竟採用了何種方法,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相信終會有真相浮出水面的一天。

二、 戰國齒輪

1976年,戰國銅齒輪在東周王城糧倉遺址出土,現藏於河南洛陽博物館。

它的直徑為3厘米,比啤酒瓶蓋略大一點,外形幾乎與現代齒輪相差無幾。它有分布極為均勻的四十個邊齒,其中間有一個方形的孔可以用來插入方形柱狀物,以此達到轉動的目的。

經過考古學家的鑑定,這個齒輪是戰國時期糧倉調運設備的止逆部件。通俗來說,也就是古人為了使那些運轉的機械停止運作,並防止其滑動所製造出來的零件。

其實準確來說,這個齒輪應該叫做棘輪,目的就是單向移動防反滑的。

考慮到該齒輪的出土地為糧倉,因此這個裝置很有可能是一把鎖。通過正向滑動來鎖死門,達到不能簡單的通過外力來推開門的目的。再通過上面搭扣的小環,利用牽引的方式來鬆開搭扣,該齒輪的構造原理非常的符合現代工具的製造技藝。

看到該齒輪,不禁覺令人感嘆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折服,歷經千年,古人的思想仍然能夠與後代人思想進行激烈的碰撞。

同時,這也是兩種不同的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交相融匯。

有人說,該齒輪來源於擅長使用機關術的墨家,與古代的機關術大相逕庭,它主要適用於古代的機關術方面。也有人說,它像是人們用在弓弩上的配件,用於弩機上弦機構。還有人說,它用於古代的馬車,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類似於今天我們使用的手剎等等。

不管怎樣,這件文物的出土更加確鑿了現代工業技術起源於我國的論證。

有人稱它為「工業的萌芽」等等。

果然,只要有人需要就會有發明創作,生生不息,經久不衰,人類的活力就是最大的力量。

只要是有一定的使用價值的物品,且可以不被替代,那麼儘管歷經千年,但它仍然永存不朽。而關於戰國齒輪背後的用途,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它仍然見證了我國製造工業技術的起步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

三、 青銅建鼓座

青銅建鼓座全名應當叫做「曾侯乙建鼓底座」,於1978年1月出土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它也被譽為「戰國時期青銅鑄造藝術的巔峰之作」。

它雖然只是一件樂器的附件,但是它的上面刻有八對大龍相互纏繞,龍上有龍,中間夾雜著數10條糾結纏繞的小龍,首尾糾纏,盤在一起向上攀爬。

而且,在龍的身上鑲嵌了數顆綠松石,儘管現在所出土的建鼓底座上的綠松石已經有不同程度的脫落,但是它仍然把古代的龍飾技藝發揮到了一種極致,也加強了我們對古代有關龍飾的研究。

據有關人士的研究,該青銅建鼓底座採用了傳統的范鑄法製作,但卻並非一次澆築成型,而是分段鑄造,然後再進行焊接。

有人說,它像是古希臘神話中美杜莎的頭髮,遠看卻又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是當之無愧的最魔幻的戰國青銅器。

僅僅一件樂器的附件竟然都製造的如此的鬼斧神工,也不得不承認曾侯乙的奢侈達到了一種我們難以企及的極限。

眾所周知,楚國是一個樂舞文化繁榮的國家,人們富有幻想,情感豐富,因此製作出來的青銅器造型奇特,紋飾繁複。

該青銅建鼓座用於支撐木質的鼓身,然而歷經兩千年的歲月侵蝕,木質鼓身早已腐朽不存,而鼓座卻是經歷兩千年不朽,也幸虧該青銅建鼓底座的保存,讓後世見識到了古人天馬行空的想像以及誇張絢麗的製作手法。

在這座青銅建鼓底座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它所蘊含的沉穩又靈動,詭異又生機勃勃的氣質。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中,多次出現建鼓的戲份。

據有關調查顯示,這座青銅建鼓底座,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工藝最為複雜、造型最為精美的青銅建鼓座,就算我們使用現代科學技術,依然無法複製它原貌的百分之一。

四、 扯淡碑

1984年,扯淡碑由河南淇縣城北下關八角樓西寺院遷至摘心台公園內。

其實,這個碑實際上是一座墓碑,相傳墓碑的主人叫做沐劍屏,活了大約144歲,是大明有名的勛臣。

扯淡碑是相傳為明代的一塊墓碑,碑首橫刻了「再不來了」4個大字,碑的正中豎刻了「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

