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不妨努力做到這兩點!

中醫周立華教授 發佈 2024-01-15T09:09:38.404732+00:00

前幾天,我聽到一位女病人講述她一位外甥的真實事情:她外甥今年大學畢業,由於工作不理想,一直在家複習準備考研。

分享:孫郎中

前幾天,我聽到一位女病人講述她一位外甥的真實事情:

她外甥今年大學畢業,由於工作不理想,一直在家複習準備考研。

前多日突然胸口劇烈絞痛,被父母緊急送進了醫院搶救室,他已已經出現大面積前壁心梗、室顫。

醫生說,如果再晚幾分鐘,可能半路上就會出現心臟驟停,難以搶救。

在醫院進行了開通閉塞血管的手術,保住了一條命。

但心臟功能從此受損,無法再進行劇烈運動,走路稍快一點都有可能出現乏力、氣喘的情況。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為何會患有如此嚴重的疾病?

原來他喜歡通宵熬夜,病發前一直熬到凌晨4點多,他平時還偏愛吃油炸類高熱量高脂肪食物。

另外,他平時也不愛運動 ,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身高一米七的他體重高達九十多公斤。

據他所說,曾有段時間,他時常感到一陣陣胸痛、胸悶 ,但他沒太在意,以為只是睡眠不足,睡一覺就會好。

沒曾想到,差點因此而丟了性命。

可見,年輕並非健康的資本,切莫肆無忌憚去消耗透支!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說過這樣一句哲理性很強的話:「不論有多麼出眾的才能和力量,不論有多麼高明的見識,一旦臥床不起,人生就將化為烏有。」

在疾病面前,人類顯得太渺小,一切似乎都不堪一擊。

誠然,疾病像是無聲的賊,總在不經意間侵蝕身體,偷走健康。即使再年輕的歲月,也會有疾病光顧,再強健的體魄,也有被掏空之日。

我們周圍有太多人覺得自己無比重要,家裡離不了自己,單位離不了自己……

其實,這是非常大的誤解,我們每個人都沒有那麼重要,不要給自己增加太多的責任感,世界失去了我們,並沒有什麼大不同。

賈伯斯的座右銘是要改變世界,回過頭來看,他改變了什麼?

假如有沒有蘋果產品,我們還是一樣的都要生活,都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可能蘋果手機用多了,更多人的眼睛會壞掉而已,最終,賈伯斯只改變了他自己的生命,英年早逝了!

近些年,我們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的明星、主持人、成功人士、企業家,包括中國各界精英,都是正值人生最美好、最得意的時候,離開人世。

在人們感到惋惜的同時,不能不說,這是人生的悲劇,而導致這份悲劇的根本原因,就是這些人壓根就沒有對待生命的態度,壓根就不知道,健康的生命才是活著的最基本的條件,就像一棵樹,你從來沒有認真的,耐心的,正確的澆灌過,怎麼可能會枝繁葉茂?

就算繁花似錦,也只是曇花一現,而落葉飄零,一定只是時間問題。

不可否認,人世間有許許多多的不公平,比如工作、升職、孩子升學、買賣、打官司以及生活等方面,但在健康面前,沒有老少之分,沒有貴賤之分,沒有男女之分,人人平等!

無論你有多少巨額財富,無論你做了多大的官,無論你是富有貧窮,還是高官平民,文憑高低,或高矮美醜。

上天絕對不會因為你是明星、成功人士,就會平白無故的眷顧於你。

在疾病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渺小,蒼白無力,沒有絲毫的意義。

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

沒了健康一切都是浮雲;沒了健康,都是在白忙。

擁有健康不代表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代表失去一切。

人生最好的風景,不是榮耀,不是名位,沒必要去追求那些身外之物,身體健康,無病無災,一輩子平平安安,就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

沒有健康,即使再多的財富也無法享有,再大的名聲也只是虛無。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靈魂,把有限的人生過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快樂多多!

