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清明就下雨,真的這麼准嗎?

北青網 發佈 2024-01-20T12:27:51.029338+00:00

◎北京科學中心為什麼每逢清明必下雨?這是人的錯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呢?「清明」是什麼?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五,就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清明節氣。實際上,我們日常所說的「清明節」,其實並不止於清明節氣。

◎北京科學中心

為什麼每逢清明必下雨?這是人的錯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呢?

「清明」是什麼?

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五,就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清明節氣。實際上,我們日常所說的「清明節」,其實並不止於清明節氣。

在清明節氣的前一天,即三月初四,叫做寒食節,這是我們悼念先人、祭祖掃墓的日子;而清明節氣的大前天,即三月初三,叫做上巳節,在《詩經·鄭風》中提到,「士與女,方秉蕳(jiān)兮」,這一天,人們一起出門踏春,好不快活。

將清明節氣、上巳節、寒食節這三個日子結合起來,才是我們所說的完整的「清明節」。清明節以掃墓祭祖作為主要內容,兼具了踏青和諸多的民間風俗,在宋元時期正式得到確定。

清明時節真的雨紛紛嗎?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清明常與下雨相聯繫呢?大詩人杜牧筆下所述的「清明時節雨紛紛」,是真的嗎?

據中國天氣網數據顯示,1991-2020年近30年的時間裡,在清明節氣前後(4月5日到4月19日),出現下雨日(每日降雨量≥0.1毫米)的概率較高的城市,前十名分別為長沙、南昌、福州、貴陽、廣州、杭州、重慶、成都、武漢和南寧。這些城市全部位於南方,下雨日的概率均超過了40%,最高可達60.7%。

從降雨量看,1991-2020年,清明前後降雨量較大的省會級城市中,降雨量最大的是南昌地區,高達124.1毫米;位列第二、第三的是長沙和廣州,降雨量均超過80毫米。

為什麼一到清明就會下雨呢?

由此看出,清明雨紛紛並不是我們的錯覺。

按照成因,降雨分為對流雨、鋒面雨、地形雨和颱風雨四類,清明時節南方的雨就主要屬於鋒面雨。

所謂鋒面,就是冷、暖氣團相遇時的交界面。由於暖空氣較輕,被抬升到冷空氣上方,當溫度降低後就逐漸冷凝形成降雨。

清明節氣,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勢力減弱,而來自海洋的暖空氣占主導地位,暖氣團沿著冷氣團徐徐爬升,形成暖鋒。由於暖鋒移動速度較慢,一般會帶來連續性降水,而不是突如其來的暴雨。這就是為什麼清明時節「雨紛紛」,而不是「雨嘩嘩」。

在我國的東部地區,鋒面雨帶會發生季節性移動,雨帶推移到哪裡,哪裡就進入多雨期;相反的,雨帶未覆蓋到的區域降水較少。

春末(約4-5月),雨帶主要位於華南地區,帶來較多降水,也就是俗稱的「龍舟水」。而此時距離北方的雨季(約7月下旬-8月上旬)還很遠,由於春季氣溫回升較快,蒸發加劇,地表缺乏植被覆蓋,裸露的沙土遇上大風就會形成沙塵天氣。據中國天氣網統計,1991-2020年,二十四節氣中,平均揚沙日數較多的,集中在清明、穀雨期間。

除了鋒面雨,我國南方地區還有可能會出現對流雨。春分後,太陽直射點到達北半球並不斷向北移動,我國受到的太陽輻射增強,地面不斷升溫,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水汽冷卻凝結,就形成對流雨。這種降水的範圍小、持續時間短,變化較快。

如果恰好遇上冷空氣,冷暖氣流激烈碰撞,就會出現如雷暴、冰雹、短時強降水等的強對流天氣。3至4月,對流雨主要在華南地區出現,到了5月,對流天氣開始在全國地區進入高發階段。

為什麼清明前後會有倒春寒?

除了下雨、颳風沙之外,清明前後還常常出現「倒春寒」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倒春寒的出現其實與清明無關,它只是恰好出現在3-5月間,南方北方均可能出現。

據我國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氣象指標》(GB/T 34816—2017),倒春寒指的是每年春季中,前期暖後期冷,且後期氣溫明顯低於正常年份的現象。

由於每年的春季,正好是我國冬季風即將轉為夏季風的階段,這個時期,南下的冷空氣活躍度較高;如果冷空氣南下比較晚、強度又大,就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

倒春寒除了引起溫度降低,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對於有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氣溫突然下降,容易誘發基礎疾病,需要特別注意。

此外,倒春寒會導致農產品如早稻幼苗等受低溫凍害,還會使果樹如桃子、葡萄等大幅減產。好在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以及氣象預報預測技術的成熟,農業工作者可以隨時關注天氣情況,及時做好預防措施。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審核專家: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博士占明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