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曾有兩個太陽?科學家語出驚人,但另一個太陽如今在哪呢?

魅力科學君 發佈 2024-01-07T05:28:35.644461+00:00

正如我們所知,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其中所有的天體都在圍繞著太陽這一顆恆星運行,然而在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中,科學家卻語出驚人,他們認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系曾有兩個太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正如我們所知,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其中所有的天體都在圍繞著太陽這一顆恆星運行,然而在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中,科學家卻語出驚人,他們認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系曾有兩個太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孤獨存在的恆星其實是「少數派」,根據已知的觀測數據,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都是屬於雙星或多星系統,比如說距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其實就是屬於一個名為「半人馬座α星」的三合星系統。

科學家認為,雙星或多星系統之所以會普遍存在,其實是與恆星的形成機制有關,根據已知的宇宙規律,恆星是由含有大量物質的原始星雲坍縮而成,由於這些原始星雲都非常巨大,其中的物質分布也不會特別均勻,因此當它們開始坍縮的時候,通常都會分裂成多個密度較高的區域,進而形成兩顆或多顆恆星。

所以一個合理的推測就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太陽也可能有自己的「夥伴」,只不過因為某種原因,太陽的「夥伴」如今已經「遠走高飛」了。實際上,有不少科學家也對此表示認同,並一直在致力於與之相關的研究,試圖尋找另一個太陽存在過的蛛絲馬跡。

在此次研究中,科學家利用實際觀測數據對太陽系的演化過程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表明,如果在太陽系的演化過程中只誕生了太陽這一顆恆星,那麼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的規模就會比現在小得多。

簡單來講,「奧爾特雲」就是一個由大量的冰質天體構成的空心球狀殼層,它將整個太陽系包裹在其中,根據實際觀測數據的估算值,太陽系的「奧爾特雲」外側邊緣距離太陽約1光年,內側邊緣距離太陽2000到5000個天文單位,其中的冰質天體數量可達上萬億個,總質量可以高達地球的100倍之多。

從理論上來講,「奧爾特雲」的物質來源只有兩種,一種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殘留在太陽系外圍的原始星雲物質,另一種則是太陽通過自身的引力在宇宙空間中捕獲到的星際物質。

然而此次研究的模擬結果卻顯示,以太陽的質量來模擬的話,那麼其最終形成的「奧爾特雲」的規模將比現在小一個數量級。在此之後,科學家嘗試在計算機模型中加入了其他的恆星,並通過改變恆星的數量或質量進行大量的模擬,進而確定了與實際情況最為匹配的模擬結果。

該結果表明,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如果有一顆與太陽質量差不多的恆星形成於距離太陽1000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上,那麼原始星雲的初始質量就將會更大,而這兩顆恆星的「集體引力」也將捕獲到更多的星際物質,最終形成的「奧爾特雲」,其規模就可以至少提升一個數量級。

科學家據此推測,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很可能形成了兩顆恆星,其中的一顆就是我們現在的太陽,而另一顆恆星也與太陽差不多大,或許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太陽」,不過在太陽系形成之後不久,這顆恆星就因為外力的擾動(比如說大質量天體的引力)而與太陽「分道揚鑣」了。

但問題是,如果說太陽系曾有兩個太陽,那另一個太陽如今在哪呢?對於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確定的答案,不過我們也不必太過失望,因為在過去的日子裡,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疑似與太陽共同起源的恆星。

這顆恆星被命名為「HD 162826」,它在天空中位於座武仙,距離我們大約110光年,其質量約為太陽的1.17倍,半徑約為太陽的1.32倍,觀測數據表明,「HD 162826」誕生於大約46億年前,這與太陽的年齡相符,更重要的是,光譜分析結果顯示,它的化學成分與太陽幾乎是一模一樣,甚至連鋇、釔這樣的稀有元素含量都是相同的。

正是因為如此,科學家才推測「HD 162826」有可能是太陽失散已久的「夥伴」,它與太陽一起在同一片原始星雲中形成,隨後又遠離太陽而去。當然了,這只能說是一種推測,並不是確定的結論,具體是怎麼回事,還有待進一步地探索。

參考資料:Amir Siraj1, Abraham Loeb, The Case for an Early Solar Binary Companio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Volume 899, Number 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