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廣告太壞了!誰用誰知道

奔跑的歷史 發佈 2024-01-09T01:23:46.373036+00:00

太壞了~01從李淵起兵到貞觀時期,戰爭持續了30多年。槍炮一響,黃金萬兩。有時候連官員工資都發不出。唐太宗李世民憋出一個大招——放高利貸。但體面還是得要的,所以得找個白手套。於是專門設立了一個崗位,叫「捉錢令史」。捉錢,捉錢,很形象嘛。


太壞了~

01

從李淵起兵到貞觀時期,戰爭持續了30多年。

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有時候連官員工資都發不出。

唐太宗李世民憋出一個大招——放高利貸。

但體面還是得要的,所以得找個白手套。

於是專門設立了一個崗位,叫「捉錢令史」。

捉錢,捉錢,很形象嘛。

唐太宗: 我把國庫的錢給你做本錢,友情價,利息一年100%就行......

捉錢令史快哭了: 年化利率100%,還友情價?

唐太宗說:只要你把錢捉回來,我給你升職,賞你在長安城騎馬。

......

當代考古學家發現了大批唐朝借貸契書,新疆也出土了很多借貸文書,可見大唐借貸之發達。

02

到了宋朝,高利貸更加活躍。

農民

大宋不抑制土地兼併,「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田地都在地主手裡攥著。

大多數農民沒有地,缺少種子和牛犁鐵器等農具。

農民想種地都得借,費用高得嚇人。

租地得出收成的40%,借農具和種子再出40%,剩下20%才是自己的。

「千人之鄉,耕人之田者九百夫,犁牛稼穡無所不賃於人,匹夫匹婦,男女耦耕,力不百畝,以樂歲之收五之,田者取其二,牛者取其一,稼穡者取其一,而僅食其一。」

——北宋·陳舜俞·《都官集》

即使豐收的年頭,賦稅一交,日子也緊巴巴。

朝廷再弄個苛捐雜稅,攤上個貪官污吏,手裡根本剩不下什麼。

要是碰上個災年......

偏偏大宋災害頻繁,「率五年之耕,必有一年之凶」。

收成不好,要想活命,借高利貸是唯一的出路。

「中人一家之產,僅足一戶之稅,遇有水旱疾厲,不免舉貸逋欠。」

——南宋·真德秀《大學衍義補》

還沒完——

農民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

生病就不說了。

大宋崇尚奢靡,娶媳婦要彩禮吧,嫁女兒要嫁妝吧,家裡死人得辦喪事吧,通通得花大價錢,家境一般的得幾萬,家境好的,幾百萬都有。

沒錢不得貸款?

「嫁子娶妻喪葬之費,其約者錢數萬,其豐者至數百萬,中人之家一有吉凶之事,則賣田疇,鬻邸第,舉倍稱之息猶弗能給,然則今吉凶之費,絕長補短,殆二十倍於古也,財用要得而不竭乎?」

——北宋·秦觀·《淮海集》

商販

這個就不用說了。

官員士子

大宋官員俸祿懸殊,宰執官工資高得不要不要的,中下層官員工資低得可憐。

朝廷發工資又非常不到位,缺薪欠薪司空見慣。

官老爺開銷大,到處都要用錢,手頭一緊就要借高利貸。

「文正(即真宗朝宰相王旦)作舍人時,家甚虛,嘗貸人金。」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

在大宋,官員上任時,借高利貸的不要太多。

「注調京闕,即尋部下富商巨賈,預貸金錢以為費,俟到任而償者有之。」

——宋·歐陽修·《歐陽修撰集》

甚至還出現了個官員借高利貸的專有名詞——京債(官員赴任、改任借貸一般在京城,故名京債)。

羊毛出在羊身上,官員借了高利貸,可不得找補回來,誰倒霉?還不是治下百姓。

這直接導致大宋吏治崩壞,貪污受賄,橫徵暴斂,層出不窮。

為了整頓吏治,朝廷一度下了狠手,出台過政策,嚴厲禁止官員借債。

「詔禁命官取息錢,犯者勿償。」

——《續資治通鑑長編》

可這根本解決不了官員的借貸需求,官員們頂不住啊。

朝廷只好放寬政策,先賜給新上任官員一筆錢,緩解經濟困難,後來規定借可以,但只能借私錢,數額不得超過五萬。(實際依然無法解決官員借貸問題。)

官員都得借,沒當官的士子更要借。

士子們買書、求學、赴考,通常都會借高利貸。

「士爭出山谷,棄家巷,賃館貸食,庶幾聞之。」

——宋·葉適·《葉適集》

軍官

文官老爺借了,武臣軍官更得借。

宋朝繼承唐朝傳統,出現了債帥。

債帥是啥?就是為了升官,借高利貸賄賂上級的軍官。

大宋軍中遍地都是債帥,到後來已經成了一種風氣。

「貪吏債帥,誅求亡厭,此風終未殆也。」

——宋·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有了債帥,就有營債。

營債就是借高利貸的士兵。

士兵們的日子比軍官更難過,大宋軍費開支龐大,發到士兵手裡的少得可憐,大多數士兵一貧如洗。

軍中營債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批。

「禁軍大率貧窘,妻子赤露,饑寒者十有六七,蓋是將校不肅,斂掠乞取,坐放債負,習已成風。」

——宋·蘇軾·《蘇軾文集》

軍中將士個個都借貸度日,軍紀哪能好?又怎麼會有戰鬥力?

