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讀者薦書官」出爐啦,看看有沒有你的名字

廣西師大出版社 發佈 2024-01-07T09:49:05.944875+00:00

傾聽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當你面臨書荒,需要好書推薦的時候,不妨去聽聽別人的建議。- 閱讀一小時 · 「閱」過書海看世界 -。

「閱讀就是傾聽。」

在遇到瑪格麗特之前,日耳曼很少閱讀,書籍對他來說不僅遙遠,也攜帶著童年記憶的痛苦。瑪格麗特的朗讀為他開啟了一片天地,那是他從未走到過的地方。沒有眼前的公園與鴿子,沒有目所能及的日常生活,但那些有聲的文字卻可以讓他在閉上眼睛時慢慢去想像、體會、理解,讓他看到絕望的老鼠、懸崖上的燈光和小雀一樣的孤單的女孩。一些句子讓他感到悲傷,讓他記憶深刻,讓他不禁思索,讓他在某一次和友人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脫口而出。人們說他變了,但他不在乎。他依然會拿起一束白色的鮮花,去赴瑪格麗特的下午茶之約。

原本因詞典而感到痛苦的日耳曼又一次被瑪格麗特的言語所吸引,他放棄了他的放棄,他叫住了即將轉身而去的瑪格麗特——「等等,這本書叫什麼名字?」

我們可以通過他人的視角看到更廣闊的的世界,我們的觀點也可以通過他人不同的想法得到延展。就像曾在自己的一方世界中的日耳曼,他內心的一隅因為瑪格麗特的到來而有所打開。傾聽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當你面臨書荒,需要好書推薦的時候,不妨去聽聽別人的建議。

「閱讀一小時」項目組從數百位「讀者推薦官」的手中選出了30本書籍;這其中涵蓋眾多領域,包含多種類型,它們也是來自眾多國家的「國寶」珍藏。我們想請你投選出十本好書,將它們推薦給更多的讀者。

《奧蘭多》

著者:[英]維吉尼亞•伍爾夫

譯者:任一鳴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薦書官:小周同學

小說的文字讀來如行雲流水,不僅充滿詩意與戲劇性,而且也飽涵哲思。無論奧蘭多是追尋生活的本質,還是文學的精益求精,都體現了他昂揚進取的生活態度。愛情也是永恆的話題,她追求戀人而非丈夫,是心靈的契合而非安逸相伴。關於兩性的探討尤為引人關注,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寬容坦率英勇不僅是男性的品質,古怪敏感溫柔也不僅是女性的品質,兩性之間存在差異但又互相混合,人們常通過服裝來區分性別,但實際內在性別往往與其外在服飾恰恰相反。自我與真我的描述也相當精彩。人體內都會有無數個自我,雖不至於到人格分裂症般嚴重,但它們仍各執己見進而影響我們在不同環境與事件中的表現,但當它們達成一致時,真我就會出現,此時人的行為便具有了一致性,也會收穫內心的安寧與滿足。關於心理時間與外在時間的探討也發人深省。有些人雖然活著,但已心如死灰;有些人死了,但他們永恆不朽。一個人壽命的真正長短,永遠都存在爭議。此外,奧蘭多經歷多次時代變遷,時代精神對其產生深遠影響。她找到方法,使她既不必與時代抗衡,又不必屈從於它。她既是時代的一部分,又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這也是伍爾夫與英國傳記傳統之間達成的交易。更多精彩內容請翻閱本書一探究竟。

《我先!我先!》

著者:[法]米夏埃爾·埃斯科菲耶

繪圖:[法]克里斯·迪·賈科莫

譯者:李旻諭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薦書官:周小泡泡

成長的路上沒有先後,和孩子一起享受過程,信步前行,或許比盲目爭先更快樂。孩子能在小鴨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其實我們大人曾經也都是一隻愛爭先的小鴨。願長大了的小鴨們都能對身邊的一隻只可愛小鴨溫柔相待,追隨他們緩慢的成長步伐,做他們溫暖的陪伴者和智慧的引路人。

