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胃體腫瘤胃鏡/超聲胃鏡/低張CT圖片

愛護120 發佈 2024-05-02T15:31:46.316031+00:00

患者周某,女,49歲,1月前外院胃鏡體檢發現胃體長了一個約2.0×1.5cm的腫瘤,這可把她嚇得不輕,急忙趕到深圳禾正醫院就診。

生活中提起腫瘤,你能想到有什麼治療方案?是化療?靶向藥?還是開刀?面對消化道腫瘤,大家的第一反應是要去開刀嗎?消化科醫師表示:其實不用這麼焦慮。伴隨著當前消化內鏡技術的飛快發展,現在消化科的醫生利用內鏡就能將腫瘤徹底搞定。患者周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患者情況 / 來院詳情

患者周某,女,49歲,1月前外院胃鏡體檢發現胃體長了一個約2.0×1.5cm的腫瘤,這可把她嚇得不輕,急忙趕到深圳禾正醫院就診。消化內科程飛醫生在看了周女士的胃鏡報告後,考慮具有內鏡下切除指征,建議住院進一步評估診治。完善超聲胃鏡及上腹低張CT,考慮病變起源於固有肌層,胃腔內外生長,綜合判斷考慮很大可能是間質瘤。

診療結果 / 治療方案

在看到檢查結果後,周女士犯難了,聽別人說,胃內瘤子,最好到外科做手術,才能切乾淨,內鏡能切得了嗎?了解到周女士的疑慮,禾正醫院消化內科潘曉林主任告訴她,像她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在內鏡下切除,不僅操作簡單,風險較小,而且基本沒什麼損傷,做完很快就可以出院,同時向周女士一家展示了他之前內鏡下切除間質瘤的多個案例。這下周女士及家人才稍微鬆了一口氣,她表示「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內鏡就可以切除腫瘤呀,還不留疤也不切掉我的胃,真的是太完美了!」。經過與潘曉林主任的一番交流後,周女士一家徹底打消疑慮,果斷選擇了內鏡下切除方案

ESD治療(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1月7日上午,潘曉林主任對周女士胃內腫瘤實施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不到30分鐘就順利切下直徑約2.0cm的腫瘤,術中沒有出血和穿孔,術後用鈦夾牢固縫合創面。

在術後禁食2天,第4天就順利出院,目前恢復良好。術後病理提示(胃體)符合胃腸間質瘤,極低危組。根據病理結果,腫瘤完全切除乾淨,同時沒有惡變。將結果反饋給周女士,周女士這才安下心來,同時也慶幸自己選擇了內鏡下切除。

什麼是間質瘤?

胃腸道間質瘤又稱為胃腸道基質瘤(GIST),主要是基因突變而造成的細胞癌化、增生,胃部發作大約占了60~70%,小腸則是20~30%,其他大腸、直腸、食道則在5%左右。但一般癌症多生長在表皮黏膜細胞,胃腸道間質瘤則生長在肌肉層,容易誤診為其他的組織肉瘤。

間質瘤如何治療?

大部分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是因為腫瘤已經大到出現症狀、或是從肚皮上可以摸到腫瘤才發現的,腫瘤會造成出血、肚子痛、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所以治療第一步,會以手術切除為主,先解決外在的症狀。

手術結束後的治療,則以標靶藥物為主,因為化學治療的效果非常差,又有一半的患者因為身體、腫瘤位置大小等因素不能進行切除,所以以往的存活率不高,確診的患者治療效果多數情況不太樂觀,但隨著標靶藥物的出現,可以大幅提升存活率到5年。

當然,像患者周某這種情況,屬於早期通過體檢的手段發現癌變,而ESD為近年來興起的內鏡治療新技術,主要針對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變,以及黏膜下腫瘤(比如間質瘤、平滑肌瘤、神經內分泌瘤等),通過ESD可完整地切除上述病變,達到根治的效果。同時,與外科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等優點。

胃腸道間質瘤的預防

胃腸道間質瘤跟一般的胃癌不同,發病的原因不明,也並非飲食、生活習慣不良導致,目前,內鏡檢查是早期發現胃腸道間質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小間質瘤。早發現,早治療,才有好預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