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一個人報社 發佈 2024-01-15T10:00:37.353779+00:00

博物館大百科在唐代以前,中國瓷器一直是以南方越窯為代表的青釉瓷為主,北方的發展較晚,北朝時洛陽地區出土的青瓷,都還是南方的輸入品。

博物館大百科

在唐代以前,中國瓷器一直是以南方越窯為代表的青釉瓷為主,北方的發展較晚,北朝時洛陽地區出土的青瓷,都還是南方的輸入品。

到了隋唐之際,北方白釉瓷興起,使中國在世界上成為最早擁有白釉瓷的國家之同時,也打破宇內青瓷一統天下的格局,由此形成了陶瓷史上所謂的「南青北白」二大體系,而白釉瓷中最著名者,是為定瓷。


五代至北宋·青釉刻蓮瓣紋龜心碗

靜志寺塔基地宮藏


五代至北宋·青釉刻蓮瓣紋龜心碗

靜志寺塔基地宮藏


五代至北宋·青釉刻蓮瓣紋龜心碗

靜志寺地宮藏


五代及宋代定窯窯址


唐代陸羽在《茶經》裡從盛茶之器的角度評瓷,說越州青瓷上,邢州白瓷次之,由此可知,在當時南北青白二系瓷器已呈互為爭勝的局面,邢州白瓷即邢窯白釉瓷,是白瓷中最早出名的窯系,定瓷是在繼承邢窯瓷基礎之後,推陳出新而自成體系與風格的瓷器。


北宋·定窯綠釉水波紋淨瓶

靜志寺地宮藏


在靜志寺塔基地宮的發掘中,除了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最引人矚目要屬地宮所藏瓷器。在塔基北側中部的石函中,發現了瓷瓶、瓷盒、黃釉鸚鵡壺等瓷器,函內瓷器皆用絲織品包裹。


石函兩側,放有瓷盒、瓷盤、龍首瓷靜瓶和方形鎏金鏨花銅函等器物。共計115件,幾乎全部是北宋早期的定窯產品,其造型端莊秀美,胎質平薄細膩,釉色柔和潔淨。


定瓷窯址在今天河北曲陽,此地古時屬定州。定窯瓷不單燒制其他瓷窯常見的盤、碗、杯、瓶、壺、罐、盒、盂、爐、燈、還燒制一些形象生動的花辦狀盤、碗、盒以及瓜棱狀碗等器物。


而同一品種的工藝造型和紋飾釉色又變化多端,如淨瓶有白釉刻花的,還有綠釉波浪紋的等;盒有桃形、石榴形、竹節形等多種式樣;爐有平底、五足之別。


北宋·定窯黑白釉瓷轎

靜志寺地宮藏


中國瓷土分布極廣,凡是富有瓷土,多燃料,加之有河流可供運輸之地,就會出現大型窯址,曲陽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富有優質高嶺土,這種高嶺土氧化鋁的含量高,而氧化鐵和二氧化鈦含量極低,這是瓷器胎釉顯白的根本原因,定窯瓷器整體以如銀、似雪之白為顯著特徵,《歸潛志》雲「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是定瓷獨到之處最簡單扼要的概括。


北宋定窯白釉「官」款對蟬紋碟

靜志寺地宮出土


白釉「官」款對蟬紋碟

碟底之太平興國二年墨書銘文


據銘文記載,地宮中這批瓷器是專為寺院燒制的精品。地宮中定瓷21件刻有「官」,是研究定窯「官」字款器物的產地最重要的實物資料。


帶有墨書或刻字題款者有21件,這些墨書和刻字記述的都是這些器物施捨人的姓名和施捨物件的名稱。白釉「官」款對蟬紋碟,紋飾工整纖細,外底墨書「太平興國二年(977)」的題記,這件瓷器為靜志寺塔基的建造年代斷代提供了準確的時間依據。


北宋至道元年(995)·白釉舍利瓶

靜眾院地宮藏


地宮中的定窯瓷器都是北宋早期具有明確紀年的標準器物,極具史料價值。這件舍利瓶為子口,直領,圓溜肩,鼓腹,圈足稍外撇;平頂折邊蓋,斷面略呈梯形;胎體較厚重。白色胎微泛黃,細膩堅緻。白釉泛灰,光潤勻靜,施滿釉,圈足露胎。肩飾弦紋;腹部刻有行書題記13行共59字。這是目前所知定瓷刻銘最長的器物。


