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茶業第一縣,產出的茶到底有多乾淨?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發佈 2024-01-21T00:20:42.568553+00:00

尋茶菌在這個春天開啟「地道春味·尋茶中國」系列活動,我們第一站以「淨」為主題,去往一座三月早已春歸的西南小城——貴州湄潭,尋找一杯新鮮乾淨的春茶。

春歸花幾株,茶人向山麓。

尋茶菌在這個春天開啟「地道春味·尋茶中國」系列活動,我們第一站以「淨」為主題,去往一座三月早已春歸的西南小城——貴州湄潭,尋找一杯新鮮乾淨的春茶。

貴州山地丘陵面積達92.5%,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蜀道雖難,恐不及雲貴,但這種山地起伏、雲霧繚繞的環境,卻也成為茶樹生長的福地。

汽車疾馳於杭瑞高速湄潭段,你不時會發現遠處有一幢幢素白的黔北民居依偎在墨綠的山坳間,屋後薄霧輕漫,門前矮矮的幾棵粉紅的花樹靜靜佇立,這靜謐的春日之美只容你等稍有反應便稍縱即逝。

山川險阻,淨處難尋。

剎那指向永恆,你此刻明白了這片土地淨美的真諦。


01

恬「淨」的安逸小城

隱秘的茶業王者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江南養人以溫婉,山陵放心歸自然。貴州的淨是大自然原本的樣子

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館」、奇特的「公園之省」,也是諸多宏偉的超級工程所在地,這裡更是茶樹的發源地之一

100多萬年前的茶籽化石,發現於貴州晴隆與普安兩縣交界處。貴州高原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多雲霧、無污染,這是茶樹最喜愛的生長環境。

陸羽沒到過貴州,卻品嘗過這裡的好茶。《茶經》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彼時的播州、思州在現今都勻、福泉、甕安及黔東北一帶,而夷州便是我們的探訪之地湄潭及周邊區域。

無論是到山林間掬一汪清泉,還是暮色順著沿河公路漫步,抑或踏上滿是露珠的茶園小徑,淨與靜同在,它們共同屬於湄潭這座山地小城的安逸。

湄潭是名副其實的小縣城,面積不大,地處貴州高原北部、黃金的北緯27度,大婁山與烏江環繞,隸屬遵義,人稱「黔北小江南」。

如很多臨水的城市一樣,湄潭也因水得名。湄江河繞著山麓低處巡城而過,於城南積水為深潭,所謂「彎環如眉,匯為深潭」。

河水賦予這裡以名,也勾連起這裡熱鬧和舒適的小城生活。

他們沿江建起公園、步道以及午夜都不會散場的小吃夜市,蹄花糯米飯、炒洋芋、炸豆腐圓、雞汁鍋盔、油茶湯應有盡有,當然還有貴州人都喜歡吃的各式米粉

洋芋是夜市戰場的主人翁。它配合著米粉被翻炒得細小軟糯,加上當地人特製的風豆豉汁,鮮香無比。

這裡的米粉各式各樣,水粉勁道、絲絲粉爽滑,如果吃羊肉粉,我們建議先嘗一碗原湯粉,感受到那鮮淳的湯汁再說。

有人說,湄潭人不是在去小吃店的路上,就是在去茶葉店的路上。

如此描述,如果你誤以為湄潭人不問世事只醉心於安逸的世外生活,那就錯了。

在2022年度的評比中,湄潭擊敗盛產鐵觀音的福建安溪縣和盛產黑茶的湖南安化縣,連續三年成為「茶業百強縣」第一名

真可謂隱秘的茶業王者


02

從東方劍橋到中國茶海

淨是一種事業的傳承


湄潭城郊象山古有茶園,明清時期其精品還被列為貢茶

而湄潭的現代茶業之路,需從上世紀40年代說起,關乎傳承,關涉真心。

時間回到1939年,民國中央實驗茶場國立浙江大學西遷選址湄潭,諸多的茶葉工作者和科學工作者來到這裡,湄潭人全心全意地接納了他們。

而他們也給湄潭帶來了湄潭茶業的快速發展。

據《貴州通志》記載,清代「石阡、湄潭眉尖茶皆為貢品」。根據湄潭茶葉的特性,實驗茶場從杭州聘請兩位師傅來湄潭傳授西湖龍井的炒制技術

1941年湄潭龍井誕生,此後陸續發展為「湄江茶、湄江翠片」。湄潭茶業經歷了這些外來茶業從業者及高校技術人員的培訓洗禮後,大步發展,並於上世紀90年代誕生了享譽全國的「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的製作工藝主要經過:攤青(鮮葉自然攤放)—紅鍋頭炒(高溫殺青)—攤晾(散熱)—二炒(理條)—攤晾(回潤)—中鍋三炒(壓條定形)—攤晾(回潤)—輝鍋(定形、提香)等流程。