【為了健康,飲食不妨清淡些】

人問我,為什麼有人喜歡吃口味重的食物,吃清淡的會覺得很難吃,甚至吃不下?

這個問題,從中醫來分析,重口味往往是多油多鹽多糖,油、糖入脾,鹽入腎,油、糖重能啟發脾陽,鹽重能啟發腎精。

把脾陽和腎精挖出來,當然會感覺很舒服。

之所以如此,源於身體偏脾虛或腎虛,或有痰濁水飲等積滯,導致脾腎陽氣不能宣暢,故不得不吃口味重的食物來自救。

飲食少鹽,有益於健康。

我觀察很多人吃鹽多,無非就是一種刺激,不然很多人是沒有食慾的。

《黃帝內經》中云:「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這句話概括起來就是:愛吃咸,說明是脾胃比較虛。

鹽味咸,入腎。過咸則傷腎。

腎主小便,腎傷則尿液變濁,飲食精微被排出,西醫認為是尿蛋白。

平時生活中所見,凡是口味重的人,患腎病的風險更高。

再者,腎主水,心主火,水可上濟心火,火可下溫腎水,心腎保持平衡。

若過吃鹽,導致水虛而火浮。心主血脈,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

脾胃是氣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胃虛,津液不足,腦供血不足,身體會加大壓力滿足腦供血,造成收縮壓高。

如果有一天,你的脾腎功能得到了改善,你一定會發現自己的口味發生了變化。

什麼變化呢?口味變淡了!

而且真正到了一定程度,會達到口中和的狀態。也就是不管吃什麼東西,都會覺得好吃。

我們都知道,糖也不可多吃,容易影響健康。

不少人想減少糖攝入量,又離不開甜食,有些保健品就提出了「健康」糖的概念。

其實,這根本就是商家的噱頭,害人匪淺。

從中醫分析,甘味入脾,過甘則傷脾。

只要是甜味的食物,過食則統統傷脾,不僅是糖,還包括所有代糖品和健康糖。

同時,我看到很多人把「甘」誤認為是「甜」,於是就多吃甜食,以為能健脾養脾。

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甘」是指 「五味」中的一味,此「甘」非彼「甘」,它不等於甜味食物,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和中、質潤滋燥的特點。

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有體會,若細細咀嚼米飯、饅頭時,嘴中往往能嘗出淡淡的甘味來。

正如《春秋左傳正義》所言:「甘味生於百穀。」

意思是百穀中皆有甘味,莊稼糧食即為甘。

《尚書·洪範》曰:「稼穡作甘」。甘乃是土之正味,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從土中而生,且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

由此可見,甘味和甜味,二者有很大區別。

從中醫來分析,脾主運化。

糖的運化源於脾。若脾陽健旺,吃點糖不用擔心;若脾陽不振,多吃糖則傷正。

比如你加大糖的攝入量,尤其是肝病患者,如果不能及時代謝,會使體內的脂類物質增多,加重肝臟的負擔,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總之,現代人生活條件較以前有著明顯的提高,但飲食中往往過於高油、高鹽、高糖。

長期如此,很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引起血壓、血脂和血糖的失衡。

我的觀點是,健康大於一切。

飲食要為健康服務,即使是美食,也要食之有度。

平常飲食儘量清淡,少油少鹽少糖。

多運動,可以宣暢陽氣,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同時建議清淡飲食、每餐七分飽,清淡飲食往往少鹽少油少糖,少鹽則不傷腎,少油少糖則不傷脾。

而且清淡飲食不易傷脾胃,有益於脾胃生化氣血。

另外,清淡飲食不易擾動相火,讓心更定更靜更安,有益於健康!

【為了健康,不妨「餓一餓」】

統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旺則氣血旺,人自然健康。

若過食肥甘厚膩,體內濕濁阻滯,變成諸病,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減少飲食。

這樣反而有助於脾胃恢復活力,從而加強化濕排濁。

進一步說,對於輕病小病,「餓一餓」反而可以促使脾胃功能恢復,使人體氣血調和,自然就可以康復了。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說「夜飯飽,損一日之壽」,就是說晚上吃撐一頓,就是在減損一日的壽命,故晚餐宜少食為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也曾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以上二者都是告誡大家:飯食不要吃的太飽,胃腸怕堵不怕餓,餓一餓反而更健康。

一日三餐中,尤其是晚餐要吃得最少,這一點可謂絕佳「養生之道」。

對於晚餐,民間有「鬼食」之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不乏道理,晚餐吃得過多或過飽,時間久了,會引起非常多的疾病,會給身體健康埋下無數炸彈……

曾有不少患者擔心地說,我身體虛,晚餐那頓一定要吃飽,「馬無夜草不肥」。

如果我晚上不吃飽,半夜都會餓醒。

事實上,很多人的病恰恰就是因為晚上吃得過多而引起。

尤其對於老人更是這樣,老人多數臟腑功能有所降低,胃腸動力也不夠,吃的過多,心與小腸都受損,不可不戒!

我觀察到,很多老人都是在大飽後去世的,特別是晚餐吃飽吃撐,就會在睡夢中不知不覺去了。

現在的小孩子,肚子裡面常常塞滿食物,經常處於積食的狀態。

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覆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我們的腸胃怕堵,不怕餓!

半飢半飽,人身體輕快精神,吃得肚子鼓鼓,反而疲勞沒勁。吃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最妙!

就好比農民耕田種地一樣,肥料要淡淡的,如果稍微過濃一點,反而容易把植物的根給燒掉。

所以古人說「過猶不及」,我們吃飯飲食,「寧留三分飢,也不十成飽」啊!

據我多年臨床觀察,很多疾病,都和過度飽食有關!

例如感冒,有時候吃多了,積了食,再受點風寒,很容易引起感冒。

而感冒後,如果清一清腸胃,適度餓肚子,反倒容易痊癒。

相反,若是一味想著補充營養,多吃點東西,好增加抵抗力,結果反倒會加重感冒。

再比如,現代多數人都有脾胃虛弱的問題。

而脾虛胃寒,也都是飲食無度引起的。

試想,脾胃長期處於過勞的狀態,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功能自然日益消退。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脾胃虛寒的狀態。

又如現代特別普遍多見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病、癱瘓、老年痴呆等疾病,都與飲食無節制有密切關係。

在《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就明確告訴了後人,如要獲得健康長壽,必須做到「食飲有節」;在「內經」全書中以有詳細的說明,五味過度損五臟,菸酒其性猛烈,易耗散維持生命的元氣。

現代醫學已研究證明,過度的菸酒,可導致全身很多器官受損,引起180多種常見疑難病。

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得管好嘴巴,適當餓餓肚子。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由此可見,對於飲食極其豐富的現代人,少吃一點,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這是擁有健康身體的前提之一。

今時許多「富貴病」多發,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等,都是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膩所造成的。

怎麼辦?

除了積極求醫問藥之外,病人自己也要了解疾病的成因,不妨適當「餓一餓」,少吃點,吃清淡些,多素少肉,這樣有助於調暢脾胃,使正氣來復,而邪濁自退。

另外,建議儘量吃有機的食物,吃糙米,吃本季節和本地生產的食物。

建議不要吃任何超加工的食品,這些食品往往多含工業添加劑,或者高糖高鹽高脂,無益於健康。

平日臨床上,我在診治一些慢性病症時,常囑咐病人,一定要調節飲食。

若飲食不能調節,卻盲目依賴醫療,這是舍本而逐末,是南轅北轍,必然事半功半,甚至難收良效。

對於健康與養生,「管住嘴」,真的很重要,尤其對於那些平時好吃美食,且已經罹患有各種慢性病症之人,更要「餓一餓」!

綜上所述,希望對大家有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