《命運》

著者:蔡崇達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薦書官:小徐

《命運》的文字,在樸實中流露出真實且平凡的情感。《命運》的主人公是蔡崇達活了九十九歲的阿太,「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句話正是出自阿太之口。在接近考試的那段時間的一個夜晚,我讀完了這本書,裡面故事的情節以及主人公的強韌,深深打動著我。我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對待命運不公的時候,我們也會唉聲嘆氣,怨天尤人,但也會在一個時刻安慰自己,繼續前行。讀完之後,讓我覺得人間值得,雖然聽過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但好在我們可以來體驗一次。如果你喜歡閩南喜歡煙火氣小人物,也不防讀讀這一本書。越真誠的文字越是讓人感動,整本書沒有採用什麼手法,近乎白描,卻把一個人的一生寫的淋漓盡致,每個人在命運的魔爪之下,都是十分渺小的。阿太跌宕起伏的一生,雖無兒無女無人送終,卻有兒有女陪在身邊,漫長的歲月里,命運送來的西來、北來、百花,陪著阿太,和阿太一起努力生活,雖然他們也先阿太而去,但終究一起度過那些孤苦的歲月。或許,每個人都能從書中看到自己,我們相信命運,但我們得努力的過好自己的一生。

《如何抑止女性寫作》

著者:[法]喬安娜·拉斯

譯者:章艷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薦書官:木木

當一位女性開始寫作後,她將面臨多少阻礙?基於這個問題,想推薦的書是《如何抑止女性寫作》,它是女性主義者喬安娜·拉斯撰寫的一份「抑止女性寫作指南」。在書里,我們能重新審視阻止、貶低和無視女性寫作的社會阻力,這些阻力習以為常又觸目驚心:

◎剝奪作者身份:既然女人不會寫作,那一定是其他人(男人)寫的;或者說它是自己寫的,思想感情是無意識地從女性筆下流露出來的。

◎詆毀作者:大肆宣揚任何體面的女人都不可能從事創作,或者說創作藝術會使女人顯得不正常、神經質、令人生厭,因此不可愛。

◎內容的雙重標準:女性的經歷低人一等、卑微瑣屑,即使她寫了,但她寫的東西不知所云、結構混亂、拙劣、情緒化、枯燥無味。

◎錯誤的歸類:她寫了,可她算不上真正的藝術家,這也不是真正嚴肅的作品,文類不正確,不是真正的藝術。

◎成就個別化:她寫了,可她就寫了這麼一部作品。

◎異常化:女性的文字被斥為「錯誤的」東西,她們因被視為有傷風化的東西遭受譴責,所以她寫了,但她不合潮流。

◎榜樣缺失:關於前輩的記憶被隱藏,那麼過去從未有過前輩的假設就會繼續存在下去,每一代婦女都會相信自己承受著一切從頭開始的負擔。

「女性作家的優秀文學作品太多太多,比我們任何人知道的都要多。」

在被貶抑的邊緣,還有許多女性在寫、在讀、在被發現,我們需要去看見更多的女性文學和女性力量。

《不安之書》

著者:[葡萄牙]費爾南多·佩索阿

譯者:劉勇軍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薦書官:賢仔

由於最近感覺自己陷入無意義感之中,焦慮又不安,偶然間翻到一本書便拿起來讀,試圖從百年前的作家那裡討要些經驗以對抗巨大的虛無。費爾南多的《不安之書》又名「惶然錄」,一看書名就很符合當下我的心境,遂讀之。全書更像是費爾南多的日記,由許多個片段隨筆組成,雖說都以「異名者」身份進行寫作,但字裡行間透露著費爾南多對人性、世界乃至整個宇宙的深刻認知。初讀時,一個有點喪的、對生活有很多個人見解(且偏消極)的費爾南多形象浮現在我的腦海。隨著閱讀的深入,又驚覺許多一閃而過的感受、可能不被世人理解的念頭,通通出現在此書中,也不知道讀這本書有很多共鳴是好事還是壞事。《不安之書》中有許多對於孤獨的描述都十分貼切。如果生命註定是孤獨之旅,那麼也就無所謂是否被世人理解。這樣一想似乎對自己陷入「無意義感」這件事釋然了不少。意義的追尋,旁人的理解,絲毫不能抵抗生命的孤獨。讀完此書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如果懂得思想,心臟就會停止跳動。」從前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於是後人不斷審視人生,追尋生命的意義,直到心臟停止跳動。我們不想做一隻快樂的豬,所以成為了一根痛苦的蘆葦。

《給媽媽 當媽媽》

著者:陸曉婭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薦書官:梵谷先生

這本書簡直太好哭了,但整本書里幾乎又看不到寫母女親情那種煽情的語言。陸老師用極其冷靜理性的語言表達自己和罹患認知症的母親之前的相處細節和思考。書里35篇可以稱之為陪護手記最終化成一句「再見」。讀的過程中數次淚目,忘記最愛的人最愛的事情,作為子女,被媽媽忘記也好難過,陸老師既是和自己也是和媽媽做內心對白,「如果有一天你變成了我的孩子,我也會給你同樣的愛」。

