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穀雨養生7要點,身體健康少生病!

廣州中醫藥大學三附院 發佈 2024-01-07T15:52:37.647971+00:00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過後就是立夏了。「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前後,各地氣溫開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氣濕氣大,天氣變化莫測。穀雨前後,我們應針對氣候特點進行穀雨養生,為夏季的健康打下基礎!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過後就是立夏了。「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前後,各地氣溫開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氣濕氣大,天氣變化莫測。穀雨前後,我們應針對氣候特點進行穀雨養生,為夏季的健康打下基礎!

穀雨如何養生,我院中醫全科醫學科副主任中醫師李輝來和大家聊聊


穀雨養生七要點


要點一:防「濕邪」傷身

潮濕多雨是此時的氣候特點,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易損陽氣,易傷脾胃。如人們的起居飲食稍有不慎,則容易感受濕邪,出現食慾不佳、便溏腹瀉、身體困重、關節肌肉酸痛不適等脾虛濕困症狀。因此,健脾除濕、助脾運化是穀雨時期養生調理的重點。

穀雨雨水較多,要避免淋雨,萬一衣服打濕,也要到家沐浴及時更衣。運動出汗需迅速擦乾,補水的時候每次攝入量不要太多,速度也應減慢,以溫開水為宜。

飲食上要吃一些健運脾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白扁豆、山藥、陳皮、芡實之類藥食同源的食物,幫助脾胃正常運化,同時防止體內濕氣的產生。

穀雨時節濕度大,按揉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的陰陵泉穴能健脾祛濕。還要注意開窗通風,加強保暖,不要著涼,多曬太陽,適當運動。如果已有「濕邪」侵入,在日常飲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滲濕的食物,如紅豆、茯苓、冬瓜、薏米等。

要點二:健脾和中

中醫認為,脾屬土,為內臟平衡中心。少思節慮,恬淡清靜可養脾。脾中不化為實,不喜食為虛;多疑惑者為脾不安;面色憔悴為脾有傷;喜甜食者為脾氣不足;痰盛者為脾氣濕重。因此,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護脾的關鍵。

醫生指出,地瓜、山藥、土豆、香菇等都是補脾胃的食物,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在穀雨時節不妨食用一些。特別是山藥,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補氣、補腎固精、養陰養肺的功效。也可多吃紅棗,不僅對脾臟有益處,還能補氣養血,尤其適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是切碎泡茶喝。

要點三:柔肝疏肝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講,春屬木,與肝相應。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穀雨時節達到最旺。此時如果七情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泄和陽氣的生發,導致臟腑機能紊亂。因此,柔肝疏肝,調暢情志也是這一節氣的養護重點。

春季肝氣容易郁滯,易出現「肝火上炎」相關症狀,如口苦、脅脹、目赤、急躁易怒;或出現「肝陽上亢」相關表現,如頭暈、頭痛、失眠、血壓波動。

此時宜調暢情志,保持心情舒暢,可飲用清肝明目、疏肝瀉熱的花茶,如菊花、茉莉花、玫瑰花、白梅花、三七花;也可以用抑制肝陽的中藥泡水代茶飲,如枸杞子、黃精、女貞子、桑葚、熟地。

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膩食物,菸酒要節制,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還可多吃柔肝養肺的黑米、豆類、薺菜、芹菜、油菜、菠菜、胡蘿蔔、萵筍等。

要點四:瀉火瀉熱

穀雨之後,氣溫逐漸回升,上火的人又多了起來。中醫認為,春天陽氣升發,易擾動人體肝膽、胃腸蓄積的內熱;加之春季乾燥多風,人體較難保持新陳代謝平衡,易使生理機能失調而致上火。

