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記憶·苗族紀事丨吹笙鬥牛,樂而忘返

貴州畫報 發佈 2024-05-14T17:19:36.100924+00:00

苗族鬥牛歷史源遠流長,至今當地苗族群眾仍按祖先傳承下來的老規矩鬥牛,保留著原生態的習俗。苗族鬥牛習俗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民間流傳的《鬥牛古詞》唱詞:「孔明天相號召娛樂,苗侗祖宗湊錢買牛,吹笙鬥牛,樂而忘返。

苗族鬥牛歷史源遠流長,至今當地苗族群眾仍按祖先傳承下來的老規矩鬥牛,保留著原生態的習俗。苗族鬥牛習俗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民間流傳的《鬥牛古詞》唱詞:「孔明天相號召娛樂,苗侗祖宗湊錢買牛,吹笙鬥牛,樂而忘返。」

在農閒季節,各村寨的苗族群眾就會牽牛到鬥牛堂打架。上萬名群眾雲集鬥牛場。場內場外,山上山下,彩旗林立,鑼鼓喧天。鬥牛這種世代相傳的傳統競技活動是苗族文化娛樂和溝通交流的主要形式,苗家兒女從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

用來相鬥的牛叫「打牛」或「鬥牛」,它代表了一個寨子的榮譽和精神風貌,因此,「打牛」是一個寨子、一個房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們心中敬仰的「神」。

鬥牛的發起通常由一個寨子發出邀請,本地叫「放木葉」,用一塊木塊寫上邀請者邀請鬥牛的意願及鬥牛的時間、地點,然後分別發送到其它寨子,收到「木葉」後,其它寨的打牛再向發起人應約報名,以便安排相鬥。到了鬥牛那天,寨上的男女老少就敲鑼打鼓,穿金戴銀,牽著各自的打牛到打牛塘去鬥牛了。原則上,每個寨子都有自己的打牛塘。

圖/龍勝海

編輯/王文竹

校對/許婷

一審/廖迅

二審/夏進

三審/吳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