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好的關係,才是好的教育(附:年輕教師的21點思考)

書坊 發佈 2024-01-12T14:27:57.409292+00:00

來源於校長內參 ,作者詹大年。本文約7000字,閱讀需12分鐘。人是關係的動物,社會是關係的產物。好的關係才是好的教育。

來源於校長內參 ,作者詹大年


作者 | 詹大年,昆明醜小鴨中學校長


本文約7000字,閱讀需12分鐘


人是關係的動物,社會是關係的產物。好的關係才是好的教育。關係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教育是在關係中發生的,很多問題的實質就是關係問題。

我1981年從益陽師範畢業參加工作,前20年在湖南工作,當過13年的中學校長,然後又跑到昆明,創辦了醜小鴨中學。今天講的很多內容都和醜小鴨中學有關係。


各位老師對問題孩子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看到「問題孩子」幾個字,我們可能會想到問題孩子一定是父母親學歷低的、家庭貧困的、農村的、家庭結構不完整的、調皮搗蛋的。辦醜小鴨中學完全刷新了我對問題孩子的概念認識,醜小鴨中學的「問題孩子」,第一,他們是高情商、高智商、高顏值;第二,他們來自於高學歷家庭、高收入家庭、高地位家庭;第三,他們絕大部分來自於名校。


每年那些跳樓的孩子大部分來自名校,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家對於教育的理解、對於教育的需求都不一樣了,但是教育固有的概念、固有的方式、固有的程序,還不能滿足孩子的個體生命發展的需求。


可能有的人會問,為什麼把一個「問題孩子」學校的校長請來講課,其實我們面對的不是問題孩子,每一個生命個體的需求是一樣的,只不過問題孩子身上所表現的是個體需求的外化。


我接觸了2000多個問題孩子,每一個問題孩子都是有夢想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的,他只是沒有勇氣,沒有力量,他不知道怎麼辦,陪伴他就好了。



01

教育是發展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什麼?我認為人格有四個概念。第一,人的性格。性格,心理學上叫做人格。性格是很難改變的,性格沒有好壞。第二,人的品格。品格是後天養成的。第三是尊重人的主體資格。尊重人的主體資格是教育的第一位。教育只要把學生放在主體,怎麼做都不會錯,怕就怕老師把自己放在主體。第四是人的角色。我們常講的人格分裂,就是人的角色不清,界限不清。


很多好老師教得好別人的孩子,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原因是什麼?是老師的人格缺失。任何時候在孩子面前都變成了老師,孩子是不允許你這樣做的,在學校見到的是老師回到家裡見到的還是老師,所以孩子就不舒服,他不在保護之下。


我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七八年前,我的辦公室進來了四個人,奶奶、爸爸、媽媽、孩子四個人吵架,吵了差不多三個小時。奶奶是昆明著名的醫生,爸爸是昆明著名的律師,媽媽是昆明一所學校的高級教師,孩子是昆明一所名校的學生,全家都很有名,但是全家雞犬不寧。問題在哪裡?可能我們很多家庭都有這個問題。奶奶在單位上是醫師,回到家裡看誰都像看病人;媽媽在學校是老師,回到家裡看誰都像看學生;爸爸是律師,回到家裡看誰都像看犯人。把工作上面的人格帶到家裡,這個就很麻煩了。我給他們開了個處方,我說問題很簡單,你們回去就解決了。你們家裡面留下三個人,趕走三個人就可以了,把奶奶、爸爸、媽媽留下,趕走醫師、律師、老師就行了。


教育是什麼呢?教育是發展人格。教育只有一個意義——發展人格,發展完整的人格。沒有完整的人格是不幸福的。為什麼那麼多好家庭,孩子是「三高」,家庭也是「三高」,孩子高情商、高智商、高顏值,家裡高學歷、高收入、高地位,但是還是不幸福?原因是優秀、成功和幸福三者不一定是相等的。我們可以看一下名人的傳記,看看身邊那些出了問題的貪官,出了問題的大款,他確實很優秀,確實很成功,但是他不幸福,為什麼?因為人格的缺失。