湄潭翠芽曾多次獲得國家級金獎,有貴州「四大名茶」、「十大名茶」等稱號。而今它也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保護標誌產品

不僅如此,他們還帶來了豐富的茶樹資源。

高山雲霧的湄潭也成為茶樹培育的實驗田。實驗茶場為貴州留下2800餘份茶樹種質材料,幫助後來人培育出「黔湄601」、「黔湄419」等黔湄系列茶樹良種。

這裡的風土和優良的茶樹種造就了湄潭茶業的今天。

而且,他們以及後來人還開啟了中國茶海。

貴州雄踞700萬畝茶園,標誌性茶園是位於湄潭的永興茶海,也被稱為中國茶海,這裡有全球最大的連片茶園,其連片面積近4.3萬畝。

茶樹隨著山地的弧線起伏,如海浪般涌動,這是真正的綠色海洋。

曾隨浙大西遷的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王淦昌回憶說,「我們在湄潭度過五個年頭,對於人們一生來說,五年不算長,但它卻使我永遠不能忘懷。這時期出成果最多,就我個人講,是個奇蹟。」

在湄潭老城區,那些名為浙大路、可楨路、浙大廣場的地方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事實上,如果你要領略當地的地道美食,也得來浙大廣場這一片,不大的地方藏著多家幾十年的老字號。

科技史大家李約瑟把當時這裡比喻成東方劍橋,代表著那時中國科學事業的希望。


03

嚴控農藥、禁用除草劑

淨是可以放心喝的一杯好茶


談論茶葉的乾淨,它不僅僅是指茶葉無雜質異物等污染,更是生化意義上「乾淨」。

就像所有的現代性問題一樣,生化意義上的乾淨,對古老的茶葉來說是一個現代問題。它伴著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而來,曾重創過我國茶葉市場信心和出口貿易。

但貴州這片淨土在茶樹生長環境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同時這些年來在防治農殘超標等問題上也採取了其他省份未有之力度。

貴州是我國第一個在茶園中禁止使用除草劑的省份。

貴州茶園禁用農藥達到128種,遠遠高於國家規定的66種,並提出不使用28種日本、摩洛哥等出口市場的禁用農藥,全面禁用草甘膦

走進抄樂鎮群豐村一處高原春雪合作的茶園基地,那些有十多年歷史的有機茶園明顯與別處不同。

這個茶園在四五月會採收歐標抹茶原料,為了製作抹茶而在茶葉生長環節準備的黑色遮陰棚,此時還捲曲著。

一旁飄下的松針和落葉散在茶樹和土地上,它們構成天然的營養腐植;茶樹之間清爽乾淨,當地稱之為「亮行亮腳」,能有效降低病蟲害風險。

群豐村是湄潭有機種植意識和技藝最出眾的茶村之一,許多種植經驗(如冬季的封園管理)都被全縣推廣。

那天茶農王女士全家老小都在茶園採茶,雖是繁忙時節,但談笑間清風吹松林,一派春日祥和。

貴州茶園提倡綠色防控,建設「林-灌-草」複合型生態茶園,如種植「以草抑草」的三葉草,有保肥保水的能力。


04

除了在種植環節的嚴控

淨還出自先進的生產線


湄潭與其他地方不同,其近代的茶業一開始便與現代工業的機械化、標準化相連。

位於湄潭的「中國茶工業博物館」或許是中國唯一一座在茶廠原址中按生產線的原樣建成的茶業博物館。

茶學教授權啟愛說:「湄潭保存的中央實驗茶場機器 代表了我國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歷史 反映了五、六十年代最先進的水平。」