《偽裝成獨白的愛情》

著者:[匈牙利]馬洛伊·山多爾

譯者:郭曉晶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薦書官:陳默

近期最愛的匈牙利作家之一,在看過他的《燭燼》《一個市民的自白》之後,深深愛上了馬洛伊·山多爾冷漠但意味深長的文字。《偽裝成獨白的愛情》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的失敗婚姻,而四個代表當時匈牙利不同社會階層的當事人以分階段獨白的方式向人們揭示了愛情的殘酷本質——孤獨才是人生的最終狀態。

《卡拉馬佐夫兄弟》

著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譯者:榮如德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薦書官:小七

卡拉馬佐夫死了,而他的兒子又被指認為弒父,一場兇案在短短几天的時間內展開,最後走向審判的高潮。卡拉馬佐夫家一共有三個兒子,分別代表著,肉體、理性和精神;本我、自我與超我。 書中有非常多人物精彩的對話,其間又有有兩個部分寫的非常精彩,來自於宗教大法官這一章節。二兒子伊萬是無神論的大學生,小兒子阿廖沙則是一個即將要還俗的教士,這是一場關於信仰的辯論。

Part 1:如果人人都寄希望於地獄天堂這一套機制,現實世界發生的這些又怎麼挽回?為了宏偉事業,是否有人可以被犧牲掉? 一對摺磨女兒的夫婦,世俗上的法律不能懲罰他們,用信仰來說,他們會下地獄,但是孩子已經被摧殘了,地獄能為此挽回什麼呢? 伊萬質問阿廖沙,為了這個所謂的築建信仰的宏偉事業,是否可以犧牲掉這個小女孩?

Part 2:辯論結尾伊萬給阿廖沙講了他寫的長詩,內容是上帝復活了,於是他立馬威脅到了宗教大法官的地位,於是宗教大法官向他發出了控訴。但是上帝什麼也沒回答,他只是吻了一下大法官,於是剛剛剛還決定要燒死他的大法官,決定放他走。

伊萬不需要辯贏,阿廖沙當然可以信上帝,伊萬也當然可以不信,結局也可以像這樣,辯論結束後,我們吻別,然後再見。書中辯論不止這一處,但我覺得這場辯論既經典又犀利,而陀陀只花了數千字就寫的很精彩了,這或許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了。總之,極力推薦。

《筆墨遊戲》

著者:週遊

出版社:中華書局

薦書官:貓小欣

多角度講解如何欣賞古典小說,作者娓娓道來,層層點撥,不經意間就觸發了讀書時的記憶,確實改變了刻板印象。適合對古典文學感興趣的新手朋友,屬於入門導讀了。也很適合寫作參考。

《夜裡老鼠們要睡覺》

著者:[德]沃爾夫岡·博歇爾特

譯者:任衛東 邱袁煒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薦書官:海弗

推薦的書是沃爾夫岡·博歇爾特的《夜裡老鼠們要睡覺》。以前覺得我肯定不會對「廢墟文學」感興趣,可是閱讀過程中一次次對作者天才般的持續的詞句創造力感到驚奇。博歇爾特對「疼痛」細膩又虛弱的描述使得作品擁有迷人的異質感和氛圍感。後來才知道裡面那篇《麵包》是「廢墟文學」典型的代表作。

很多時候我讀一些書就像是在找「代餐」,偶爾發現一句很能共情的話或者異樣的敘述會覺得心靈突然被點亮了一下,但博歇爾特的文字總會讓我想要全段劃線。上次讀到這樣有異質感的書大概還是《惡童日記》,讀到有氛圍感又同樣文筆細膩的大概是薩岡的《孤獨的池塘》。不知道很多術語也還不會做文學評論,只是讀完之後會覺得「啊啊啊啊真的好會寫啊」,心靈完全被其裹挾卻又無比自由。下面是這本書里一些我很喜歡的摘錄——

「雪卻白得令人作嘔。」

「他們蹲坐在房子陰影的昏暗和霧氣中,躲著門口,像焦炭一樣黢黑,像路面一樣疲憊。」

「夜間的濕氣瀰漫在火車站。夜間濕氣由霧、困境和呼氣構成。像說不清味道的咖啡一樣濃。」

「這聞上去像愛……但是這聞起來像青草,像水。河水、霧和夜晚。」

要說為什麼會這麼喜歡這部作品,我可能會借用作者本人在書中那篇《瑪格麗特》裡寫下的對瑪格麗特的告白——「我愛你的語言和你身上所有的陌生感」。

也許這本書今後會一直是我心中非常理想的「廢墟文學」的樣子了。

是一束明亮的寒冷。

《〈柳林風聲〉諾頓注釋本》

著者:[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編著:[美]安妮·高傑

譯者:康華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薦書官:丁相程

本書書衣精彩,收錄外媒評價;封面英倫風情十足;由肯尼斯·格雷厄姆學會成員安妮歷史十載編纂而成,每章都有詳盡注釋,剖析字裡行間的文化內涵,幫助讀者理解作品內涵。同時收錄不同版本插圖及涉及作者圖文資料。譯文準確,彰顯原著風情。本書展現二十世紀初英國社會的風貌,也展現人情冷暖。其中的蛤蟆形象警示我們堅持培育公民意識,不做沒頭腦的富翁。