什麼叫做人格完整呢?能處理各種關係,就是人格完整。一個完整的人應該能處理與他人、與自己、與社會、與自然的關係。人格有六個關鍵詞——主體、個性、需求、愛、美、自由,我覺得在教育中抓住了這六個關鍵詞,怎麼做都不會錯。愛、美、自由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


教育就是揚長避短,不是取長補短。取長補短很重要,但是取長補短適合於團隊,不適合個人;揚長避短適合個體,個體揚長避短會變得很自信。最典型的案例是唐僧師徒四人取經,他們是取長補短。



02

用美給孩子們開啟愛的大門


什麼叫做家庭?好像有房子,家裡面有人也有家具,這就是家庭。其實不是,這些是家庭的元素。所謂的家庭著重於家庭的功能——生產,生育,生活等等。現在家庭裡面這些功能都有嗎?家庭裡面的功能是不是淡化了?是不是社會化了?是不是已經缺失的?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離家出走?家庭裡面所有的功能都不存在了,只有挨罵的功能還存在,那孩子為什麼要回家呢?另外為什麼有的孩子不願意上學?如果學校沒有孩子「玩」的功能,孩子就很痛苦。



這張照片是《中小學德育》2017年把我作為封面人物,我在裡面有一篇文章,叫做「用美給孩子們開啟愛的大門」。我個人認為愛是德育的核心,德育只有一個字,就是愛。德育不是寫標語,德育不是寫文章,德育不是搞檢查,德育就是讓孩子愛自己,愛生命,愛自然。愛是德育的目標,美是德育的方式。為什麼愛?因為美。我講一個老師一定要美,當然不一定是外表美,你的言行、你的氣質,或者你有兩把刷子,你會玩,這些都是美。


我們醜小鴨中學招聘老師標準只有四個字——「愛笑」、「會玩」。為什麼呢?因為老師愛笑,孩子才會一起玩,老師會玩,才能和孩子玩得下去。


這篇文章有四個小標題,16個字,這16個字是醜小鴨中學德育的方法——保護生命,化解情緒,規範行為,發展個性。


醜小鴨中學沒有開學的概念,每一年的任何一天、任何時候都可以把學生送進學校。我們學校是沒有制度的,各個班自治,各個班自己商量怎麼管理、怎麼遵守、怎麼評價、怎麼修改。因為學生是主體,不是被老師管的人,如果我們去管學生,那麼老師就成了主體,學生就被動了。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是我今天講的最重要的一句話。很多人問我說:「我們家只有一個問題孩子,都雞飛狗跳的,你十幾年天天面對的都是問題孩子,這個日子你是怎麼過的?」朱永新老師說,教育是生活。我們很多人把教育當成了目標,把教育當成了手段。如果把教育當成目標、當成手段,那麼教育是可怕的。好的教育是幸福的、完整的生活。



03

好的學校是「一鍋老湯」


楊東平老師說好的學校是一鍋老湯。這句話很深刻,什麼意思呢?像我們這樣的學校,天天來調皮的孩子,天天來問題孩子,講什麼紀律、什麼制度、什麼懲罰都沒有用。為什麼呢?孩子不怕。只有一個辦法——把學校熬成一鍋老湯。什麼菜什麼時候下到老湯裡面,都會變成老湯的味道。那麼什麼是「老湯」呢?「老湯」是氛圍,或者說「老湯」是文化。文化是什麼?文化是不斷積澱的、讓教育自動發生的、讓人形成習慣的一種氛圍。文化是不能打造的,文化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文化是滋養人的。


人是關係的動物,社會是關係的產物。好的關係才是好的教育。關係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教育是在關係中發生的。很多問題,它的實質就是關係問題。