在這裡,保存了目前我國最為完整且僅有的一條木製紅碎茶生產線,視覺上十分震撼。

湄潭的茶企老闆和商人很多都是茶二代或三代,他們的父輩曾在這裡工作和生活。茶青不落地、機械自動化、乾淨茶,這對湄潭茶人來說不是什麼新概念,而是他們習以為常的生產事項。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在那裡,一條條吸收茶毫保持車間清潔的管道引起我們注意,事實上,就算放到現在,或許許多企業車間的茶毫處理都不一定有當時的湄潭茶場做得好。

我們在湄潭走訪了栗香、蘭馨、逅唐、茗城等幾家代表性茶企,它們工廠的自動化、智能化、清潔化等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確保了乾淨茶生產的關鍵環節。

蘭馨公司研發的萎調室由電腦控制室溫,保障茶葉均勻失水 在殺青環節,其研發的設備整個蒸青工序只需三秒。

逅唐是湄潭近兩年引進的主要做調味茶的企業,也是我們在茶企里看到的少有的以類似乳企標準來修建和管理廠房的企業。

以逅唐色選機為例,機器內配備鷹眼攝像頭,每秒可拍上千張照片,小到1、2毫米的雜物都可以被篩查出來。

我們看見不少企業正在添加生產線,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全都準備在現代化生產線上「卯足勁」準備大幹一場。

比如茗城集團,這是當地一家知名國企。新設備正在安裝,我們在現場看見了國內少見的茶廠生產線規模。據技術人員介紹,其中4條碾茶生產線甚至領先於日本,可根據不同的需求碾磨出不同顆粒度和顏色的抹茶。

2019年至2022年湄潭縣茶葉出口企業從1家發展到14家,茶葉出口額從435萬美元發展到4758萬美元

這一切都得益於茶葉質量的整體提升,一杯乾淨的貴州茶,正快速走出貴州,走向世界。


05

茶湯是要喝進肚子裡的

淨是整個湄潭茶產業的責任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茶是國人的日常所需,一杯或清香或溫潤的茶湯更是人們煩勞生活的解藥。茶湯浸潤著我們的心田和肺腑,因而所謂乾淨亦是不可卸下的責任。

貴州以全國未有之力度打造乾淨茶,落到基層就是命令和冷暖自知的辛苦。

我們到湄潭第二天縣裡召開與春茶會相關的會議,因而村裡的每個工作人員似乎都忙得飛起,巡邏、監管、統計等等,馬不停蹄。

整體來看,政府+科研機構+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正在攜手打造一件事:統防統治

茶樹病蟲害有個特點,單獨一家防控對整體品質影響不大,相應的,如果連片茶園中有一家防控不好,那麼對整體質量都有影響,因而連片茶園需「統防統治」。

以落花屯茶葉專業合作社為例,它是湄潭縣農業園區培育起來的一家重點農民合作社,起初從事茶葉產品生產加工,而如今可為茶農提供茶園管理等一系列社會化服務。

合作社擁有除茶園割草機、開溝機、覆土機、單人採茶機和雙人採茶機等專業機械設備外,還擁有30台左右的先進農用無人機,有效提高了湄潭茶園管理的機械化水平。

茶,從一片樹葉到一杯滋味萬千的茶葉,要經歷漫長時光和工序,要匯集許多人的智慧和辛苦勞作,正如湄潭茶業這一路走來的歷史。

生化意義上的乾淨茶,涉及茶種、茶園管理、採摘、生產等環節,它是一個堪比貴州大地上那些宏偉的超級工程的一個系統工程,解決它絕非朝夕之功,而是任重道遠

想來最傾心美學體驗的茶人也必然會承認,乾淨是一切美好的基礎,但能大方承認它多麼重要、做到這一切是多麼不容易的,並不多。

如果提到標準化茶產業和乾淨茶產品,你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歐洲等地,你便會知道這一切並不容易,貴州以及湄潭正在做的這件事並不簡單。

是以,地道春味·淨在湄潭


,歡迎關注「地道風物」和「地道尋茶記」公號,一起探索最最最新鮮的茶宇宙,Get茶的無限可能!


文 | 張十八

編輯 | 歐寒天

圖片編輯 | 吳學文

策劃、審稿 | 歐寒天

設計 | 東子

頭圖攝影 | 夏小西

封圖攝影 | 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尋茶記】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