北宋·定窯白釉蒂紐蓋碗

靜志寺地宮出土


白釉蒂紐蓋碗通高13.9厘米,口徑16.7厘米,足徑9.5厘米。碗蓋為盔式,蓋頂堆塑蒂鈕,鈕周刻花形鈕座,蓋面為兩重覆蓮紋。碗敞口深腹、大圈足稍外撇,素麵無紋。胎質白細堅硬,釉色白中微泛黃,蓋內沿及碗口、圈足露胎。


白釉桃形盒通高9.5厘米,腹徑7.6厘米,足徑4.3厘米。整體呈桃形,蓋與盒身有子母口相接。蓋頂塑桃尖,上小下大,略成錐形。盒身為圓形,直口,直腹,矮圈足。自蓋至足劃凹線,使形象更為逼真。胎質潔白堅硬,釉白而瑩潤。通身輪旋紋明顯。


北宋·定窯白釉竹節紋筒形盒

靜眾院地宮藏


白釉竹節紋筒形盒通高10.8厘米,腹徑7.1厘米,足徑4.7厘米。盒為仿竹節式高簡圓形。蓋頂隆起。器身竹節紋整齊均衡,為旋削技法劃制。瓷胎色白質硬,器壁甚薄,釉色白中泛黃,亮澤瑩潤,有垂釉痕。圈足足底無釉。


定瓷還有集藝術性與實用性為一體的器物,如靜志寺地宮出土,通長19.3厘米,口寬8.4厘米的白釉波浪紋法螺。



北宋·定窯白釉瓷法螺

靜志寺地宮出土


這件白釉瓷法螺形象逼真,殼為螺旋狀,殼外通體劃飾波浪紋,中心聳起錐形體,喇叭口。尾端有吹孔,發音洪亮。螺側有一小圓孔,用以調節音量和節奏。胎白而厚重,質地細膩,釉色潔白透明,垂釉泛青,尾部無釉。


北宋·定窯白釉五獸足薰爐局部

靜志寺地宮藏


北宋·定窯白釉瓷龜

靜志寺地宮藏


龜能陸能水,佛教喻之佛理中的「生」與「涅槃」,這件瓷龜瓷胎色白質細,釉凝厚瑩潤微泛黃,整體可浮於水上瓷龜形象生動,為北宋初年定窯工藝瓷的佳作。


靜眾院出土龍首蓮紋大淨瓶出土時情形

北宋·定窯龍首蓮紋大淨瓶局部

靜眾院出土


肩部刻覆蓮紋三重,其下為纏枝花一周,下腹刻仰蓮四重。


北宋·定窯龍首蓮紋大淨瓶局部

靜眾院藏


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早期定窯器物的口沿幾乎都施有釉,到了晚期,一些器物的口沿往往不施釉而露出內里的瓷胎,稱為「芒口」。


定窯覆燒支圈出土物

白釉「官」款金裝口盤

靜志寺地宮藏


為解決這種缺陷,定窯工匠在一些失釉的器口以及圈足部分鑲以金屬邊緣,最高貴者用金銀鑲邊,使得器物更顯高雅華貴,這種工藝稱之為」金銀扣「,而相應的器物則名為「金裝定器」。


「金裝定器」白瓷雲龍把杯

浙江臨安晚唐水秋氏墓出土


但實際上,定瓷中的」金銀扣「工藝出現遠早於覆燒工藝,也就是說,不是因為有「芒口」之弊才有」金銀扣「,事實上許多」金裝定器「都是仰燒產品,其口沿部分有釉而並不是「芒口」,靜志寺地宮白釉「官」款金裝口盤,靜眾院地宮帶銀蓋鑲銀足的白釉蓮紋長頸瓶就是這種「金裝定器」中的佼佼者。


白釉蓮紋金裝長頸瓶

靜眾院地宮藏


定瓷胎骨細緻,壁薄者似有脫胎之感,釉層均勻,釉面光潤晶瑩,規整的工藝、優美的造型、巧奪天工的裝飾使其名噪一時,享譽四方,各地瓷窯群起效仿之,景德鎮號為瓷都,當年卻只以「南定」為名。


地宮中所藏的文物,都與瘞埋的舍利有關,宗教信仰影像下的布施物品,往往是當時最高工藝水準製作的最為貴重之物,單單以定瓷而言,定州靜志寺靜眾院兩座地宮所藏者,實屬罕見的藝術珍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