有的時候孩子學習不行了,學習不認真了,逃學了,不做作業了,成績下降了……你看到的所有的學習問題都是問題的表象,都是問題的外化,事實上它是關係問題,而不是學習問題。關係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源頭。


大家特別現在害怕孩子一旦放假就玩手機,有的家長問:「詹校,孩子為什麼玩手機?」我說:「很簡單,因為手機比家長好玩,家長好玩了手機就不好玩了。」


人與人之間是不願意建立那種冷冰冰的關係的,人要有不斷的變化才有意思。人與現實生活中的關係斷裂,一種新的虛擬的網絡關係就會誕生。那麼要消除這種網絡關係怎麼辦?砸手機就是沒有用的,斷網是沒有用的,只有一個東西有用,那就是修復現實關係。孩子更依賴現實關係,就會自動地慢慢地解除掉網絡關係。


我們再區分一下「好的關係」與「對的關係」。我們很多家長、很多老師在乎對的關係,認為對的才是好的。不是,好的才是對的。


我有一個學生,溫州的一個14歲的姑娘,有一天她悄悄問我:「校長,在學校可以談戀愛嗎?」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我說:「我想聽你的下一句。」她向我坦白她和一個男孩子互有好感。女孩願意向我坦白,說明我們之間建立起了「好」的關係,但她在學校談戀愛的行為並不一定是「對」的。我們面對學生的一些問題,不要去解決問題的本身,一定要解決關係問題。


教育的順序——關係、興趣、規則。我們有的時候搞錯了,一開始就講規則,學生就不學了。在一個新的班級、一所新的學校,建立關係比建立制度更重要。一個老師接到一個新的班級,坐在辦公室、坐在家裡面寫字都是沒有用的。


在醜小鴨中學,學生基本不會把老師喊作「老師」,有的學生喊我作「年哥」。很多人把師生關係轉化成為師徒關係。有的時候關係一旦變化,會有無限風光。師生關係變成師徒關係,變成兄弟關係,變成朋友關係的時候,無限風光。關係要變化、要持續。



04

教育設計要站在孩子的立場


立場是什麼意思?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教育的設計者、學校的設計者、課程的設計者、課堂的設計者、試題的設計者、上課提問的設計者、活動的設計者、評價的設計者、包括批評表揚的設計者,任何時候都是。那麼設計教育的立場在哪裡?在孩子。


巴甫雷什中學是全球四大基礎教育名校之一,這所學校因為蘇霍姆林斯基在這裡當了22年校長而著名。



光看外表大家可能看不上,但是它好玩。它們的地板有120年歷史了,油漆斑駁,牆上有爬梯,還有籃球架。我們去的時候剛好碰到麵包節,這個學校一年一次麵包節。學校有500 個學生,但是沒有操場,它有四個園,樹園、花園、果園、菜園。他們小學一年級的教室裡面有暖氣片,有一大塊羊毛地毯,是給孩子們翻跟斗用的。冬天孩子們來上學,外面很冷,教室裡面很暖和,孩子們會把大衣掛在教室門口,在教室裡面放心地打架。


在一年級教室的門口,我沒有看到標語性的文字,唯獨在教室門上看到這樣一個東西。



翻譯告訴我這是烏克蘭文,寫的是進入教室之前可以帶著笑容、帶著愉快、帶著愛心,可以學習,可以犯錯,可以開玩笑,可以思考。小學一年級教室門口的班規跟我們的班規不同的地方是人家的是「可以……可以……可以……」,我們的是「不要……不要……不要……」。區別在哪裡?立場不同。人家是站在孩子立場說教育,我們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說教育。


另外一所學校——烏克蘭基輔人文中學,這所學校很小,有多小呢?就是街道旁邊的一棟擠擠矮矮的三層樓,沒有圍牆,沒有校門,更沒有操場。他們的走廊上面是學生的藝術品,教室的前面很別致,多功能,黑板很小但琳琅滿目。教室的角落是老師的辦公室,老師沒有單獨的辦公室,老師的辦公桌就在教室的角落。一張桌子、書、電腦、老師的衣服、兩條凳子、一把吉他,濃濃的生活氣息。老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陪伴學生一起成長。