由於時間較為久遠,「處」字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消磨殆盡,現存的只有「泰極仙翁脫骨」6個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別顯眼,因此民間稱其為「扯淡碑」。

有相關專家認為,沐劍屏自從被李自成打敗之後,一氣之下逃到了雲夢山,想著要東山再起,但是最後也沒能成功。所以扯淡碑上碑首「再不來了」四個大字也是暗示了沐劍屏再也不願參與權力爭奪的意思。

「扯淡」的意思就跟現在「胡說瞎扯」差不多,但是,在古時,卻是一種無奈的情緒。

在明朝的晚期,因為官場腐敗嚴重,很多人因為在官場上難以施展自己的抱負,從而去有錢人家裡為其提供專業的陪聊服務,讓有錢人變得更加的附庸風雅。後來清軍入關,大部分文人又立馬從立志平天下的儒生變成了歷史虛無主義者,嘲諷當時的時代現狀。

不過,「扯淡」二字在明朝遺老的眼裡,已經不是一種普通的自嘲,而是一種哀莫大於心死、極度痛苦的自嘲。

當他們無數次的從嘴裡風輕雲淡的說出「扯淡」二字的時候,其背後隱藏的卻是對大明王朝無數次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懷念。面對當時破敗不堪的局面,就算是「泰極仙翁」卻也只能說出「再不來了」這種無力又蒼白的話語。

而「扯淡碑」最具爭議的則是它碑首的4個大字「再不來了」,它的口吻與現代人說話的口吻極其相似。

因此,不少人猜測,當穿越主義者在經歷各種磨難之後,得出此次穿越的經驗:「扯淡」,所以大筆一揮,憤憤然的寫下了」再不來了」4個瀟灑的大字。

不管怎樣來說,「扯淡」二字所體現出來的是碑主徹底絕望的哀鳴,而且它已然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但是它仍然對於我們今天研究明代歷史還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因此,我們還是應當保持對「扯淡碑」的好奇心與新鮮感,感受古人的幽默風趣以及了解蘊藏在它後面的歷史的悲劇。

五、 三國瓷器飯盒

三國瓷器飯盒於1984年出土於安徽馬鞍山三國東吳大將朱然的墓中,現藏於上海市博物館。

三國瓷器飯盒也叫做「越窯青瓷方格盒」,採用瓷器製成,外形儼然和現在我們所使用的飯盒相差無幾,因此它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有關它的傳說也是神乎其神,無一不將它視為穿越界的開山鼻祖。

朱然墓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吳國墓中,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墓葬群。早在考古專家對朱然墓進行發掘的時候,朱然墓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侵擾。不過依然從墓葬群中出土了140多件文物,其中就包括了這件「越窯青瓷方格盒」。

這件青瓷方格盒盒身呈長方形,分為上下兩層,最上面的一層被劃分了許多小網格,而且其中還出土了一把青瓷的小勺子。青瓷方格盒的做工也是十分的精緻,它的每個網格之中都畫有聖獸,十分的講究。

由此可以窺見獨屬於古人的文人墨客的講究,也可以見識到古人的奇技淫巧。也有人說,這個餐盒是三國時期白領的專有餐具,由此想來,三國時期的白領級別的人也確實稱的上前衛。

其實,在我國古代,人們對於吃飯的器具已然十分的講究,而這件青瓷方格盒更是我國文物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劃時代意義的一件文物。

它不僅對於研究三國時期的工藝製造有著非凡的意義,而且對於了解古代人的飲食文化習慣有一定的幫助。

原來頂好的技藝確實能夠歷經千年而永存不朽,這也是我們同古人的一次隔著歷史的長河,與其遙遙相望的一次具有非凡意義的深刻的對話。

在此,令人仍不禁感嘆,中華文化能夠傳承下來已然是實屬不易,而那些保存完整且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物能夠保存下來更是我中華之幸。同時也真真切切的通過文物感受到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這對於當代青年人了解我國古代文化有著不可抹去的深遠影響。

後記

通過對這5件歷史文物的介紹,充分感受到蘊藏在它們小小身體裡的豐富的文化內涵,或是古代人的聰明智慧,又或者是當代人頭腦當中的天馬行空的構想。

不管怎樣,人類具有無限創造力是不可否認的,而且隨著世人對歷史文物的不斷了解,相信在未來不久,一定能發現更多驚艷世人的古人之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