《額爾古納河右岸》

著者:遲子建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薦書官:阿蠻

《額爾古納河右岸》看過前面幾頁之後,一個鄂溫克女人開始講述關於他們民族鄂溫克的故事,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善於狩獵,尊重自然的一切,敬畏神明,有他們自己的信仰。不斷經歷死亡,卻依舊充滿希望地生活。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這個民族的人,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深深被他們這個民族所吸引。

《巨流河》

著者:齊邦媛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薦書官:Sparkle

從東北、北京、重慶到南京、台灣等地,作者講述了那些縱橫百年、跨越兩岸的親身經歷的故事。其父齊世英,用時間蒸餾、升華人生苦難,用刻刀雕琢璞玉,譜寫時代弦歌。作者在書中前半部分訴說家世與成長、教育過程,還提到1937年和「流亡學生」張大飛攀登南京牛首山的故事。本書後半部分著墨於台灣的外文學術建制、用英文向國際社會推介台灣文學的耕耘。讀罷此書,齊邦媛那一代知識分子譜寫的時代扣問之迴響以及江聲浩蕩之傳奇,其人生際遇、家國情懷、精神境界以及歷史命運,久久縈繞於腦海中,感慨萬千,仿作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二》中的詩句「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賦一首: 狂風暴雨易折花,激流險灘泯啞海。 百年風雲多變幻,悵望千秋淚滿懷。

齊教授的門生王德威在後記「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中,指出1995年齊教授到山東威海開會,站在渤海灣灣畔北望即為故鄉鐵嶺,然以台灣學者身份參會,不禁感慨:「五十年在台灣,仍是個『外省人』,像那永遠回不了家的船(The Flying Dutchman)」,杜甫的淚化作齊邦媛的淚,想到福斯特(Foster)的《印度之旅》的結尾:「全忘記創傷,『還不是此時,還不是此地』」(not now,not here),彰顯了跨文化交流和中西文字的互涉性。

《佩德羅·巴拉莫》

著者:[墨西哥]胡安·魯爾福

譯者:屠孟超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薦書官:慎之

本書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群像中易被忘卻的「明珠」胡安·魯爾福的代表作。它不長,只有短短十餘萬字;它也不複雜,講述了「我」為了完成母親遺願前往科馬拉尋找生父「佩德羅·巴拉莫」所遭遇的離奇經歷。然而魔幻現實主義小說所具備的一切,它都具有,甚至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馬爾克斯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一座高峰,那麼魯爾福無疑是山峰之上夜空中的一顆明星。在本書中,讀者不難窺見的是:生死界限的模糊,離奇荒誕的世界,美洲面對的現實,粗糙而可回味的文字,墨西哥特殊的荒野,以及詩歌一般的語言。

《憂鬱的熱帶》

著者:[法]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

譯者:王志明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薦書官:程廣斌

出版於1955年的《憂鬱的熱帶》,主要回憶了作者20世紀30年代考察巴西土著生活的田野調查活動,書籍一經出版立刻引出轟動,進而標誌著史特勞斯結構主義人類學的成功創立。類似中國茅盾文學獎的法國最高文學獎龔古爾獎評委會龔古爾學院,更是盛讚這部經典著作,並多次表示只因此書不是小說,否則一定可以獲得龔古爾獎。《憂鬱的熱帶》,作為一本融匯了人類學、社會學和結構學的專業「遊記」,其華彩的詞藻甚至比絕大多數文學名著還要優美,引發的共鳴甚至比一般意義的哲學思考還要深遠,遂全球聞名,並開創出一門全新的流派,成為一部經典著作。