他們的校長,79歲,當了29年校長。他不算年齡最大的,最大的87歲,在一所學校當了51年校長。一個人在一所學校當 51 年校長,是不是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孫子?是的。這個老人的笑容可以感動任何人。當你的溫暖、你的善良可以感動任何人的時候,教育就發生了。


早幾天我去了四川廣元的范家小學,學校很小,一到四年級一共90個孩子。我們看看它的教室,這個像教室嗎?這個就是教室。十幾個孩子有好幾種凳子,書架有三四個式樣。我們有的學校書多,但是在讀書的時候孩子都沒怎麼看見過,真正的書應該在教室。


這個教室裡面有公約,公約是怎麼來的呢?孩子們自己寫的。這個公約有意思,長長短短,大大小小。校長張平原跟我說孩子們想寫一條就寫一條,認為這條不行了,孩子們就拿走。這樣才是體現孩子的主體。



下面是醜小鴨中學,這是我的學校,我們學校有四個月的時間是櫻花滿校園的,櫻花下面是看書的地方,圍牆是孩子們自己畫的,書吧是透明的,在書吧孩子們可以站著看書,可以躺著看書,可以坐著看書。我們學校書很多,每個孩子平均有600冊書,這些書不要借不要還,可以隨便丟。



教室分為三個部分,我把兩間教室打通,前面一部分是學習區,後面一部分是自由活動區,中間是書架,四周都是書寫牆,沒有黑板,黑板只有4個平方,書寫牆有40個平方。所以孩子為什麼會學習?原因很簡單,跟他有關係。如果只搞分數,跟他沒有多大關係的。


我們教學樓一樓兩米寬的走廊,我把它加到6米了,幹什麼呢?做成書吧。一個孩子走到了這樣一個環境中,馬上就安靜下來了,他覺得你把他當人看。食堂我做成了很多小包間,有點像咖啡吧、書吧的感覺,孩子們搞生日晚會、讀書沙龍都在這個地方。



這堵牆這一頭是素描的,那一頭是彩噴的。為什麼?因為這堵牆有的人說要搞素描,他有他的道理,有的人說要搞彩噴,他有他的道理。後來我說這個很簡單,一半搞素描,一半搞彩繪不就行了。我們廁所裡面都被學生都噴上了彩噴。那些很髒的牆,學生一噴,就變成了他們的作品,變成了藝術品。


很多東西都是教育資源,教育資源無處不在,關鍵是我們有沒有發現資源的眼睛。什麼是資源?兩三歲的小孩看到地上的螞蟻、地上的石頭就不走了,這就是發現了資源。我們不能發現,我們會覺得螞蟻有什麼好玩的,所以我們的教育設計是不是站在成人的立場?


教育設計第一要知道孩子要什麼,把孩子養親了,教育才有靈感。有很多老師問我說孩子現在不上學怎麼辦?孩子成績差怎麼辦?孩子玩手機怎麼辦?沒有「怎麼辦」,你把孩子養親了,一切都好辦,你把孩子養親了,你才知道怎麼搞教育設計。



05

學校最重要的功能是把人社會化


什麼叫做學習?它的概念是什麼?學習是有餘地的。人類社會從生產力的角度分析,經歷了三個時代——農耕時代、機器時代和網絡時代。農耕時代的學習是傳授的,不傳授是不知道的。現在不一樣了,早幾天一篇文章說全國的孩子都會唱孤勇者。誰教的?沒人教。怎麼來的?獲取的。工業革命時代、機器時代的知識是統一的,統一標準,統一答案。所以知識的學習至少有三種方式——傳授、統一、獲取。大家想一想我們現在用的是什麼方式?我們很多用的是農耕時代的傳授方式,我們很多學習思維是農耕思維。


現在的學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人社會化,學校的功能不僅僅是學知識,但是我們很多人把學校的功能定位為學知識。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聽話、成績好的孩子大學畢業以後甚至不會生活。很多調皮搗蛋的孩子步入社會混得很好,為什麼?理由沒有很簡單,越是成績好、越是聽話的孩子,越不把自己社會化。


醜小鴨中學把政教處變成了心理部,把教務處變成了學習部,把後勤處變成了生活部。為什麼這麼變?這是從人的主體意識出發的。政教處、後勤處、教務處是學校的,心理部,學習部、生活部是學生參與的。參與跟參加是兩個概念,參與是自己的。未來的社會、未來的學校應該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參與能力。我們要把教學變成學習,把作業變成作品,把管理變成治理。



06

教育就是多給生命一條可以「玩下去」的路


對話是個工具,是和孩子一起溝通的工具。對話不是談話,對話和談話是不一樣的。


對話有三個原則,第一,傾聽,傾聽分析孩子對話背後的意義;第二,中性表達,不表揚,不批評,不要有觀點,不要有立場;第三,對話的目的是持續對話,建立關係。



什麼叫做談話?談話是有目的的,是有標準的。大家看醜小鴨中學一對母子的對話。


母子談判破裂了,孩子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這個時候媽媽應該幹什麼?應該傾聽他不想上學背後的原因,但是媽媽是這樣說的,「不想上學了,那你能幹嘛?不好好上學,怎麼考大學?怎麼能找到好工作?」媽媽根本沒有傾聽,媽媽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孩子說:「我不想被別人騎在頭上。」孩子想要表達的是「媽媽我被人欺負了,因為被人欺負,所以我不願意去學校了」,但是媽媽沒聽懂,媽媽以為孩子在學校闖禍,她說:「你也不小了,應該懂點事了。爸爸媽媽那麼辛苦,不都是為了你嗎?希望你以後保持清醒。坐牢也不是開玩笑的。」媽媽想要繼續表達,孩子說:「我就是死在外面,也不要你們管!」門一關,走了,兩個月都找不到。他媽媽把他找回來交給我。大家說問題出在哪裡?媽媽不會聊天,不會聊天很可怕。


美國一個心理學家把人與人之間的所有活動分為兩種遊戲,一種是有限遊戲,一種是無限遊戲。什麼叫做有限遊戲?玩結果的、玩勝負的就是有限遊戲。什麼叫無限遊戲呢?為了玩下去的叫做無限遊戲。


學習是什麼遊戲?無限遊戲。因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不斷學習。考試是什麼遊戲?有限遊戲。玩完了,不考了。但是我們很多人把學習玩成了有限遊戲,很多孩子中考高考以後把書撕了,因為結束了、不用了。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再也不讀書了,為什麼?因為他文憑拿到了,他贏了,遊戲結束了,他不玩了。


批評是什麼遊戲?批評是無限遊戲。但是我們很多人把批評玩成了有限遊戲,要讓孩子認輸,其實批評的目的只有一條,就是把關係玩下去。所以批評孩子不一定要他認錯,一定要讓他看到未來,一定要讓他看到明天這個老師還會在校園裡等他。批評學生的大忌就是要搞贏孩子。贏了孩子,你會感覺到很爽,但這個時候恰恰是你輸的開始。


孩子一定是屢教不改的。為什麼?因為孩子某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是一種需求,需求是循環的。教育就是多給生命一條路,一條可以「玩下去」的路。教育就是讓生命多幾條路玩下去。有的孩子高考以後跳樓,為什麼?因為他只有一條路,路走完了,身邊沒有意義了,他就跳了。


醜小鴨中學80%以上的孩子都是重度抑鬱,抑鬱症會外化為挑戰權威,破壞規則。抑鬱症的孩子曾經奮鬥過,但是他只有一條路,他懷疑生命的價值,所以徹底躺平。經過了七八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抑鬱症不可怕,抑鬱症用「運動」、「陽光」、「群體」六個字可以治癒。



