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琉璃瓦知識

古建家園浙 發佈 2024-01-06T04:18:00.702073+00:00

琉璃瓦是用泥土製成坯,在表面上塗以不同成分的釉,進窯經高溫燒制後,瓦的表面不但帶有一層質堅而光滑的釉,而且還會呈現出黃、綠、藍、黑等不同的顏色。

琉璃瓦是用泥土製成坯,在表面上塗以不同成分的釉,進窯經高溫燒制後,瓦的表面不但帶有一層質堅而光滑的釉,而且還會呈現出黃、綠、藍、黑等不同的顏色。

中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築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到元代時皇宮建築大規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與九龍壁都是琉璃瓦建築史上的傑作。

古代琉璃瓦高昂的造價使其使用有著嚴格規定,絕對不許僭越。《大清會典》中就曾標明:非皇家特許,普通大臣和百姓絕不能使用琉璃。清代對不同等級的建築,所用的琉璃瓦有嚴格的規定。簡單說一下中國古代使用色彩的等級限制:金、朱、黃最高貴,青、綠次之,黑、灰最下。

黃琉璃瓦用於帝王宮殿、陵廟,如北京故宮,明十三陵等,綠琉璃瓦用於王府,百官第宅,青琉璃瓦用於祭祀建築,如天壇祈年殿,屋頂鋪純青琉璃瓦,象徵青天,黑琉璃瓦、紫琉璃瓦等多用於帝王園林中的亭台樓榭。

琉璃瓦的主要類型

清制琉璃瓦屋面所用瓦件比較複雜,整個屋面除屋脊部分外,屋面部分的瓦件有:筒瓦及其瓦壟、板瓦及其瓦壟、勾頭瓦、滴水瓦、星星瓦及其釘帽、瓦釘等。在攢尖屋頂還用有竹子瓦和抓泥瓦等。而宋《營造法式》中只述及琉璃瓦分為筒瓦和板瓦,其他瓦件未予特述。

「板瓦」是一種橫截面為1/4圓凹弧形的淌水瓦,瓦的前端稍寬,後端稍窄,仰臥在泥灰背上,一般統稱為「底瓦」。由若干板瓦縱向由下而上,層層疊接而成的凹形壟溝,稱為「底瓦壟」,它是承接雨水的導水溝槽。

「筒瓦」是一種橫截面為半圓筒凸形的散水避水瓦,瓦的後尾有接頭榫(稱為熊背)。它是蓋在兩條板瓦壟之間空當(稱為蚰蜒當)上,一般統稱為「蓋瓦」。由若干筒瓦縱向由下而上首尾相接而成的凸形壟梗,稱為「蓋瓦壟」,它是散水避水的導水梗。

「滴水瓦」是板瓦壟檐口終端「收頭」的檐口瓦。滴水瓦前端比板瓦多出有一個下垂蝴蝶形舌片,引導雨水下滴。滴水瓦的後端插入板瓦下,並在其兩邊各有一缺口,以便加釘予以固定。

「勾頭瓦」是筒瓦壟檐口終端「收頭」的檐口瓦。勾頭瓦前端比筒瓦多出有一個圓形勾頭片(又稱為「燒餅蓋」),瓦背上有一釘孔,以便加釘瓦釘固定,瓦釘之上蓋釘帽,防止雨水滲入。

「星星瓦」是分為星星筒瓦和星星板瓦,其規格形狀與筒板瓦相同,只是在其瓦上留有一個釘孔,以便加釘固定,隔適當距離安插1至3塊,起到加強整條瓦壟牢固作用。

「竹子瓦」是用於做成輻射狀瓦壟的筒板瓦,前端大、後端小,分為竹子筒瓦和竹子板瓦,多用於圓形攢尖屋頂。

「抓泥瓦」是在瓦腹做有一橫肋條的筒板瓦,分為抓泥筒瓦和抓泥板瓦,抓泥筒瓦是在筒內腹部有一肋條,抓泥板瓦是在尾端底面有一橫肋,以肋條嵌入鋪瓦泥內,加固防滑作用。它一般用於坡面較陡的攢尖屋頂。

由於琉璃瓦本身就是經過高溫燒制而成,所以它的耐高溫效能非常好,能接受長時間的太陽照射。琉璃瓦在製作後期,會根據需要在瓦身上添加各種顏色的彩釉,這種釉層還起到防水的作用。琉璃瓦的顏色多樣,造型百變,裝飾性強,這一點也是在現代琉璃瓦被廣泛使用的原因。

(註:文章僅作知識分享,部分圖源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古建築傳統優秀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建築網際網路創新平台!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