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洞水村:低效林改造,綠了青山富了民

餘慶發佈 發佈 2024-01-21T17:41:31.930449+00:00

近年來,餘慶縣花山苗族鄉洞水村按照「不與糧爭地、茶葉上山去」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在花阡谷實施低效林改造項目,不僅提高了林地自身產出效益,更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就業和增收機會。走進洞水村花阡谷,一排排低矮的茶樹正吐出新芽,茶農們正在埋頭採摘「明前茶」,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餘慶縣花山苗族鄉洞水村按照「不與糧爭地、茶葉上山去」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在花阡谷實施低效林改造項目,不僅提高了林地自身產出效益,更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就業和增收機會。

走進洞水村花阡谷,一排排低矮的茶樹正吐出新芽,茶農們正在埋頭採摘「明前茶」,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花阡谷還是無人問津的低效林。

洞水村黨總支第一書記蔡德恩介紹道,花阡谷曾因地勢險峻被當地人叫做「牛角尖」,山上全是楓樹、柏樹等低效林。2009年,洞水村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打造林旅一體化項目,但是產生的效益卻並不理想,鄉親們每年只有每畝16元左右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守著寶貴的山林資源,卻得不到什麼收益。

有了發展林旅一體化項目的經歷,洞水村兩委經多次開會商議,提出了「不與糧爭地,茶葉上山去」的發展思路。「我們考慮到花山苗族鄉發展茶產業已有20個年頭,全鄉現有茶葉面積4.5萬畝,茶葉加工廠43家,還有1個茶青交易市場,全鄉老百姓發展種植茶葉積極性較高,茶葉種植技術也比較成熟,已形成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式發展格局,加之花阡谷的土壤適宜白茶生長。於是決定向鄉黨委提出了在花阡谷實施低效林改造項目的申請。」蔡德恩說。

「從2021年到現在,我們在花阡谷已經種了1500畝黃金芽和特早奶白茶,因為種植年限還短,茶樹產出還不高,今年我們在最先一批種植的茶樹上共采了500多斤茶青,賣了6萬多元。4年後進入茶葉的豐產期,每年每畝黃金芽能產出茶青80到120斤不等,按照現在的均價100元一斤算,這片茶山每畝的產值能達到8000元以上,每年能夠帶動勞動就業1500人次以上。」花山苗族鄉洞水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鄧丹丹說到。

如今,曾經的低效林搖身一變,成了村民口中的金山銀山,村民馮必祥也在花阡谷低效林改造項目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我在這裡打工,每天有120元收入。我們很多鄉親在基地也賺了不少錢,大家都覺得非常高興,再過三年,我們牛角尖這座山上,每年就要上千人來打工,到時候人氣會越來越旺,我們村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馮必祥滿臉笑意的說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花山鄉洞水村因地制宜,將山地環境劣勢轉換為資源優勢,念好「特色農業」經。改造「牛角尖」低效林,讓荒山變成「金山銀山」。

「目前,花山苗族鄉正在積極向外招商引資,並結合我鄉苗文化,在花阡谷打造民宿產業,把茶文化貫穿吃、住、游各個環節,力爭實現從賣產品到賣文化、賣服務的轉變。」花山苗族鄉人大主席劉永貴說到。(全媒體記者 王傑 通訊員 穆璨)

關鍵字: