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蚊子咬人期」變長了?這和夜間光污染有關

生命時報 發佈 2024-01-15T02:46:47.536047+00:00

受訪專家:上海長海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萬謨彬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虞曄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4月12日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城市夜間的光污染可能會讓能傳播病毒的蚊蟲延後進入滯育狀態,這意味著蚊蟲活躍期延長,人們被叮咬,甚至被病毒感染的風險也會加大。

受訪專家:上海長海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萬謨彬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虞曄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4月12日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城市夜間的光污染可能會讓能傳播病毒的蚊蟲延後進入滯育狀態,這意味著蚊蟲活躍期延長,人們被叮咬,甚至被病毒感染的風險也會加大。

據介紹,在一定環境條件誘導下,一些昆蟲會進入「靜止」狀態,表現為生理活動降低等,這種狀態就被稱為「滯育」。滯育狀態能幫助昆蟲調節生長發育和繁殖時間,以適應所在地區的季節性變化。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一種雌性蚊子的滯育狀態。進入冬季之前,該類雌性蚊子會進入活躍期,通過頻繁叮咬各種動物,為冬季的「滯育」做好準備。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模擬了夜間有人造光源和無光源的兩種環境,分別觀察蚊子的生理變化。結果發現,夜間人造光源可能會使蚊子因營養儲備不足而無法越冬、存活率下降,也可能使它們延後進入滯育狀態,活躍期變得更長。

上海長海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萬謨彬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蚊子在叮咬過程中會將自身當作一個疾病傳播媒介,將病毒從一個個人傳播到另外的個體身上,從而導致被叮咬者出現相關的蟲媒性傳染病。蟲媒性傳染病比較常見的有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前者由人類瘧原蟲感染引起,可表現為反覆發作的間歇性寒戰、高熱,出大汗後可有緩解;後者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臨床症狀以高熱、意識障礙、抽搐等為主,常流行於夏秋季。除了上述兩種疾病外,登革熱、黃熱病、黑熱病、絲蟲病也可以通過蚊蟲傳播。「現在,蚊蟲叮咬造成的疾病已在減少,且不同的緯度地區也不一樣。蚊子活躍的環境溫度需要達到20℃左右,因此,潮熱的雲南可能因蚊蟲叮咬引起瘧疾,北方類似情況則較少出現。」

城市光污染對蚊蟲的影響,可能間接對人類健康造成風險。無論從環保角度出發,還從防蚊蟲叮咬傳播疾病方面考慮,都應呼籲降低城市光污染。此外,萬謨彬認為,還應從個人生活環境著手。蚊蟲喜歡在室內花盆、花瓶、浴室、廚房的積水處,或室外坑窪、樹洞、花池等處繁殖,所以,防蚊蟲首先要清積水,對下水道口做好密封,至少每周1次更換花瓶中的水,及時清理各類生活垃圾。其次,室內安裝紗門、紗窗等防蚊設施,入夏前備好滅蚊燈、電子滅蚊拍等。最後,夏季外出,特別是去野外時,可適當在身上塗抹一些驅蚊用品。被蚊蟲叮咬後,可塗抹花露水等止癢、防皮膚過敏,若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