點按內庭穴,最好在早7-9點早餐後進行,這時胃經氣血最為旺盛。可用大拇指按壓或火柴頭點壓,100次為宜,每天按摩1-2次,有清胃、瀉火、解毒的療效。

要點五:避免接觸過敏源

風大沙多是這一節氣的顯著特點,應儘量避免在浮塵天氣進行戶外活動,外出時儘可能選擇浮塵較輕的時段,並戴口罩或用紗巾蒙頭,多喝水,適當多吃些清肺、潤肺食物。此外,穀雨前後,楊花柳絮隨風舞,很容易引起鼻癢、鼻塞、咳嗽和皮膚過敏等症狀,所以如果進行戶外活動,一定要做好防護。

4月下旬,櫻花、杏花、桃花、梨花爭相鬥艷,在享受美景的同時,過敏體質人群又有了每年一度的煩惱,鼻塞、噴嚏、流涕、目癢、迎風流淚、咽癢、咳嗽、喘憋、皮膚瘙癢等問題頻繁出現。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外出做好防護,戴遮陽帽、護目鏡、口罩、打遮陽傘減少花粉接觸;一方面通過抗組胺藥物、抗敏中藥、穴位貼敷、針刺等治療手段緩解臨床症狀,更重要是通過中醫藥綜合治療健運脾胃、填補腎精,調理人體先天和後天不足,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抵禦外邪的侵襲,防止來年復發。

早晚揉搓鼻翼(迎香穴),有助緩解過敏。最近患者都是來主訴鼻炎又出問題了。除了扎迎香穴還有印堂穴等相關的治療鼻炎的配穴。患者反應幾次就減輕或者好了。

要點六:合理補水 防春燥

穀雨之後,氣溫回升加快,人體水分容易通過運動出汗、呼吸等形式大量丟失。要特別注意及時清除體內的積熱,合理補水防「春燥」。

1、補水首選是白開水

尤其是早上起來,可以喝一杯200毫升左右的白開水,補充一整夜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清洗」排空的腸胃,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晚上臨睡前喝一杯50~100毫升的白開水,對於腸胃、血管、神經也有非常好的保護和調節作用。

一般來說,一位中等體重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天需要喝水1500-1700毫升。注意水溫要和體溫接近。喝水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喝,尤其對老年人來說,如果喝水速度過快、動作過猛,可能會導致頭痛、噁心、嘔吐,甚至血壓升高。

2、補水的第二選擇是水果

水果中不僅能補充人體水分,而且還可以補充各種營養素。健康成年人每天要吃八兩水果,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的蘋果的重量。

要點六:夜臥早起 好睡眠

中醫認為,春季的睡眠原則為「夜臥早起」。不過這裡的夜臥指的是相對秋冬的作息時間可稍晚一點,但也要儘量在晚上11點以前入睡,早起以6點左右為宜。要預防「春困」,除了要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不宜吃得過飽外,還可以多進行戶外運動。通過鍛鍊改善生理機能,加速體內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量,「春困」也會得以緩解。

科室介紹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中醫全科醫學科是醫院特色科室和重要的教學基地,以治療內科疾病為主,此外還治療部分的外科及骨科急危重症病例。

科室有一支熟練掌握中西醫診療技術的醫護團隊,擁有多功能中心監護儀、呼吸機、纖維支氣管鏡、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靜脈輸液泵、腸內營養泵等多種醫療設備。對各專科常見病及急危重症的救治具有豐富的經驗。設置有中醫全科醫學教研室,承擔《中醫全科醫學》等課程的課堂教學以及本科生、實習生的臨床帶教工作,主持廳局級以上教學及科研課題多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科室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優勢,廣泛開展中藥貼敷、溫通療法、中藥熱奄包、耳穴壓豆等中醫傳統療法,形成「外感染病」、「心衰病」、「眩暈」等優勢病種的中醫診療方案,在中醫治療發熱疾病、急慢性咳嗽、腹瀉、眩暈、頭痛、軟組織損傷、骨折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衰、呼衰、肺炎、各種類型休克、外傷等方面有獨到經驗。



初審:李輝

排版編輯(實習生):林於琳

文字編輯:葉美琪 | 校對編輯:李龍浩

審核:王劍 | 審定發布:范琳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