《憂鬱的熱帶》主要回憶20世紀30年代,作者親訪亞馬遜河流域與巴西高地森林,親身探訪神秘的卡都衛歐、波洛洛、南比克瓦拉、吐比卡瓦希普等幾個原始部落的經歷,親眼見證原始部落的婚姻、圖騰、氏族、神話、宗教等特殊符號。在叢林深處找到還原於最基本形態的人類社會,引發深遠的思考歷程與生活體驗。《憂鬱的熱帶》作為一部非文學類作品,打亂了嚴肅學術著作、回憶錄和旅行文學的邊界,可以說是一種「混種」的文學。在這本書中,作者雖身處現代的西方世界,從南美原始部落探秘到亞洲伊斯蘭世界,一路走來,一種悲觀情緒愈發強烈。西方現代世界與亞洲伊斯蘭世界,雖經濟發展不一樣,卻有著企圖毀滅一切傳統、銷毀一切時間的動機,一樣是目光短淺、盲目樂觀的抽象方案,一樣是固執奉行教條主義,一樣是漠視人類文化發展的螻蟻心智。

《誰在敲門》

著者:羅偉章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薦書官:阿凡達

接近七百頁六十多萬字的一本反思故鄉故土故人與現代社會之間發生的矛盾衝突的小說,讀來一氣呵成,但卻身心俱疲,因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段落你都會感受到作者的用力,而使你不自覺的代入到故事裡去,也開始為大哥,大姐夫,燕子操心起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生活在燕兒坡,在鎮上,在縣裡,在市區,都在為生活奔波,可相互之間的親情,愛情,友情又屢屢被現實嘲諷,被現實撕碎,直到被現實埋葬。

《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

口述:楊苡

撰寫:余斌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薦書官:艾琳

偶然在譯林出版社的微博上看到這位百歲老人、翻譯名家的這本自述,頓覺很感興趣,讀完也確實很感慨,尤其是看了書的結尾,余斌老師詳述的成書過程。我覺得對於現在很多作家的書,雖然很熱門,很暢銷,但我似乎越來越難理解和讀懂,而像楊苡、楊絳、楊步偉先生,還有張家四姐妹(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她們的文字樸實、真誠、溫和,充滿了對生活的智慧和豁達。

在書中,我看到的楊苡先生是一位有個性、有想法的女性,雖然家庭殷實,卻遭父母冷落,但仍然對學習和生活充滿熱情和嚮往,也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她才能到百歲高齡。在書中,她坦誠地描述了各個階段自己的真實生活和想法,包括自己的感情心事;家人、朋友、同學,從兒時到百年,動盪的時代背景也從一方面造就了她豐富的人生經歷。就像余斌老師說的,這本書是楊先生的自傳,同時,在她生命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的人的身形,都只存在於她的記憶中,她也以自己的方式為他們作傳。

「因為長壽,楊先生幾乎看到了所有人的結局,已然不待下回分解。如果每個人的人生可以比作一本書,那麼這些書她皆已翻看到最後一頁。……在楊先生波瀾不驚的敘述後面,我們或許仍能不期而然地感受到『命運』二字的分量。如果歷史不是抽象的,當真有溫度,那麼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它就應該是無數的個體的「命運」的匯集與交響。」~人生如白駒過隙,看誰能笑到最後!

《悉達多》

著者:[德]赫爾曼·黑塞

譯者:姜乙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薦書官:桑庭

因為對《悉達多》無窮的喜愛,我無法擺脫個人情感客觀地推薦它。本書並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普通人都會經歷的一生。而我也在經歷一生,我在探索、在焦慮、在淪陷、在痛苦、在新生、在反覆……希望我可以像悉達多那樣,聽便靈魂與肉體的安排,去經歷世間的一切。但也會擔心,沒有悉達多那樣的決心和勇氣,經歷所有一切還能找回最本真的自己。

世間的生活,即使都不一樣,但都具備著某些可見或隱藏的規則。當切身去體驗,再從中跳脫或是把之前的經歷推翻、打碎,這樣的痛苦是難忍,也難以訴說的。但願自己在生命的歷程中,有眾多的體驗,而後也是那個獲得真我的悉達多。

從故事本身抽離,在西方的黑塞一定很喜愛東方的文化吧,文中很多內容讓我明白何為「上善若水」,為何人要向水學習。譯者的文字簡潔、通透、流暢,這是很值得推薦的譯本。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口述:樊錦詩

撰寫:顧春芳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薦書官:大石頭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是2020年疫情前出版的一本傳記作品。樊錦詩被稱為「敦煌的女兒」。這本書既描述了她數十年來求學的往事和紮根敦煌的經歷,也可以被看作是過去幾十年敦煌的「口述歷史」。從書中大量的圖片資料和嚴謹而充滿感情的文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樊錦詩在與敦煌相守的五十七年中,親歷敦煌的巨變和發展、為國家文物保護事業奉獻一生的使命和擔當,讓人也很想跟隨樊老師的腳步一起去看看敦煌,親身感受充滿歷史氣息的莫高窟。