07

校園安全不是「管」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


什麼是安全?安全來自於哪裡?安全來自於安全感。安全感來自於哪裡?當一個孩子是被綁或者被抓、被騙去學校的時候,以什麼方法控制他?控制不了,必須要讓他產生安全感。


醜小鴨教學樓的一樓有書、吉他、鋼琴,牆上還有一體機,就是這麼一個可以上網、可以彈琴、可以看書、可以交流的地方。一樓有兩個樓梯,一個樓梯下是校長室,校長室是最熱鬧的地方,任何孩子都可以看到校長,校長認識任何孩子,校長室有糖果,有牛奶,孩子們隨時可以衝到校長室去吃東西。另外一邊是心理室,心理室裡面有很多玩具,有沙盤,有遊戲,還有榻榻米。孩子們不舒服了,想躺平了,就到心理室去躺平一會。這叫什麼?這叫做安全感。


安全來自於安全感。安全感來自於什麼?安全感來自於人的感覺,人的感覺主要是人的視覺,人的視覺看上去是安全的,然後反映給大腦,告訴它這個地方是安全的。孩子安全了,學校就安靜了。所以安全不是管出來的,安全不是抓出來的。校園安全的核心是心理安全,安全是設計出來的。怎麼設計?視覺設計。


「安全」我以前從來沒講過,因為老師們都知道。為什麼這次還提出來?因為安全的需求它不可逾越,滿足了低階的才有高階的安全需求。有的孩子你覺得他不愛學習,為什麼他不愛學習?因為低階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人的生命需求是一樣的,來自於生命的本身。什麼意思?孩子今天的需求就是你以前那個時候的需求。所以生命需求要被覺察、被關注、被理解、被滿足。但是我們對需求的理解往往在於解決問題,我們很多時候解決問題,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抹殺,讓問題看不見,這個是做不到的。



08

探尋生命真相,滿足生命需求

是教育者的信仰


教育是建構關係,關係是滿足需求。我這個理解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偏,但是我目前是這樣理解的。我們經常講愛是教育的一切,這句話沒有錯,但是有錯誤的愛,有野蠻的愛。有價值的愛是對生命需求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的愛才是智慧的愛。天下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他只是不理解孩子,也不了解孩子需要什麼。


有個家長跟我說:「詹校,我很傷心,我不斷地去教孩子,滿足孩子,但是他的期末考試成績還是沒有提高。」他所有的滿足、所有的遷就都是為了一點——期末成績可以提高,他沒有想到讓這個孩子成長,他是帶著目的的。


生命不只是科學,教育也不只是科學。教育的問題是生物學問題,是心理學問題,是教育學問題,更多的是什麼問題呢?未知。人類對人的認知很窄,老師們一定要承認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千萬不要亂辦。


探尋生命真相,滿足生命需求是教育者的信仰,信仰是不可以追問的,被追問的不叫信仰。我的人生價值觀是敬畏生命、信仰教育、堅守善良。教育是不知深淺的探索,不怕犧牲的投入,不計後果的信任,永不放棄的執著。你要探索就不要怕深淺,要投入就不要想收回,想信任就不要怕有問題。


下面有21點思考,我提出來的是思考不是忠告,是我沒想好還在想的東西,我覺得老師們都可以對這些問題發生思考,思考教育的本質,到底什麼是教育?到底什麼是學習?到底什麼是孩子?到底什麼是人?



我最後講兩句話,我覺得這兩句話不過時。在好老師的眼裡,沒有優生,也沒有差生,只有學生。教育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教育急不得,教育是歲月做的事。教育要有情懷,要有智慧,要有方法,但是光有情懷,光有智慧,光有方法是不夠的。教育是需要歲月的,歲月就是一種持續。教育是沒有成功的,教育只有生長和成長。我們教育人最大的收穫且所有的收穫就是收穫了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