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詩紅人不紅,一首送別詩妙語連珠,道盡離愁別恨,令人叫絕

雲平文史 發佈 2024-01-12T09:41:05.981788+00:00

「這世界有那麼多人,多幸運,我有個我們」。這是一首歌的歌詞這首歌就叫《這世界有那麼多人》。是呀,世界上那麼多人,到處熙熙攘攘,但我們終其一生,又能遇見多少呢?人的一生,就像一場旅行,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在行走。

「這世界有那麼多人,多幸運,我有個我們」。

這是一首歌的歌詞這首歌就叫《這世界有那麼多人》。

是呀,世界上那麼多人,到處熙熙攘攘,但我們終其一生,又能遇見多少呢?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旅行,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在行走。

即使有時走在車水馬龍的繁華路上,人來人往和自己也就是屬於擦肩而過的存在,並不會和我產生交集。

他們只是他們,不能夠和我成為「我們」。

所以要珍惜每一個和自己同行的人,因為那是旅途中的小幸運。

但有同行,就會有分離,人生就是在一次次離合中悲歡度過。

浩如煙海古詩詞裡,你會發現送別和懷人的創作題材是最多的,畢竟「古今恨,幾千般,只因離合是悲歡」,是人都逃不開時光的流轉,阻止不了既定的離別。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一首送別詩,短短四句,道盡離愁別恨,令人叫絕。


這首詩名為《丹陽送韋參軍》,作者是中唐詩人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作者嚴維,越州人(今浙江紹興),生卒年不詳。根據考據他的交遊情況,大約可知他756年前後在世。

他早年的時候隱居桐廬,躬耕田園,後來雖進士及第,但無心仕途,有意親近自然山水,便以方便照顧父母為名,只任職小官小吏

他交友廣泛,與詩人劉長卿來往密切,岑參、韓翃、李端等人都曾與他有詩歌唱和,但流傳下來的詩歌並不多,在詩壇上聲名也不高。

這首詩是他的代表作,短短四句寫盡離人愁,堪稱送別詩中的精品。

從詩題中,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詩人在丹陽送別朋友北上時所作。當然這裡的「參軍」的意思並不是送姓韋的朋友去參軍入伍,而是朋友的官職名字,相當於現在的參謀。

「丹陽郭里送行舟」詩歌首句便交代了送別的地點是丹陽城郭的江邊,離開的方式是乘舟而行。

「郭」這個詞,指的是古代的城郭,也就是城牆,丹陽臨長江,引水為郭,增強城市的防禦能力,所以郭里可以行船。

詩詞裡最常見的離別地點,陸路的話是長亭古道,水路自然就是在江河水邊,南船北馬,此時朋友是乘舟出行。

送走了朋友,這時候詩人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來到第二句:一別心知兩地秋。

表面上寫分別的季節在秋季,但實際上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惆悵和愁緒。

自古逢秋悲寂寥,何況是在這悲寂寥的秋天分別,這簡直就是愁上加愁呀,詩人內心情緒自然就流露於紙面了。

其實這裡詩人還也暗藏了玄機,說出口的是「兩地秋」,可沒說出口的含義是「心上秋」——愁!

詩人並沒有具體描寫蕭瑟的秋景,也未曾不言愁,而愁情自現,可見詩人之匠心獨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日暮時分,詩人站在江的南岸,看著朋友遠行的江北方向,朋友早已不見,連江上寒鴉都無影無蹤,只留下江水默默東流,但詩人還是還捨不得收回那望眼欲穿的目光。

這一句既點出了友人離去的方向,也表達了詩人的戀戀不捨之情。

「日晚」說明詩人已經在江邊佇立良久,以時間之長襯托出兩人情意之深。

而「江南江北」突出了兩人之間的離,「望」字可知詩人當時戀戀不捨神態。

「寒鴉飛盡水悠悠」,也從「望」一字而來。天色越來越晚,寒鴉都已歸巢,詩人的目光里只剩了悠悠不盡的江水,讀者的眼裡則還有夕陽餘暉下江邊那一個落寞的背影。

「寒鴉」是秋日裡常見的意象,詩人以「寒鴉」這一意象,烘託了秋日的淒冷蕭瑟,代表了寂寞、孤寂與孤單。

而最後的「水悠悠」言有盡而意無窮,代表了他對友人綿綿不盡的情意。

這首詩感情真摯自然,深厚濃郁,表達了詩人內心真情實感。

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最後一句以景結情,情景交融更是韻味無窮。

-END-

圖片來源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