2019年,對於書店也是一個非常波動的年份。樊老師的這本自述,仿佛專為那時的我解惑而來。從樊錦詩口述、顧春芳撰寫的文字裡,切實感受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堅定克難的力量,一種也有困惑、糾結、取捨的力量。 讀到其中的段落,覺得很有感觸,就手抄了下來。寫著寫著,不由自主流下眼淚。當時真的仿佛自己也站在九層樓前,感受著樊先生的感受,聆聽著鈴鐸的聲響。多年前我第一次親身站在九層樓的時候,除了感嘆古蹟的偉大外,絲毫體會不到這種內心的寧靜。

轉年來到2020。平時無休的書店迎來了一年中唯一的假期:春節。收拾完書店,我帶著這本《《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回家過年。悠哉悠哉幾天之後,武漢封城了。 這是一段很多武漢人可能都不願再回頭提起的特殊時光。那段時間,真的是五味雜陳:生死、溫飽、工作、生活、......各種焦慮、各種茫然。我也不例外,儘管心裡清楚不能陷在這樣的情緒里。放在茶几上的這本書閃入了我的眼帘。再一次翻開它,只希望能轉移一點自己的注意力。讀著讀著,那種寧靜的感覺又回來了,那種神奇的力量又出現了。樊先生和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不也是在很艱難、很不確定的環境裡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堅持著敦煌的保護事業嗎!儘管時代背景不同了,我想這種精神內核是可以發揚傳承的。那天我在書店公眾里寫下了一段文字:如果經歷過這次疫情,人們能更加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真實、敬畏科學、敬畏規則的話,我想這或許是對包括醫務工作者在內所有出生入死保障老百姓生命安全的人的最大安慰。

這場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已深入改變了人類的行為理念。書店也在風雨飄搖中,勉力走著。人這一輩子,總會碰到不順心的事,總是要有一些內在精神的。雖然書並不見得能解決每個具體問題,卻能無形中為我們指明方向,增添力量。成長的路上,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多讀好書。這本書我們已推薦過多次,確實是一本能給予人巨大力量的好書。希望讀者朋友們都能從中獲益。共同過好這磕磕絆絆卻也熱氣騰騰的生活。

(節選)

《中文打字機——

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

著者:[美]墨磊寧(Thomas S. Mullaney)

譯者:張朋亮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薦書官:某羊

作為成長於網絡時代的「新(中國)人」,通過QWERTY鍵盤和漢語拼音輸入法在電腦上打出漢字似乎是一件天經地義之事。然而沒有什麼是「天經地義」的——由本書可知,這一技術實「源自(漢字)一段長達150多年輾轉反側,忍辱負重」。

因此,不同於其他那些研究西方技術在亞非拉地區推廣的「物質殖民史」,本書所關注的中文打字機技術演進背後的「漢字突圍史」更蘊含了一種技術之外的文化意味——當漢字被排除於雷明頓打字機所建立的鍵盤輸入體系之外,後者卻仍被認為「普適」一切時,凸顯的無疑是一種全球性的殖民文化;而東亞世界在漢字「字母化」和發明「中文打字機」之間徘徊前行,並產生對後者的市場爭奪時,面對殖民主義的兩種選擇,以及西方中心之外中日兩個「同文同種」的「邊緣文明」間的競爭,亦如影隨形。就此而言,本書雖是一部技術史,卻絕不限於技術史——以最為冷門的領域重新演繹了一段我們最為熟悉的殖民與反殖民故事,正是本書最具特色之處,也是它值得我們閱讀的地方。

《秋園》

著者:楊本芬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官:無尾熊

一下午看完,嗓子發緊好幾次。文字不華麗也不取巧,卻偏偏往人心裡戳。秋園的一生,經歷過兩個男人和五個兒女,親手送走了兩任丈夫和一兒一女。她浮萍一樣的一生,善良堅韌。一家人圍在一起幸福過,也痛苦迷惘過。薄薄的一本書,沉重的一生。

《被統治的藝術》

著者:[加]宋怡明

譯者:[新加坡]鍾逸明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後浪)