朝廷有出台政策禁止將士借貸,但沒用!

不改善將士的貧困生活,根本無法從源頭解決軍中借貸問題。

很遺憾,朝廷從始至終都無法從根源下手,這是個死局。

03

士農工商兵,全都要借錢度日,這高利貸市場可就大了去了。

市場一大,借貸的人一多,搞高利貸的人也就跟著多了。

大官僚

天下最有錢最有權的就是大官僚,放高利貸最厲害的就是官僚以及他們的親戚朋友。

宋朝法律一開始嚴禁官僚放貸。

「州縣官寄附部人興易及部內放債等,並宜禁斷。」

——《宋刑統》

可耐不住高利貸利潤太大,哪個官老爺不眼饞。

就連軍中大將、皇室宗親也眼饞,仗著自己的身份,肆無忌憚地放高利貸。

後來禁令形同虛設。

大商人和城市居民

大宋法律雖然禁止官員放貸,卻不禁止平民經營高利貸。

有錢人還不可勁地搞?

於是,放高利貸成為大商人盈利的最常見手段。

以至於各大城市衍生了一個高利貸職業——牙儈。

成了光明正大、合法合理的職業。

大地主

大宋畢竟是農業社會,城市少,鄉村多,商人少,地主多。

放貸是地主賺錢最快、最多的手段。

地主有塊地,有頭牛,有具犁就有放貸的資本。

地主放高利貸數量遠超官僚、商人之和。

「一姓所有客戶動是三、五百家,自來衣食貸借,仰以為生。」

——《宋會要》

和尚

香火錢源源不斷,寺廟田產極多,朝廷還不收稅,想不發財都難。

有了錢能幹嘛?放高利貸啊。

佛門戒律不能放高利貸?

沒這回事。

《十誦律》可是說了,「佛言:聽僧坊淨人若優婆塞出息塔物得供養塔,無盡供養塔」。

既然佛祖都發話了,還不可著勁地造。

大宋和尚在前朝的基礎上,將高利貸事業繼續發揚光大。

還搞出個長生庫。

啥意思?

生息取利,輾轉不盡唄。

朝廷

唐朝就曾設立常平倉放高利貸,刮錢能力爆表的大宋朝廷更不會放過這個暴利行業。

一開始,朝廷還放不下面子,遮遮掩掩。

到了仁宗朝,朝廷實在太困難了,淮南京西陝西轉運使李參,為了籌措軍糧,就放了一筆高利貸給農民,然後等農民收穫糧食後,用糧食還高利貸,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苗錢。

一度解決了軍糧問題,可是影響太壞了。

天聖五年(1027年)十月,劉太后思慮再三,最終忍痛廢除青苗錢。

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橫空出世,再向宋神宗提出了青苗法。

王安石覺得,大宋的高利貸是禁止不了了,既然如此,乾脆讓朝廷來干,一則可以增加朝廷收入,二則可以打擊大商人、大地主,減輕百姓高利貸壓力。

青苗法這玩意太來錢了,宋神宗喜出望外,不顧群臣反對,毅然決然施行青苗法。

朝廷徹底私下臉皮,投身於放高利貸的洪流中。

王安石設立青苗法的初衷是好的,青苗法的利息也比商人地主的利息低,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讓老百姓免遭盤剝。

可他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1、他以青苗錢發放數量,收取利息金額為官員考核標準。底下官員為了完成任務,強行攤派。

2、他高估了底下官員的節操,一些貪官污吏將青苗法變成了發財的機會。

於是,原本能讓老百姓受益的青苗法,直接成了讓他們家破人亡的索命符。

青苗法推出後,天下反對浪潮一浪賽過一浪。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駕崩後,青苗法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舊黨再三要求廢除青苗法。

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剛上台不久的司馬光廢除了青苗法。

但,在新舊黨爭期間,青苗法時廢時興。

一直到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才正式廢除青苗法。

施行了50年之久。

青苗法雖然掛了,大宋朝廷卻換了個名頭搞高利貸。

有了朝廷背書,高利貸還不大行其道?

04

利息奇高

大宋朝廷的高利貸(青苗錢)正月借一百貫給農民,五六月農民要還120貫,半年息錢20%;

七八月,朝廷再把這100貫借農民半年,又得還120貫,實際上農民100貫借年,得還140貫,一年息錢40%。

民間高利貸利息更離譜——

正常一點的半年息有25%,比青苗錢高;

不正常的,100%、200%、300%都很常見。

利息這麼高,放貸的人就不怕借貸人還不了債嗎?

不怕!

有人想賴債,債主可以收他房子,賣他妻子兒女,甚至可以綁架.....

「染家貸錢,息不盡入,質其女。」

——《宋史·石保吉傳》

實在不行,債主還可以報官,讓朝廷出面……

「諸負債違契不償,官為理索。欠者逃亡,保人代償。各不得留禁,……其收質者過期不贖,聽從私約。」

——《慶元條法事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