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候選人,一語道破美中差距:中國建設美國轟炸

環亞視頻 發佈 2024-01-15T15:24:10.994492+00:00

2023年,中國外交按下了加速鍵,沙伊和解、歐洲領導人訪華,多國意願加入上合等都給世界格局帶來了新的衝擊。

2023年,中國外交按下了加速鍵,沙伊和解、歐洲領導人訪華,多國意願加入上合等都給世界格局帶來了新的衝擊。反觀美國,內鬥外拱火的舉措引發全世界反感,也讓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美國總統候選人談中美

在此背景下,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侄子小羅伯特·甘迺迪宣布角逐2024年總統寶座後,對美國外交政策發表一系列「尖銳評價」,這番發言很是清醒。

據悉,小甘迺迪在推特上稱,美國對沙特影響的削弱,以及中國、沙特、伊朗三方達成的「聯盟關係」,是美國以投放軍事力量維護霸權地位的新保守主義戰略「慘敗的標誌」。這句話意思是,在中國推動下沙伊和解,是美國戰略的一大失敗。


隨後他又巧妙道出中美之間的差距:中國負責建設,美國負責轟炸。這裡中國建設指的是中國用於道路、港口、橋樑和機場的建設,在中國努力建設祖國時,美國選擇了對外戰爭。伊拉克戰爭、烏克蘭危機就是很好的例子,戰爭的發生,掏空了美國中產階級的錢包,讓美國軍事力量和權威淪為笑柄,還推動了中俄變得更強大。

截止目前,小甘迺迪的發言已經有480多萬人看見,大多數表示贊同,足以證明,中國用和平真誠推動世界發展是一條可持續走的道路。


烏克蘭危機後中國迎來新機遇

自烏克蘭危機以來,中方一直致力於勸和促談,為推動和平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發揮中國建設性作用,而美方,不斷向烏克蘭運輸武器,推高緊張,製造恐慌,渲染戰爭,兩方態度形成渲染對比。

儘管中方促和態度遭到美國的「污衊」,但事實證明中國的和平方針才是多數國家的選擇。沙伊選擇中國調解糾紛就是最好的例子。沙伊兩國的仇恨自不必多數,長期是中東不穩定的一個超大因素,但兩國在北京推動的推動下,握手言和了。


為何不找美國找中國?要知道,美國是沙特最大的軍事盟友,每年為它提供豐厚的軍事支持,可以說,在此之前,沙特與美國的關係走得更近。而選擇中國有兩點,一是因為中國公平公正的立場,即便和俄羅斯在經貿領域走得近,在烏克蘭危機中亦沒有一股腦支持俄羅斯。二是兩國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可以形成互補優勢。

歐洲領導人爭相訪華

說到底,中國的各種優勢在烏克蘭危機中體現了出來,除了沙伊和解,連美國最親密的歐洲盟友們也紛紛掀起了「訪華熱潮」。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先後開啟了自己的「中國行」。


中國行後,馬克龍的反應最為激烈,在多個公開場合談到歐戰戰略自主,不能做美國的追隨者,不能與中國為敵,不能在台灣問題與中國對立,等等,這一言論遭到了美國強烈抨擊,但那又何妨,戰略自主是歐洲未來的一條出路。

於歐洲而言,我們深知改善對華認知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歐洲內部還存在不少雜音,美國也會繼續干擾,不過隨著中國強大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歐洲會更考慮「平衡」、「自主」,只要歐洲不追隨美國,對中國來說就是一個勝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