薦書官:書君1420

一部真正好的學術作品,一定是既能提供思想價值,又能夠為大眾讀者所接受的、深入淺出的。顯然,宋怡明教授的這本書是做到了的。與傳統枯燥的史學著作中對明代衛所這一軍事制度的耙梳不同,宋通過歷史人類學和田野調查方法來解構「衛所」,透過制度來看歷史上的人,每一個鮮活的個體在面對衛所制徵兵這一「滅頂之災」時,所做出的一系列應對方式,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制度套利」。通過個體與制度、與國家的互動,真正意義上地突出了人的主體性,看到了人的能動作用。在傳統的宏大敘事中,「人」往往是失位的,我們只能看到歷史洪流滾滾向前,完全看不到基層民眾面對歷史大勢的應對策略,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感情。宋的這本書的突破之處就在於,制度只是一個視角,真正要觀照的是制度影響下的人群以及這些人群面對制度所做出的一系列反應。我們由此也能看到,幾百年過去,中國依舊是那個中國,當下我們的一系列行為都能從歷史上找到影子,這種歷史的延續性也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過去如何造就了現在,更好地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營養。這就是我推薦這本書的理由。

《物體系》

著者:[法]讓·鮑德里亞

譯者:林志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薦書官:銀杏有花嗎

最近在看鮑德里亞的《物體系》,書中在講到元功能性的物機器人的時候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鮑德里亞說「科幻小說是物的文明的基要見證,因為它強調了其中一些面向,反過來說,科幻小說卻豪無預言價值。它實際上和技術演進的真實未來無關:我們或許可以說,它們只是過去將來式。」在我們通識性的想像中,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都以為並認為科幻是人類未來生活的映射,是對未來的預言,而他卻認為這種科幻並不具有預言未來的功能,它是基於當下的物而產生出來的。我覺得這個還蠻有意思的。

《無名的裘德》

著者:[英]托馬斯·哈代

譯者:張谷若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薦書官:讀書的蘿

每個計劃結婚生育的朋友都來看看這本書好嗎?哈代的觀念在當時那個社會應該是太先鋒了,甚至超越了我們當下。他的講述碰觸到了婚姻制度的存在根本,他攪動的不是婚戀里的男女關係,男女不在對立面,需要共同抵抗的是社會的強制。表面看起來好像是一步錯步步錯的故事,但實際上不存在每一步都做對的選擇,善惡不是評判標準,每個角色都只是在自我的靈與欲里掙扎,但是社會制度不給犯錯或者錯配留一點餘地,這種壓迫是全方位式的,即使當事人寬容,鄰里僱主、城市鄉村、甚至陰雨濃霧都在進行審判。奮鬥也好,婚姻也好,都只能克己的活著,本分的低頭,不存在跨域。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著者:汪曾祺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薦書官:阿歸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是汪曾祺的散文集,主要圍繞著家和生活,是一本充滿著人間煙火的作品。普通的人、普通的事、普通的景、普通的物,在汪老的筆下都變得如此可愛。他的筆下是真實的,也是生動的,一花一木皆存在於這個世間,存在於我們身邊。「愛生活比愛生活的意義更重要。」比起躲在一旁空想生活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倒不如讓自己真實地存在於生活當中,去發現,去感受。閒暇之餘讀一讀汪曾祺的文字,你會覺得生活還是很美好的,人是有詩意的,也許會更熱愛這個世界。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著者:楊照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薦書官:桑丘

楊照老師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為什麼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仍要讀《史記》,以及《史記》的偉大之處。同時書的內容本身也足夠精彩易懂,閱讀的過程根本停不下來!「史」的根本意義在於用文字記錄事物。 但史官不能也不應只是皇家的御用文人,司馬遷不想成為一台沒有感情的打字機器。

「司馬氏世典周史」。觸發他寫《史記》的直接原因便是繼承父親的遺志,清晰準確地記錄漢武帝封禪的影響。 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他作為史官的使命感:他不僅要真實地記錄歷史,他還想告訴大家,歷史絕不是世俗成功者的回憶錄,一些品格高尚閃閃發光的名字更值得記錄,他們的事跡不該被湮沒而是值得傳承。而史官的職責就是讓他們在人類歷史的短暫一瞥中為後人銘記。

《激情耗盡》

著者:[英]薇塔·薩克維爾-韋斯特

譯者:沈矗 孫芸珏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薦書官:書由

已經88歲的德博拉放棄了自己原有的有秩序的生活,去過自己想過的無負擔無束縛的生活。她捐獻遺產,在與重孫女的談話中鼓勵她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讓自己完完全全支配自己。選擇自己想走的路,多久都不算晚。

《我們仨》

著者:楊絳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薦書官:趙先森

《我們仨》是錢鍾書夫人楊絳92歲高齡時候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該書分內容分為兩塊三部,前一塊為一二部,是以「萬里長夢」的形式描述著三口之家的深厚情感;第二塊為第三部,以平淡樸實的文字描述這個樸素之家的單純三人組的坎坷歷程。

在飛速發展的時代,社會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情感,但對於家人這種純粹的「相依為命」的感情開始變淡了,我想推薦這本書,喚醒沉睡在人們內心深處這種純粹的愛,把握世間的美好,以溫暖擁抱世界。不要浪費時間,時間不止是金錢,時間也是生命。

《好兵帥克》

著者:[捷克]雅·哈謝克

譯者:蕭乾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薦書官:niukou

那是1999年,我在學校的書法興趣小組結識了我的老對兒。我第一眼看到她,就覺得她會是我一生的好朋友。交談之下,我們發現彼此的興趣愛好有很多共同點,尤其都是小書迷。很快,她邀請我去家裡做客。自詡從小在圖書館借書、讀書不少的我,卻在她的家中看到了不少我沒見過的書。她很慷慨地讓我隨便挑,喜歡的都可以借給我讀。她首先推薦我看的便是一本《好兵帥克》。 我當天晚上就把書讀完了,我也愛上了這本書和主人公帥克。當時我的內心充滿了困惑:帥克是多好的一個人啊,善良,純真,憨得可愛。他那麼想成為好兵,結果卻受到了那麼多不公的對待,有這麼多不幸的遭遇!對於作品的諷刺意味我不太能說出來,不過能隱隱地感覺到。直到後來,我讀她推薦給我的《警察與讚美詩》時,又一次產生了相似的感受,我才漸漸地明白了作者想要表達的。通過查閱資料,我得知作者將自己的人生際遇投射到了帥克身上,抒發了對奧匈帝國統治者和軍隊的不滿。 《好兵帥克》在我心中的位置一直很高,所以我一度沒有注意到它被低估這回事。當我進入中文系讀書,在外國文學史書上沒有見到它,它被掩埋在眾多大文豪的經典之作之下。我在圖書館最下邊的書架上總能看到它靜靜地立著,無人問津的樣子。

《杜拉斯談杜拉斯》

著者:[法]瑪格麗特·杜拉斯

訪談:[意]莉奧波迪娜·帕洛塔·德拉·托雷

譯者:繆詠華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薦書官:梨梨

一本可以窺見某一角度的女性生活經驗集合體的書。我讀這本書之前並沒有看過杜拉斯寫的小說,只是從她的文字裡看見一個自由的、充滿欲望的,盛滿「懸而未決的激情」的女性。她的主題總圍繞著「愛」,我認為愛是一個太大又太小的支點,愛可以說是她作品發生的土壤,也是她的文本一直在前往的路徑。訪談發生在杜拉斯的老年,已積攢了許多生活經驗的的她在表達中仍有一種幼稚純真的直率,她的思想、個性甚至精神都在訪談中以她的角度進行了多面向的立體表述。我覺得了解一個作家的生平才能更好的讀懂她的作品,因為人生看似在不同的階段追求不同的事物,究其根源我們都有自己堅持奔赴的唯一的命題,對杜拉斯而言,那便是「愛」。

書籍的選擇常與選書人的性情與個性有關。有時我們也不妨可以走進他人的世界,去閱讀不同風格的書籍,走出自己的邊界。

以上「讀者心選」的書籍,有沒有哪些讓你心動,讓你在讀過推薦語之後想要翻開書頁一探究竟?請選出最吸引你的十本書吧!

歡迎親愛的讀者們掃描下方的二維碼,看看是否有你身邊的文化空間承辦活動,如有請填寫相關報名信息;如無,請在微信上搜索小程序「書天堂」參與線上「閱讀一小時」活動;

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書店或公共空間,進行一場可以「看見世界」的閱讀~

「相遇空間」正在火熱進行中

期待大家來信~

活動主辦方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文化發展基金會

媒體支持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出版人

鳳凰網讀書

百道網

書香兩岸

圖書館報

半島都市報

藏書報

新黃河

桂林日報社全媒體中心

成都日報

錦觀

潮新聞

海峽都市報

廣西交通台

走讀廣西

徵稿公社

聯合發起方

(按首字母順序排列)

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

北京廣西大學生聯誼會

重慶大學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法律分社

河南大學出版社

灕江出版社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四川文藝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 閱讀一小時 · 「閱」過書海看世界 -

項目指導:張俊顯

項目總統籌:陳子鋒、黎金飛

項目策劃、執行:吳海姣、勞新丹、謝慧君、謝萍

項目宣傳:余向麗、李顯楊、秦念、廖茹畫

項目設計:李琴、陽艾婧

項目實習生:余穎異、李茗穎、王藝璇、張熹年、付雨涵、任真、馬恆、劉奕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